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拍卖两年来首次流标 资金首现枯竭

来源:广州日报

2013-06-17 11:59

(资料图)财政部部长楼继伟

由于国内市场资金面持续偏紧,直接导致一级市场上新发行的国债在拍卖时首次因认购倍数过低,出现罕见的部分流标现象。上周五,财政部计划发行150亿元记账式国债,但招标结束后实际发行仅为95.3亿元。

国债拍卖中标倍数仅0.64

上周五,财政部发行了2013年记账式贴现(四期)国债。据了解,本期国债计划发行150亿元,期限为273天。但实际发行面值金额95.3亿元,投标倍数仅为0.64倍。根据财政部的公告,本期国债经招标确定的发行价格为97.283元,折合年收益率3.76%。

与上一期同类型同期限的国债相比,上周五发行的国债认购倍数萎缩,其收益率也大幅上行了87个基点。相比之下,5月10日财政部发行的第三期记账式贴现国债,计划发行150亿元,实际发行面值金额150亿元,认购倍数为1倍。经招标确定的发行价格为97.903元,折合年收益率2.89%。

“大家都拿不出钱来买国债”

此次贴现国债的拍卖出现部分流标现象,市场普遍认为,是资金面持续趋紧下机构深陷“钱荒”的必然结果,也在业内人士的意料之中。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对记者表示,在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贴现国债作为一种短期品种,出现流标也是很正常的,“以往资金面紧张的时候,(流标)也曾出现过几次”。

“资金太紧了,大家都拿不出钱来买国债了。”北方某商业银行固定收益部交易员对记者表示。他指出,以目前资金面紧张的程度来看,一级市场供给压力相对较大,财政部在国债发行上也没有适当减量。

据周五参加国债招标的交易员向《华尔街日报》透露,财政部还将为此支付更高的利率,这批贴现国债年收益率为3.76%,远高于目前交易中的类似债券3.14%的收益率。

业内观点:货币政策放松或加重资金流出

分析人士认为,此轮“钱荒”,主要是由债市监管带来的去杠杆行为、外汇占款增量下降以及半年期银行理财产品集中到期这几大因素造成。其中,外汇占款增量的急剧下降是“罪魁祸首”。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5月份中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仅为668.62亿元,虽然仍在净增加,但净增长幅度比4月份2943.54亿元的新增量大幅缩水了77%。

业内人士认为,外汇占款增量下降是热钱流向发生变化的一个信号。顺德农商行投资交易部固定收益分析师宋球红对记者表示,近期亚太地区热钱流出的幅度都比较大,这主要是美国和日本的经济都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

在资金面持续偏紧的情况下,上周央行在公开市场上采取了“不作为”态度,也使得市场人士对央行下一步的货币政策有诸多猜测。石磊指出,目前的资金面偏紧状况是央行“有意为之”,实质上也是央行对流动性进行的压力测试。

对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在“钱荒”难以得到缓解的情况下,市场人士纷纷翘首盼望央行“出手”补充流动性,甚至不排除未来有降息的可能性。

但另一部分市场人士则对央行未来会采取“宽松”行动存疑。

宋球红认为,虽然资金偏紧亟待央行注水,但目前国内经济数据并不乐观,一旦央行放松了货币政策,将会加重资金流出。“留住资金的主要原因是利差,印尼已经采取加息行动来防止金融风暴了。因此我认为,央行近期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一旦央行放松了货币政策,将会加重资金流出,对外汇市场带来冲击。”

石磊指出,资金面偏紧的情况还会延续,但不会持续太久,“可能最多一个季度”。

责任编辑:王杨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