敖慕麟:内地与香港的矛盾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来源:观察者网

2015-10-23 09:27

敖慕麟

敖慕麟作者

凤凰卫视新闻编辑

一名内地游客跟团到香港旅游,怀疑因为购物纠纷遭人殴打,最后不治身亡,事件令香港旅游业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内地到香港低价旅行团因购物引发的纠纷不时发生,导游辱骂游客,丢弃游客行李,撇下游客不管,不安排食宿,游客投诉导游强迫购物,和导游争吵,甚至打架闹上法庭,类似事件时常见诸报端。但这回是首次有内地游客在香港因购物纠纷被打致死,自然引起广泛关注。有网民留言声称事件颠覆以往对香港的印象,呼吁民众不要到香港旅游:“珍爱生命,远离香港。”也有网民讥讽香港是“东方之诛”,揶揄香港是购物天堂,不购物就送你上天堂。一起纠纷令内地香港的矛盾再度成为舆论平台的热点。

媒体在报道事件和发表相关评论时,也有意无意地聚焦于内地与香港矛盾,或是向这个方向引导。某知名报纸发表评论,称事件反映香港旅游市场混乱一角,重创香港旅游形象,文中提到:“由于香港是迄今数起极端事件的发生地,消除两地民众误解的主要责任应由香港社会承担。香港方面要做到不能出内地游客被围殴致死的事件,也不能允许香港激进青年围攻有与香港风俗不合行为表现的内地游客。”

某中央级报纸的海外版微信公号也发表评论文章,称:“旅游只是整个香港问题的一个侧面和缩影。部分香港人对内地的敌对情绪,已经影响到了整个香港社会的认知和公共决策。”文中并表示:“现在的香港,被泛政治化的民粹气氛所统治,越来越多的抱怨、挑刺和对抗,跟香港赖以成长的传统精神背道而驰。这种社会氛围一天不改变,香港发展的脚步就会被拖累一天。”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个人认为这是一起旅游纠纷引发的悲剧,和所谓的内地和香港矛盾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与“反水客”、香港球迷嘘国歌等事件不同,从事件的本身来看,其中香港与内地因素并非完全“分隔”。这位来自东北的男游客在深圳和同事一起参团、组团,然后交由香港的旅行社接待到香港旅游,两地旅行社都参与其中。

有同行的团友表示三天两夜的港澳游行程费用是300元,两地旅行社操作过程中有无违规?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董耀中22号表示,初步发现负责接待有关内地团的本港旅行社与深圳方面提供的数据有出入,如果发现有违规行为,会交给警方处理。

而在事件发生后警方拘捕的四人中,有一人为内地旅行社领队,他在22号法庭聆讯时承认将死者拉出店外,但否认曾袭击对方。而警方仍在追缉其他涉案人员,这些人是什么身份,在事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目前还不得而知。

同团内地女导游邓海燕(32岁)到庭

再者“零负团费”的旅游业乱象并不是香港独有,内地旅游业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今年“五· 一”小长假期间,一位带团到云南旅游女导游因不满游客消费不够,举着麦克风站在旅巴上四分钟不歇气地大骂游客。事件引发轰动,媒体报道中聚焦讨论国内旅游市场“低价团”乱象,并没有谁探讨云南与外地游客之间存在矛盾。有业内人士表示云南、香港、澳门、泰国都是“低价团”的重灾区,之前也听闻过中国游客游览泰国时因购物引发纠纷,但并没有谁将纠纷与中国与泰国矛盾相互关联。

回想五年前,2010年香港发生导游阿珍辱骂内地游客事件,那时内地与香港矛盾议题还不如现在这般敏感。舆论关注的是香港旅游业界在事件发生后所引入的整治措施,以及有没有收到效果。而五年过去,环境变化,同样的事件发生却随时可能点燃一场汹涌的口水战。

不得不说背后有一股情绪作祟。这种情绪是相互的,内地对香港,香港对内地。这种情绪是广泛的,内地游客、香港、争吵、冲突,仿佛只要集合了这些要素,甚至是相似的元素就能引发这种情绪,而不去思考事件究竟和什么有关。内地与香港矛盾成了一个筐,只要符合条件都能往里装。

对于故意在香港、内地间挑事的少数香港人,我们当然要批驳,但许多时候,内地与香港的舆论应谨慎操作,特别在两地关系、心态已经敏感之时,不能被那些人骑劫利用。光吵架既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平复不了情绪。

本月初,香港一帮本地音乐人发起行动,聚集在港铁东铁线大围站的大堂演奏乐器,抗议港铁禁止携带大件乐器进站的规定。在演奏期间,有大批没有携带乐器的“反水货客”示威者到场,他们挥舞龙狮旗,骚扰乘客进站,制造混乱。一场完全本地的抗议行动,竟意外被涉及内地香港矛盾的示威挟持。发起演奏抗议行动的音乐老师表示,多年来音乐人可获酌情携带乐器乘港铁,近日突然收紧,希望港铁可恢复过往酌情政策,不应将打击水货客问题牵连音乐人。对于行动是否被骑劫,她请公众自行判断。但在事后一些媒体的报道中,重点变成“反水货客”示威者滋扰携带行李的内地乘客进站。喧宾夺主是为典型。

在这个内地和香港矛盾还未完全平复的时期,相关新闻事件引起民众关注,激起情绪表达可以理解,但一味强调矛盾背景,将事件与情绪联结并不能帮助问题的解决。除了吸引眼球,比比谁的声音大并没有实际效果。真正应该做的是就事论事,关注旅游业乱象如何整治。

在五年前香港发生导游阿珍辱骂游客事件后,香港旅游市场的监管公共机构——旅游业议会就出台了多项措施打击“零负团费”香港游,包括“一团一导游”, 意在打击零负团费旅行团中专门宰客的俗称“刀手”的导游。还有强制旅行社支付导游底薪,引入计分制等等。而在2013年10月1日,内地《旅游法》开始实施,其中也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导游和领队“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这些措施曾收到一定效果,但过不了多久低价旅行团又死灰复燃,红磡民乐街那些定点购物珠宝店,店外仍车来车往,店内仍人头攒动。购物纠纷冲突事件时有发生,直到这次闹出人命,震惊两地。

显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本次内地游客遇袭身亡事件中出现一个新的角色,叫“影子团友”。他们和普通游客一样随团旅行,但在旅行过程中怂恿游客购物,玩起了“无间道”,这实际上就是过去俗称“刀手”导游的翻版。而有媒体报道,内地旅行社在组织低价旅行团时会准备两份合同,检查时用的是团费几千元的合约,交给香港地接社的合约则是零团费乃至负团费。

魔高一尺,如何道高一丈?事件发生后港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密集表态,行政长官梁振英22号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时表示,政府十分重视事件,呼吁业界自律,以免影响香港的声誉.而政府正研究设立旅游业监管局,加强规管。而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表示,当局与内地连手调查事件,并会磋商如何加强打击“零负团费”问题。香港旅游业自治机构——旅游业议会主席胡兆英表示,业界正在考虑订立市场参考价,帮助旅客了解真实访港团费水平,保障自身权益。这些规定多大程度能解决问题不得而知,但问题的解决需要是实际行动,两地政府出台实际政策,治理旅游业乱象才是化解矛盾的途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香港 香港舆论 旅游项目 旅游 低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暴政!”哈佛禁令引众怒,中国学生不敢离校

加州州长急眼:中国躺赢了,你们到底站哪边?

直播:美国新一轮“弃台论”,不同寻常

“87%靠中俄设计 ”,特朗普又要整“紧急状态”了

“美国想拉盟友对中国搞联合关税,G7没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