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摩双星前路漫漫:春风动力与钱江摩托

来源:22产经

2025-04-28 16:17

提起摩托车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当中,是机械产业最重要的一环之一。在全球市场上,摩托车行业在2024年创下历史新高,销量达6180万辆,较2020年低谷回升近1000万辆。尽管中国和东盟市场萎缩,但印度、东欧、北美(墨西哥、拉丁美洲及中美洲多国等地区强劲增长,西欧亦达本世纪最高水平,显示行业重心向新兴市场转移。

浙江作为中国摩托车制造核心区,聚集了春风动力、钱江摩托等头部企业,既承载着国产高端化的希望,又面临政策与技术的双重夹击。本篇以浙江企业为切口,剖析中国摩托车产业的突围与困境。

浙江摩托车“双子星”崛起之路

在中国摩托车产业版图中,浙江板块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以春风动力和钱江摩托为代表的“双子星”浙系品牌,在全国摩托车品牌榜单里一直是前三的存在。在摩托车圈子里,大多数人第一辆仿赛摩托车不是春风动力的250SR,就是钱江摩托的赛450。  同时,近年来随着春风动力出品的性价比高、设计潮流、品牌效应好的摩托车系列,也成为了年轻群体里最受欢迎的“网红品牌”  之一。

摩托车人气排行榜。 图源:摩托范

在分析摩托车产业产销数据时,由于摩托车排量品类繁多,对此我们将聚焦于250cc及以上主流大排量燃油摩托车主流市场,以准确反映行业核心板块的发展态势。 据中国摩托车商会统计,2023年全国燃油摩托车产销1415.13万辆,同比微增3.43%,250cc以上大排量车型更同比下降7.13%。但春风动力与钱江摩托两大浙系品牌逆势突围,分别以121.1亿元和50.98亿元营收,在200cc以上大排量燃油摩托稳居行业前三,共同占据国内大排量市场42%的份额。

提到浙系摩托车企业,位于杭州的春风动力可谓是当仁不让,其创立于1989年,最初只是温州乐清一间生产摩托车配件的小作坊。创始人赖国贵在经历配件滞销危机后,抓住125cc发动机普及机遇,通过收购生产资质实现转型。2006年以1500美元\每辆出口均价打入美国全地形车市场占据60%份额的决策,奠定其全球化基础。   

春风CF650G成为我国第七款也是现款国宾专用车。 图源:《浙江日报》

关于春风动力关键转折之一点则出现在公务摩托车领域机会。90年代,大排量的国宾摩托车主要是以日本本田金翼和德国宝马R850RT为主要车型,2003年,宝马R850RT护送以色列总统从钓鱼台国宾馆到人民大会堂,则成为国外摩托车型国宾护卫队最后一次的护卫任务。在2014年春风摩托成为国宾护卫队之前,期间的11年都是国宾车的“空白期”,缘由在于当时高层就提出国宾车型只能选择国产的要求。2013年5月,浙江春风动力接到国宾护卫摩托研发任务,为了研发国宾车型,创始人赖国贵 把家都搬进了厂房。最终凭借650型摩托车技术从全国200余家企业中入围四强最终拔得头冠,春风CF650G成为了我国第七款也是现款国宾专用车,实现中国高端公务摩托车零突破。最终交付的50辆国宾车以177km/h极速、33357公里耐久验证等数据,打破外资品牌垄断。

春风动力的国宾车项极大地提升品牌形象,2013年代理KTM开启国际化合作,2017年实现合资运营并登陆上交所,在资本加持下加速产品创新。

春风动力摩托车在Moto 3赛事上。 图源:春风动力

春风动力是为数不多国产摩托车品牌里有自己专业车队的企业,2020年,春风动力组建了自己的专业车队,连续多年征战MotoGP赛事。在 2024年3月10日的卡塔尔多哈揭幕战中,春风动力CFMOTO Aspar 车队的新生代车手大卫·阿隆索,为春风拿下了在 MotoGP 系列赛中的首个冠军。同年10月6日,阿隆索再次在日本茂木赛道举行的 MotoGP 比赛的 Moto3 组中创下历史性战绩,不仅揭幕战斩获首冠,更提前四站以109分优势锁定年度总冠军。

春风动力通过参与高等级赛事,使其产品溢价率较国内同行均值高出18%。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14.5亿元,海外销量8.58万辆同比激增45%,印证其"技术纵深+赛事赋能"战略成效。   

大卫·阿隆索在2024年的辉煌战绩后,2025年继续参加比赛。 图源:CFMOTO Aspar

与之形成差异化竞争的钱江摩托,其发展历程是一部融合国企改制、资本运作与技术突破的产业升级样本。钱江摩托的前身为1971年成立的温岭化工机械厂,1985年转型摩托车生产后开启品牌化进程,现为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核心业务单元。1999年成为深交所首家摩托车上市公司。2005年收购意大利贝纳利是其关键转折,不仅获得四缸发动机技术,更在2012年推出国产首款大排量四缸机车黄龙600,终结外资垄断,远销150+国家,是国产摩托车“出海”代表企业。

贝纳利美国销售店。 图源:roadrunner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钱江摩托推出国产首款大排量四缸机车黄龙600,以独特的声浪设计和性能表现打破外资垄断,连续12年稳居国内250cc以上市场销量榜首。联合美国哈雷戴维森开发公升级车型、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东南亚布局生产基地等举措,钱江摩托构建起“中国制造+欧洲设计+全球渠道”的三角架构。   

钱江摩托十大股东持股比例。 图源:UME DAO

2016年吉利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入主钱江摩托成为控股大股东。经过资本注入与战略资源整合,快速推出高端子品牌QJMOTOR,形成覆盖50cc-1200cc全排量、横跨燃油车、电动车、全地形车的产品矩阵,旗下贝纳利、QJMOTOR、Keeway等品牌分别主攻国际高端、国潮时尚及新兴市场,产品销往150余国。 

钱江摩托QJ-RK125 S德国上市,售价3399欧元。 图源:钱江摩托

禁摩政策,国产摩托车的“挑战”   

说起禁摩政策,这项政策自从90年代北京实施以来,在这三十年中褒贬不一,有人觉得摩托车是危险的“肉包铁”,禁止是明智的;有人觉得一刀切政策对于驾照、税费齐全的摩托车车主来说不公平。但单从产业发展来讲,禁摩政策的存在无疑是国产品牌发展道路上的“挑战”之一。目前,禁摩政策主要集中在道路管控、牌照限制、强制报废等个方面。   

摩托车上高速省际差异。 图源:小红书

那么摩托车作为一种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交通工具,为什么在中国如此受限呢?作为中国“路权”金字塔底端的摩托车,其禁摩政策历史可追溯到北京的1985年,这也是最早实施禁摩的城市。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85个城市加入禁摩阵营,禁摩政策的实施已经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大中城市。

目前全国执行主城区禁摩的城市中,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采取分级管控,浙江、广东等省份则以地级市为单位实施差异化限行。在牌照管理方面,北京自1996年停止发放京A牌照,现存2万张牌照市价达55万-70万元;上海2008年停止牌照增量,现有1.09万张沪A黄牌;南京自2000年起停止新发市区牌照,现存牌照总量不足2万张。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外资汽车品牌开始涌入中国市场,桑塔纳、皇冠等车型的引入,标志着汽车产业商业化进程加速。同期的摩托车市场也呈现相似格局,以本田、雅马哈为代表的日系企业通过技术优势快速扩张,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自1999年开始,本田、雅马哈、铃木在九年间产量增幅均超200%,其中本田突破千万台量级,雅马哈增速高达212%。相较之下,国产摩托车企业平均利润率长期低于3%,面临核心技术缺失与市场份额萎缩的双重压力。

当时,如果不采用禁摩政策,那么中国摩托车市场也将像油车那样被国外品牌占据,185个城市相继推出的禁限政策,客观上形成市场保护屏障,但反向看,此举也为钱江摩托、春风动力等本土企业争取一个比较长的发展窗口期。   

1994年,中国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汽车参考价格表。 图源:新浪汽车

77年vs36年:本田技术霸权与春风动力的崛起之路   

在全球摩托车企业里,有着很清晰的品牌梯队。第一梯队前五名为日本本田、雅马哈、川崎以及德国宝马和美国哈雷戴维森;第二梯队为英国凯旋、澳大利亚KTM、意大利杜卡迪、印度皇家恩菲尔德以及美国印第安。

从中我们能够发现,在第一梯队里,日本摩托车四大厂商里三家车企排行前三,其中本田、川崎、铃木、雅马哈等占据了全球摩托车市场的45%。   

1970年至2021年,按15个国际与地区划分的摩托车相关专利数量,日本以9286专利数断层排行第一。 图源:EPO PATSTAT

其中本田是在技术、市场、品牌文化等方面都具备极强的竞争力,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大佬”。要知道全球每售出3辆摩托车,就有1辆是本田。2024年,据本田官方财报显示,其全球市场份额为32%,2024年3月的财年全年财务业绩,销售收入为20.43万亿日元(约合9836亿元人民币),占据着行业的绝对地位。   

与国际巨头本田相比,浙江摩托车品牌的技术差距体现在多个维度。如在发动机领域,本田凭借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在曲轴动平衡、缸体涂层耐磨性、热效率优化等核心技术上形成壁垒,其CB系列发动机以“百万公里无大修”树立行业标杆,而春风直至450SR平台才实现大排量发动机的稳定性突破。

1959年6月3日,本田车队在曼岛首次亮相。 图源:本田

1948年,本田依托二战后产业重建期的技术深耕,通过77年的持续迭代构建起9286项专利技术壁垒,其Super Cub系列以8700万辆销量验证了"技术驱动市场"的经典模式。反观春风动力,这个从1999年才刚刚研发出水冷发动机的品牌,五年后才出现真正的转折点。如针对本田幻影、雅马哈飞致150等合资车型主导的150cc市场,春风摩托推出原创设计的NK150街车,采用全新车架结构提升操控性,以运动化设计和轻量化理念打破了国产车“仿制+实用”的固有模式。

但是在电子系统、传感器精度和算法适配性方面,春风动力是一时半会儿赶不上本田的。1958年,才刚刚成立10年的本田就挑战曼岛TT赛事——这项被誉为"世界上最搏命、最危险的赛车运动",赛道平均时速超200公里,最高车速突破330公里,在如此极限竞技场,本田RC142赛车首秀即获第六名。

据本田赛事年鉴记载,自1959年首次参加曼岛TT以来至2015年间,本田在全球摩托运动领域累计参与赛事逾100项。根据2025年度赛事规划显示,单年度参赛场次将达25场,以历史年均参赛量推算,企业成立至今累计参赛规模已接近350场次(注:若实际年均场次并非严格25场,需根据具体年度数据修正)。

本田赛事编年史。 图源:本田

值得关注的是,本田于1982年正式组建专业赛车事业部Honda Racing Corporation(HRC),光是MotoGP(世界摩托车锦标赛)赛事上,本田车队迄今已培养出17位世界冠军车手。可想而知,本田车队持续积累的赛事大数据为车架刚性系数、悬挂阻尼设定、重心分布参数等核心调校维度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照。相较之下,春风摩托早期产品如NK150因片面追求运动性能,采用过高车架刚性设定,导致低速工况下操控迟滞,直至SR450时代引入Moto3赛事工程数据库后,方实现动态平衡性的系统性优化。

而供应链管理则是另一个产生差异的关键短板,如本田与昭和减震、日信卡钳等顶级供应商深度绑定,从零部件层级把控品质。春风在2014年前后仍受制于配套商水平的参差不均,量产后品控波动明显。这些差距本质上是工业体系成熟度的差异——日本企业通过长期技术沉淀形成“精密加工+系统集成”的双重优势,而浙江品牌仍处于补课阶段。

本田Cub F-type于1952年推出,自行车的“夹式”汽油发动机套件,以白色油箱和红色发动机为标志。日本汽车工程师协会将本田Cub F-type列为其240项日本汽车技术里程碑之一。 图源:本田

虽然本田在全球市场收割32%份额,春风动力外销摩托车只有8.58万台。但不可否认的是,春风动力海外渠道数量也有显著增长,目前达到了181.25%。这些数据表明,春风动力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和渠道拓展都在快速增长。但前者建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后者则需在185个城市禁摩政策与日系品牌技术压制的夹缝中谋求突围。这种差异既揭示中国摩企追赶的路径依赖,也凸显产业生态的深层代际鸿沟。

纵观摩托车产业发展,由于国内特殊的禁摩政策,在其行业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现象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当我们将视角投向具有77年技术积淀的日本本田,还是已经存在125年的哈雷戴维森,浙系代表企业春风动力与钱江摩托的追赶之路仍显漫长。正如春风动力从NK150到CL-C的进化所示,浙江摩托车产业的崛起不仅需要破解"禁摩令"的政策局限、技术参数超越,更需在工业精度、文化认同、用户体验间找到平衡点,这或许才是从“网红品牌”迈向“百年企业”的真正密钥。   

责任编辑:李馨锐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