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儒家宪政宣言

来源:观察者网

2012-07-12 21:04

贝淡宁

贝淡宁作者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本周一,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蒙古发表讲话,批评亚洲国家的政府“限制人民的思想自由和信息自由、将异议人士关入大牢、剥夺人民选择政治领导人的权利。”这是对中国威权主义政治体制的严厉批评。西方世界普遍认为,中国应该变得更加民主。但是,“民主主义/威权主义”的辩论思维忽略了其他政治解决方案。

中国政治的未来不会是西方式多党制选举,而更有可能是儒家悠久的“仁政”传统。毕竟,民主作为一种理念,有其根本性缺陷。其政治合法性完全基于人民主权——具体地说,民主选举出来的代表们赋予政府以权力。但一个国家的政府并非只有一种合法性来源。

民主在实践当中也有缺陷。政治选择常常受选区民众的欲望与俗利的控制。这会产生两个问题。一,大多数人的意志不一定符合道德伦理:人民意志可能会支持种族主义、帝国主义或法西斯主义。二,一旦特定人群的短期利益与全人类的长期利益相冲突(例如全球变暖),人们的短期利益就会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美国等国家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政府几乎不可能以全人类和未来福祉的名义,来遏制当今社会的能源使用。

在中国,儒家政治主义者支持另一种模式:仁政。政治合法性问题是宪法思想的关键所在。合法性不单单是人民看待统治者的方式;它还决定统治者的正当性。不同于西方式民主,中国的政治合法性来源不只一个。

根据《公羊传》的说法,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有三个来源:天(神圣的、超验的自然伦理)、地(包括历史和文化因素)、人(凭借公意的支持获得政治服从)。

中国古代的王朝曾经实行过仁政。但由于历史变迁,统治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如今,人民的意志必须通过制度得到实现,而这一要求在过去是没有过的。另一方面,人民意志也要受到其他两种合法性来源的限制和制衡。在现代中国,仁政必须由三院立法决定。三院分别是:通儒院(天)、国体院(地)和庶民院(人)。

儒院领袖应该是一位大学者。人选应由学者提名,检验他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并通过一级一级的行政考核——这有点像古代的科举和举荐制。国体院领袖由孔子的后代继承;其他成员则从圣贤、统治者和各大宗教领袖的后代中遴选。最后,庶民院应由大众选举产生或由各机构的领导担任。

这一制度有着三权分立。每一院都各行其是,互不干预。为了避免政治僵局,一项议案必须经过至少两院同意才能通过。为了保护儒家神圣合法性的首要地位,通儒院拥有最终否决权,但还受到其他两院的限制。例如,如果他们提出一项限制宗教自由的议案,庶民院、国体院可以将其否决。

仁政不是为了简单地问中国是民主还是不民主。相反,仁政提供了判断政治进程更加全面、更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政治眼光。

本文原载《纽约时报》7月11日第25版,观察者网翻译。

责任编辑:新伟
旧文资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