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借茅陈等人论战解析经济学逻辑问题

来源:观察者网

2013-11-19 16:23

读者之声

读者之声作者

近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在知识界,一场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讨论也持续引发读者热议。经过观察者网的组织,茅于轼与陈平等学者共同探讨检验真理的标准到底是实验还是逻辑。众人拾柴火焰高。继武汉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生发来读者信件参与讨论后,来自山东宁阳的民间自由经济学者王金贵也发来信件,与众人讨论他眼中的经济学逻辑问题。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验还是逻辑?

以下是来自山东省宁阳县的民间自由经济学者王金贵发来的信件《资源配置经济学的逻辑问题》。

在与陈平先生的对话中,茅于轼先生提出了“逻辑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茅于轼先生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崇信者,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逻辑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们引以为豪的,所以茅于轼先生提出了逻辑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逻辑究竟有没有问题呢?笔者在长期对经济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中发现,现代西方经济学仍然是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经济学逻辑问题的。这里先研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对象的逻辑问题。

一、经济是资源配置还是资源创造

现代西方经济学是把资源配置作为其经济学的对象。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由于人类的资源是稀缺的,不能任意的使用资源,需要有选择的使用资源,需要有效的配置资源。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如果资源不是稀缺的“研究经济学或寻求经济的方法就会没有什么必要。一切物品都像空气和沙粒那样,是自由取用物品”, 也就是说由于资源是稀缺的,研究经济学或寻求经济的方法,才成为必要,才产生出经济,因此,经济学所应该研究的是资源配置。

由于资源稀缺,人类的确应该配置好资源,但是要解决资源稀缺问题,仅仅是靠配置好资源吗?现代西方经济学在这里漏掉了一个逻辑选项,由于资源稀缺,人类不仅要配置好资源,还应该创造资源,使资源增加。资源不是稀缺吗?那就通过创造资源,使资源增加,以此来弥补资源的稀缺,创造并增加资源,虽然不能使资源不再稀缺,但却可以弥补资源稀缺,使资源不在那么稀缺,使资源的稀缺程度降低,使人类生活的幸福或更幸福。人类在经济中的确是在进行着资源的创造并增加的经济活动,下面我们会对此进行详细地分析阐述。

资源配置经济学更为严重的一个逻辑问题是:配置资源,首先是要有资源,没有资源,还配置什么资源?而资源——经济学所说的资源,可不是自然资源,而是经济资源,自然资源是自然产生的,而经济资源却不是自然产生的,经济资源不是自然产生的,那么经济资源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作为研究资源配置的经济学不应该知道资源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吗?但现代西方经济学只是假设资源是自然禀赋的,不管资源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那么人类的经济资源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经济资源不是自然产生的,只能是在经济中产生的,只能是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而产生的。

实际上,人类的经济资源是人类通过经济活动、通过改造自然而在经济中创造出来的,把不是经济资源的自然资源改造成为经济资源,把不是经济物的自然物改造成为经济物,把不能为人类所需要、所能使用的自然物改造成为能够为人类所需要、所能使用的经济物,或者是把没有经济价值的自然物改造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经济物,这些具有经济价值的经济物就是经济资源。

这些经济物或经济资源,实际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财富。对于人们来说,货币(钱)也是财富,但是对于人类或社会或国家来说,货币并不是财富,如果对于人类或社会或国家来说货币是财富,那就开动印钱的机器印钱好了,印的钱越多,财富就会越多,钱的票面价值越大越好,现在人民币的最大票面价值是100元,为了多印钱,就改成票面价值1亿元的,这样能增加人类的财富吗?显然是不能的。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实际的财富就是那些物质财富。

我们知道,我们人类现在的物质财富是极其丰富又极其庞大的,比我们的前人、古人、尤其是原始人,我们人类现在的财富有了多么大的增加,是我们的前人、古人、尤其是原始人所需想不到的。这些物质财富显然也就是经济学所说的资源。

我们知道,我们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获取财富的活动,而财富又是人类通过改造自然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人类是通过创造财富而获取财富的。经济实际上就是这些财富或资源的创造并增加,创造资源或财富也就是在增加资源或财富,如果不是创造并增加这些财富或资源,从而获取这些财富或资源,人类或人们还进行经济活动吗?

当然人类的资源创造并增加也并不能使人类的资源不再稀缺,而只能是弥补资源的稀缺,使资源不再那么稀缺,使资源的稀缺程度降低,并从而使人类生活得幸福或更幸福。由于资源创造并不能使资源不再稀缺,资源仍然是稀缺的,所以仍然需要进行资源配置。但是配置资源需要首先有资源,需要首先有资源创造,没有资源,没有资源的创造,也就不会有资源配置。因此在经济中,资源创造是根本,是主要的,是原生物,而资源配置只能是派生物,是次要的。

我们人类创造出那么多的、那么极其丰富又极其庞大的物质财富是靠资源配置创造出来的吗?不是,而是通过技术、技术创新或技术进步创造出来的,没有技术,我们人类就不会创造出财富,没有技术创新或技术进步,我们人类就不会创造出那么多的、那么极其丰富又极其庞大的物质财富。想一想,我们现在的物质财富,哪一种不是通过使用技术创造出来的,哪一种财富的增加或其劳动生产率但提高不是通过技术创新或技术进步的。

当然在这些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资源配置也的确发挥出一定作用,但这个作用并不大,主要的还是靠技术、技术创新或技术进步。

对于经济学来说,当然需要研究资源配置,但只研究资源配置行吗?经济学最应该、最需要、最主要研究的是资源或财富的创造并增加,而不是资源配置。

二、资源配置好的经济就是好经济吗?

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逻辑,最佳资源配置的经济就是最佳经济,就是最好的或理想的经济,在只考虑资源配置的情况下,最佳的资源配置还不就是最佳的经济吗?现代西方经济学及其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们为研究好最佳资源配置或最佳经济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是,在人类的经济中,有最佳经济吗?是的,在只考虑资源配置的情况下,是有最佳资源配置存在,是有所谓的最佳经济,但是如果考虑到资源或财富的创造并增加,还能有最佳经济存在吗?因为资源或财富的创造是在不断进行着的,资源或财富是在不断增加着的,创造并增加资源或财富的技术在不断进行着创新。

什么是最佳的资源配置,现代西方经济学并不能具体地告诉我们,因为最佳资源配置,只不过是头脑中的想象,只不过是个抽象的事物,只是通过其理论研究说明完全竞争的资源配置是最佳的。所谓完全竞争是说,在市场上,要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企业,以至于这些企业谁也不能影响价格。根据完全竞争的概念,现在的那些大企业是不符合完全竞争的,像美国的通用、微软、苹果,这些大公司大企业需要肢解成成百上千个小企业才符合完全竞争,但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却并不敢通过其经济学的逻辑推论提出肢解这些大公司大企业的理论,由此现代西方经济学就把其资源配置经济学变成市场化或自由主义信条。

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是最佳的,市场经济就是最佳的经济。斯密是西方经济学的鼻祖,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理论,最先提出了自由主义的经济学信条,现代西方经济学实际上就是继承了斯密的自由主义信条。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斯密的时代,其资源配置应该是最佳的吧,其市场经济应该是理想的吧?但是我们知道,斯密的时代,还没有电被发明出来,人类那个时候还只能靠点油灯照明,更没有汽车、飞机、电视、电脑,那么是斯密时代的经济好,还是我们现在的经济好呢?如果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资源配置经济学的逻辑,斯密的时代资源配置是最佳的,是理想的经济,我们中国现在的资源配置不是优化的,其经济是不好的,是不如斯密时代的经济,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回到斯密时代点油灯的市场经济中去呢?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所谓的最佳资源配置或最佳经济也就是能够使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既然能够使利益最大化,那么为什么经济还会增长,还会有经济收入的提高。利益达到了最大,也就不会再有更大,经济增长、经济收入的提高,也就是经济利益的更大化。在存在经济利益不断提高或更大化的情况下,就永远没有什么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显然,是不能根据资源配置的优劣来判断一个国家经济优劣的,判断一个国家经济的优劣,主要是根据这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及其经济增长速度,国民收入高,经济增长快的经济,自然是好经济,否则则是不好的,国民收入自然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自然是越快越好。当然仅凭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来判断一个国家经济的优劣,还不行,还要看这个国家所存在的经济问题,比如失业、通货膨胀、经济稳定状况、环境污染等问题,失业严重、通货膨胀严重、经济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的经济自然不是好经济,问题越严重越不好。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在误导着中国与世界

现代西方经济学把经济理解错了,把经济理解成为一种资源配置,而我们人类的经济实际上创造并获取资源或财富。把经济都理解错了,其经济学、其经济学的逻辑很难是正确的。

虽然现代西方经济学存在问题,但却依然占据着经济学的主流。现实的经济是需要市场经济与私有制的,但市场经济与私有制不是经济的根本,经济的根本是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科学技术,靠市场经济与私有制并不能使经济发展,现代西方经济学夸大了市场化与私有化的功能。经济学应该对人类大讲科学技术,而不是大讲市场化、私有化与自由主义。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艰难,最需要的自然是科学技术,而不是市场化,但现代西方经济学却对发展中国家大讲市场化与自由贸易,致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更为艰难,甚至像墨西哥与东南亚那样产生出金融风暴。相对来说对发达国家的误导较少,因为发达国家都是重视科学技术的,但也不是没有误导,比如这次次贷危机。

误导最大的当然是进行经济转制的国家,俄罗斯与东欧就是受到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误导,搞了市场化与私有化改革,结果导致俄罗斯与东欧产生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倒退与超级通货膨胀。

中国也在进行着经济转制,但由于邓小平与中国共产党比较务实,受到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影响相对来说小得多,因此,尽管部分西方媒体一直在唱衰中国,不断地提出中国经济崩溃的论调,但结果中国却创造出了经济发展的世界奇迹,并且是稳定的。

要解释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一奇迹,需要经济学的创新。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对外开放,由于对外开放使我国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大量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是有目共睹的,从而能使我国的经济得以腾飞。改革虽然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对外开放。最初的农村改革成效是非常突出的,但此后农村的经济发展还不是越来越不行了。现在我国技术引进变得困难了,发达国家最先进的技术或核心技术是不会让我们引进的,所以我国的经济也就出现下滑。今后的经济发展主要的是靠中国自己的科学技术创造了。

但也不要以为只有对外开放就能够使中国创造出这样的经济发展奇迹,因为对外开放的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不只是中国,为什么只有中国的对外开放才能够创造出经济发展的世界奇迹呢?这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高深的经济学问题。究竟是什么,使中国创造出经济发展的世界奇迹,在中国最弥足珍贵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中国如果没有这个弥足珍贵的东西,中国能创造出这样的经济发展的奇迹吗?

中国这个最为弥足珍贵的东西不是市场化或私有化,东欧与俄罗斯就是前车之鉴。

四、经济学逻辑与实际经济的逻辑

经济学家们只是根据他们所研究出的经济学逻辑在研究经济或经济学,通过他们的经济学逻辑在推论经济,在研究经济应该如何,但是经济学家们并没有好好地想一想,没有注意到,人类的经济也是有自己的逻辑,我们把这个逻辑称为经济逻辑。

经济是人类有目的一种活动,不是漫无目的的,为了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能够达到自己的经济目的,往往是要对自己的经济活动进行思考,思考如何达到自己的经济目的,这种思考平时可能是非常简单的,有时也是要好好思考的,无论思考是简单还是复杂,任何的思考都是符合逻辑的,不会是不合乎逻辑的。这一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清楚的,你的经济活动是不合乎逻辑的吗?

不仅作为人的活动的经济是如此,就是自然界也是如此,自然界也有自然界的逻辑,我们把它称为自然逻辑,自然科学研究的就是自然逻辑。自然科学所研究的那些科学理论不都是通过逻辑进行的吗,自然科学理论中的那些逻辑实际上也就是自然中的自然逻辑。

由于经济是有逻辑的,经济学的逻辑应该是与经济逻辑相印证,如果你说明,你的经济学不是研究实际经济的,不影响经济,只是作为一种经济学游戏,那么你就可以随意怎么研究经济都行;如果你说,你的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是研究真实经济的,是要影响经济的,那么你的经济学就要与实际经济中的经济逻辑相印证,相一致,不能够只根据你的经济学逻辑推想经济应该是如何,而是要看自己的经济学逻辑是否与实际经济的经济逻辑相一致。

应该说,现代西方经济学在其经济学逻辑上如果不与实际经济中的经济逻辑相印证,单讲其理论中的逻辑,一般是不会有什么逻辑问题,因为经济学家们都是懂得逻辑的,一般不会出现逻辑错误,而现代西方经济学但逻辑还往往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们引以为豪的,所以,茅于轼先生才提出用逻辑检验真理。

如果我们不是通过研究实际经济中的经济逻辑,我们是发现不了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逻辑问题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之所以存在着逻辑问题就是其经济学逻辑与实际经济中的经济逻辑不一致。

当然,经济学家们是通过研究经济提出自己的经济学逻辑的,因此经济学家们的经济学逻辑不可能是完全与经济逻辑不相一致。比如,资源配置,在实际经济中,的确是存在着资源配置的,的确是存在着资源配置的经济逻辑的,但是如果是只根据资源配置逻辑研究经济,并由此演绎或推论出经济是资源配置、经济学的对象是资源配置、最佳经济及其经济学信条,那么这里的经济学逻辑就与经济逻辑不相一致了,就存在着经济学的逻辑问题了。

真诚的希望对本文的质疑与批判、对话与交锋!


更多关于“真理问题检验标准”的话题讨论可以在相关文章中点击查看,您也可以在@观察者网 微博上留言,同时也欢迎您给我们投递稿件进行交流:[email protected](编读往来投稿请随信附上您的姓名、住址、邮编,我们将会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平邮给您寄出一份最近一期的《社会观察》杂志。

责任编辑:朱八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