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市值蒸发超百亿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2-01 17:46

(文/解红娟 编辑/马媛媛)1月29日,胡润研究院携手环球首发发布《2023环球首发·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榜单显示,2023年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上榜企业总价值为8万亿元,比去年下降12%,其中,有57家企业价值比去年下降,卫龙价值下降比例最大,达55%。

据悉,本次上榜的百强食品企业,按照企业市值或估值进行排名。上市公司市值按照2023年10月9日的收盘价计算,非上市公司估值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或者根据最新一轮融资情况进行估算。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9日收盘,卫龙股价报6.8港元/股,总市值159.88亿港元,较2022年底上市首日的235.58亿港元蒸发了约75.7亿港元。随后卫龙股价继续走低,截至2024年1月31日收盘,报5.43港元/股,总市值127.67亿港元,较上市首日蒸发超百亿元。

“价升量减”

“其产品销售‘价升量减’,增长乏力。”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指出卫龙价值下降的原因。

2022年初,卫龙发布调价通知,称会对部分产品出厂价和建议零售价进行相应调整,于2022年2月1日执行新价格,出入库及扫码返利按照公司制度执行。

新价格执行仅2个月,卫龙再次发布部分产品调价通知函,表示由于原材料不断上涨,公司决定对部分产品出厂价和建议零售价进行相应调整,并将于2022年4月18日起执行新价格,出入库及扫码返利按照公司制度执行。

涨价幅度方面,据海通国际报告指出,2018-2021年卫龙出厂价格基本相对平稳,但2022上半年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出厂价格分别达到16.4元/千克、29.3元/千克,同比上升11%、7%。

反映在销售端,106g白袋大辣条、102g透明袋大辣条等终端售价提升1元,5月对散装产品提价,终端售价提升30%,同时出厂价也同步提高。综合情况,卫龙对辣条全线产品价格提高2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大幅提价后,卫龙掉量问题较为严重。据海通国际报告指出,2022上半年,卫龙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出厂销售量分别达到8.2万吨、2.8万吨,同比下降14%、4%。

受此影响,卫龙2022年上半年业绩不如预期,实现收入22.7亿元,同比减少1.79%;实现净利润-2.61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凭借着不怎么漂亮的业绩表现,卫龙在2022年底以10.56港元/股的发行价成功登录港股市场。结果不出所料,开盘首日,卫龙股价报收10.02港元,下跌5.11%,总市值235.59亿港元。

上市后,卫龙股价有涨有跌,甚至在3月14日冲到12.009港元/股的高位,但在2022年报披露后,卫龙股价虽偶有波动,但始终保持下跌趋势。

数据显示,2022年,卫龙实现营业收入46.3亿元,同比减少3.5%;实现净利润1.5亿元,同比减少81.7%。其中,2022下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同比减少5.0%;对应净利润4.1亿元,同比减少12.2%。

东北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主要受提价和疫情影响致卫龙收入小幅下滑。其中,分业务来看,2022年,卫龙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收入分别为27.2亿元、16.9亿元、2.2亿元,分别同比-6.8%、+1.76%、+1.02%;销售单价分别为18.1元/kg、31.1元/kg、36.2元/kg,同比+19.8%、+13.5%、+19.8%,销量同比下降22.3%、10.3%、15.7%。

进入2023年,卫龙仍陷入价升量减的窘境。

据海通国际报告指出,2023上半年,卫龙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吨价分别为2.1万元、3.4万元、4.0万元,同比+26.4%、+16.2%、+15.3%;销量分别为6.2万吨、2.7万吨、0.3万吨,同比-24.0%、-1.8%、-10.1%。

竞争加剧

公开资料显示,卫龙创立于2001年,成立当年就开创出第一根辣条,旗下涵盖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品三大品类,并于2022年底赴港上市成为“辣条第一股”。

从时间上看,卫龙一直将业务重点放在调味面制品(辣条)上,在2008年至2018年间,推出大面筋、小面筋、亲嘴烧、麻辣棒、小辣棒等产品。因此,辣条一直是卫龙的主要收入来源,2020年至2022年调味面制品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65.29%、60.79%、58.69%。

布局蔬菜制品是在2014年,当年卫龙推出新品魔芋爽,紧接着在2019年推出风吃海带;2015年卫龙推出软豆皮、2021年推出78°卤蛋,布局豆制品。

截至2022年底,卫龙在辣味休闲食品行业市占率达到14.3%,是第二名的近六倍,不论是从历史和市占率来看,都是当之无愧的“辣条一哥”。

“不过,近年来,休闲食品行业竞争加剧,同时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使得卫龙等传统辣味零食的市场份额受到挑战。”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说道。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休闲食品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至2022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4100亿元增长至11654亿元,预计2027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12378亿元。

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意味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辣味赛道也不例外,除玉峰、鸽鸽、飞旺等传统辣味品牌外,三只松鼠、盐津铺子、小浣熊纷纷开始布局辣味赛道。

2023年4月,盐津铺子线上电话会议中表示,公司将持续聚焦辣卤零食、深海零食、面包蛋糕、薯片、蒟蒻、布丁、果干等核心品类。具体单品方面,休闲魔芋产品一季度同比增幅超200%,绝对占比从2022年全年的9%左右上升到一季度的12%左右。

同月,小浣熊推出新品魔芋爽,进军辣条赛道。价格上,15g/袋的小浣熊魔芋爽市场零售价为1元,和卫龙魔芋爽整体定价差别不大。

卫龙也积极应对,在2023年5月的投资者日交流活动,卫龙CEO孙亦农表示,卫龙将重点推出“定制渠道包装”并推出独立的价格体系,积极拥抱新型的消费渠道,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当年7月,卫龙零食量贩渠道月销售额就已达到3920万元。

此外,卫龙于2023年9月推出新品霸道熊猫麻辣辣条。据介绍,霸道熊猫麻辣辣条主打“正宗麻辣辣条”,有小麻小辣和很麻很辣两种口味,分为90g每包的定量装,建议零售价5元;16g*20包的盒装,建议零售价1元/包和19.9元/盒。

但这些策略很难扭转当前投资者对卫龙的态度。

在江瀚看来,卫龙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业绩下滑和行业环境变化导致投资者对于卫龙的未来发展前景产生了质疑,从而降低了对公司的投资预期。

换言之,卫龙急需向投资者交出一份满意的年报。

责任编辑:解红娟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不满对华“毒计”,全美各行业疾呼:回头是岸啊

“别陶醉政坛了,商业帝国危矣”

又来!美国施压马来西亚:别让中国拿到手

“美国对华这么干,简直是全球贸易末日”

美国安顾问将来访,格陵兰岛总理不满:来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