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集采产品纳入北京医保,手术总费用最多下降约八成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3-03 15:36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当天,北京市医疗保障局下发的《关于做好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执行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正式生效,意味着北京市医保政策迎来重大调整:人工耳蜗正式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并同步实施集中带量采购成果。在医保部门、医疗机构及残联协同推进下,新政通过价格调控与技术创新,为听障群体构建多维度健康保障。
通知介绍,本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医保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将同步执行人工耳蜗集采中选价格及配套医保政策。中选产品涵盖植入体、言语处理器等,采购周期为3年。医疗机构须优先使用中选产品。
同时,通知明确了人工耳蜗医保支付标准。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使用中选人工耳蜗,个人先行负担20%的费用,其余80%的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城乡居民参保人员按“人工耳蜗最高限额每套32400元”纳入医保范围,实际费用低于限额的按实际费用报销。非中选产品则不予报销。
市医保局表示,医疗机构需确保中选产品及时进院,并严格按中选价格收费。医保部门将加强货款结算监管。同时,医保支付政策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衔接,激励医疗机构优先使用中选产品。
此外,中选企业需保障稳定供应。各区医保部门将加强日常监测,督导医疗机构完成协议采购量,并将执行情况纳入医保总额预算考核体系,确保政策平稳实施。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政务公开平台截图
人工耳蜗是一种用于帮助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恢复听力的电子医疗设备。
据“北京日报”3月3日消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刘玉和介绍,人工耳蜗是解决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唯一有效的手段。我国现有约238万名听障患者需要进行人工耳蜗治疗,但实际完成手术的不足13万名。让一部分患者望而却步的,是这类手术相对高昂的费用。
此次北京通过“国家集采+医保报销”模式,5款人工耳蜗产品已通过国家集采,售价从30万元至十余万元不等均降至5万元上下。与此同时,患者手术费、住院费等配套费用可以按医保报销,手术费约2万元,患者植入手术总费用最多下降约80%。此举将大幅减轻听障患者医疗负担。
“费用门槛降低后,更多患者‘做得起’,更重要的是更多患者可以选择‘做得早’。”刘玉和说,听力损失越早干预,语言功能恢复效果越好。人工耳蜗植入后无法完全还原自然听觉,但80%以上患者术后可实现基本交流,效果远好于助听器。不过,耳蜗未发育或结构严重破坏、听神经未发育或严重破坏、严重癫痫或智力障碍等人群不宜植入人工耳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