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风:能活着被逼婚 知足吧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2-13 08:45

泊风

泊风作者

历史科班生,自由撰稿人

好不容易处(糊)理(弄)完最后的工作,穿过拥挤的春运人潮,扛着沉重的行李迈入家门,即将开始享受一个可以睡懒觉、充满美食的假期,然而,亲戚们来了……作为未婚青年的你,脑海中的画风忽然变了,去年的老问题又来了……你脸上的微笑有些僵硬,心中有个巨大的疑问:

黑格尔曾经说过: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但却有惊人的相似。逼婚这事儿还真不能怪到婆婆妈妈身上,毕竟……咱中华民族有这传统。

在周代,不结婚是政治不正确

现在不少三十郎当岁的小男孩们,经常在夜里思摸:“我才30岁,这么年轻结婚算是早恋呐,亲戚们为啥就盯着我不放呢?”

30岁放在现在这个社会,那真的算是一个幼年的年纪,但是要是放到周代的话可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春秋·榖梁传》记载:“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加冠礼完了就代表着成年了,三十岁之前娶妻;女子十五岁要许配出去,二十岁嫁出去。)

这里的“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可不是婚恋的最低限度,而是最高限度。如果过了这个岁数还是不嫁不娶那就是心里不把周天子当回事儿,那就是政治不正确,那就是有罪,就是违背了圣人之法。

不过那时候户口登记漏洞还很多,想要老百姓躲避逼婚应该是可以谎报年龄的。

但要是贵族子弟,根本逃不了。

还是《榖梁传》记载:“故天子诸侯十五而冠,十五而娶,娶必先冠,以夫妇之道,王教之本,不可以童子之道治之。”

小天子、小诸侯们没有老婆是没有资格治理天下的,所以有理想抱负的贵族小男孩们想改变天下的话,第一步就是娶老婆。这种制度上的逼婚,逃都没法逃。

编户齐民的汉代,想不结婚?门都没有!

大家过去学“编户齐民”,都知道汉代把户口登记制度给完善了,它的历史意义是保证了赋税制度的实施。

以及保证了逼婚成功率。(户口都登记了,再也没法谎报年龄了)

汉惠帝六年令:“以十五为始嫁之年,失时不嫁,则以五算罚之。”

就是说女孩子们在汉代要是十五岁不嫁,那不光是政治不正确了,那是违法违纪了,家里赋税得按正常纳税的5倍算。所以亲戚们看着小姑娘们长大,都开启了不停嘴的逼婚模式。因为不嫁出就得受罚,受了罚就得跟亲戚借。万古人情不变呐,没人愿意借,赶紧逼婚吧。

那时候当官的人家,更得在结婚这事儿上做出表率来。比如大才女班昭,十四岁就嫁给曹氏了,陆绩的女儿郁生十三岁也就嫁出去了。

帝王家孩子们的结婚年龄更早。比如汉武帝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他八岁就结婚了,小皇后那时候六岁。

要是汉代的标准放到现在,初中才谈恋爱那是标准的黄昏恋了……

【你说汉代皇帝说陕西话嘛?】

晋代,你想不结婚?地方长官会找你喝茶

三国时期大战不断,到了西晋,司马家族就面对着举国上下人口不足的问题,所以紧抓婚恋问题成为了国之大是。

《晋书·武帝纪》就记载:“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要是女孩子十七岁的时候,父母还没给她找到人家,那么地方长官就要帮着这姑娘找对象了。

可大家想想啊,公务员一天要办的事儿太多,哪能有空按姑娘的身高星座性格长相给人家找个合适对象呢?都靠心情随便分配。自己家孩子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当父母的都着急,十来岁就步步紧逼帮孩子找对象。

从这个逼婚标准线上讲,咱们现在二十多岁开始逼,亲戚们还是挺仁义的……

南北朝,不按时结婚那可是找死啊!

南北朝时期人口锐减。各个统治者为了让人口尽快增长,啥啥缺德招数都想出来了。

《宋书·周朗传》就记载:“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周朗在当时就建议,如果姑娘们十五岁还嫁不出去,把她家里人都关进去坐牢。亲戚们能不逼着小姑娘小伙赶紧结婚嘛,不结婚得坐牢的……

南朝以坐牢为惩罚还是很温柔的,生在北朝不结婚那就是个死啊。

比如北齐后王高纬就下令:“百姓子女二十岁以下,十四岁以上仍未婚配的,全部集中于官府择配,家长如隐匿,那就处以极刑!孩子结婚都不管了!拖出去给我砍了!”

大唐,一个对到底多大结婚很纠结的年代

安史之乱前大唐的人口总数不低,因为隋代打了个好底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隋代的人口的增长,一个短命王朝却创造了一个人口增长奇迹)

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哗哗哗,又死了一大堆精壮的汉子,大家都背过:“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嘛。没有精壮的汉子没办法保家卫国,没法收税,国家就维持不下去。

所以去看唐代的逼婚年龄的话,会发现唐朝前期放宽了结婚年纪,男子二十岁婚配,女子十五婚配。(婚配不一定就得结)但是安史之乱以后,男子十五岁就必须结婚,女子十三岁就得嫁人。逼婚的标准线在唐代是此起彼伏的。

所以大唐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个人命运与历史潮流脱不开关系的。在唐朝在多大年龄会面对逼婚,取决于生在哪个年代了。

唐以后的社会里,恐婚人群可以稍微喘一口气了

宋代基本延续了唐代的婚嫁标准。

但是在少数民族统治区,婚嫁年龄就晚了些许,辽金就不严格要求结婚年龄,比如耶律家的老婆们经常十八,十九,二十来岁才嫁过来,小姑娘干不了活嘛,那么早娶过来不划算,还得管吃管喝的……

元朝统治者估计也是这么想的,小萝莉连马都骑不了,嫁什么人呢。所以女孩子二十多岁嫁人非常普通,所以家长也不会硬赶着孩子们结婚了。

明清人口增长了,逼婚的严峻程度也就没有之前那么厉害了。这时候的结婚标准线平均下来差不多是男十六、女十四。但是这个年龄是官方建议结婚年龄标准,也就是说,年龄低于这个数不太好,但高于这个数也不太好。没非定死了偏偏得十六、十四就得嫁娶,多大结婚还是看家庭和个人。

封建社会“逼婚”,是因为得确保人口数量,来保持王朝的稳定,所以官方总是逼着年轻人们尽快结婚;在很多朝代里不按年龄结婚可能会连累家人,民间也就有了亲戚帮着找对象,催着结婚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

wang57612解读:
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代沟和受教育程度,不唠嗑这些,长辈们就没话说了。我们说新闻说电影游戏什么的他们又没兴趣,大过年的一家人冷场总不好,只能麻将了,碰上我这样不会麻将的,过年还真是难关啊。大清早的假装来观网学习了。

——比起过去的“逼婚”,现在那也就算是个“劝婚”,你还是知足吧。哎哎哎,咱们也不是要涨“敌方”时期,灭自己威风。结婚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咱们还是尊重个人选择的。但建议你深呼吸,想一想,如果不聊“结婚没有?啥时候结?给你介绍个对象?”的话题——这些一年见不了几次面的叔叔阿姨可能就要问:在哪工作?月薪多少?车子什么牌子?房子多大?……谢谢,我们还是聊聊结婚吧,至少逼急了咱可以反击啊:话说,您啥时候离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钟晓雯
春节 逼婚 婚姻 中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加沙孩子感谢美国“挺巴”大学生:请继续支持我们!

李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西方媒体,看清你们了!”拜登“走后门”也没躲过

“TikTok只是烟雾弹,美情报机构才无时无刻不在…”

获得军援后以色列不会违反国际法?美国多部门: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