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酸奶又翻车:原料过期还用、水果馊了才扔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5-27 17:31

(文/解红娟 编辑/马媛媛)官微营销和负面新闻“茉酸奶换标签续命水果馊了才肯扔”同时冲上热搜。

5月27日,据新京报报道,在北京市多家茉酸奶加盟店发现诸多问题:使用过期40余天的原料;更换效期标签,不按时报废原料,或根本不使用效期标签;常温存放应冷藏的水果,水果变色、出水后,仍接着使用;偷工减料,不严格按照配料表足量放料;用工不需要工作人员提供国家强制要求的餐饮人员健康证明等。

消息一出,立马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有网友在微博留言道,“使用过期原料、不新鲜水果,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品质不好不说,关键还贵”“不是第一次了,祝倒闭”“我还以为是减脂产品,自从上次爆出来是冰淇淋粉做的就再也没吃过了”等等。

不是第一次翻车

和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书亦烧仙草、7分甜等新茶饮不同的是,成立于2014年的茉酸奶专注于现制酸奶赛道,并凭借其招牌产品“原创牛油果酸奶奶昔”成功抢得一席之地,年销量超1500万杯。

目前,茉酸奶的产品体系仍聚焦“酸奶”这一品类,形态主要是“酸奶+鲜果+坚果小料”,共有25个SKU,主流价格带在20~35元,代表性产品包括原创牛油果酸奶奶昔、榴莲酸奶奶昔等。

但令人震惊的是,此前这如此昂贵的高价酸奶里可能不是酸奶而是植脂末。

2023年7月,有新闻报道称,据网络流传的茉酸奶制作原料,除牛油果等水果外,其产品还使用了名为“上野曼道牌雪糕”的原料,而网友质疑上述雪糕配料中的精炼植物油等成分实则是将植脂末成分拆解而成。

对此,茉酸奶曾回应:目前原料确实没有植脂末。

随后,茉酸奶在官方公众号宣布,2023年8月1日起,茉酸奶全国门店的所有酸奶奶昔产品将升级使用全新版本奶基底,即一款以进口乳粉(所有乳粉均由生牛乳加工而成)为基底的原料。

植脂末风波过后,茉酸奶又在2024年3月被上海消保委点名,质疑其芒果酸奶奶昔里加了啥?

根据公开资料,牛奶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和乳糖等。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一般在2.5%到4%之间,是全价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氨基酸。脂肪的含量则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约为3.2%。乳糖是牛奶中的天然糖分,含量约为4.5%至4.8%。酸奶的营养成分与牛奶相似,但经过乳酸菌的发酵,其中的乳糖大部分被分解成了乳酸,因此乳糖含量相对较低,同时也更易于消化吸收。

上海市消保委购买了一款配料表简单的预包装酸奶,根据实测,每百克脂肪含量在5g左右,蛋白质含量约为4g,乳糖含量3g。

随即又测试了茉酸奶的芒果酸奶奶昔,对照检测数据中蛋白质和乳糖含量,却发现茉酸奶的芒果酸奶奶昔用的酸奶量并不多,但脂肪含量却高得很奇怪,是蛋白质含量的3.25倍,是乳糖含量的2.77倍。这些多出来的脂肪一定不是酸奶里的,也不会是芒果里的。因此,上海消保委表示,需要茉酸奶跟消费者说明一下,在芒果酸奶奶昔加了啥?

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此次茉酸奶加盟店事件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体现了很多加盟商唯利是图,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置之于法律之外,同时也凸显出目前中国加盟体系的一些漏洞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品牌在选择加盟商的时候考虑其价值观以及食品安全意识。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一直坚持直营的茉酸奶正式开放全国地区的品牌加盟,截至目前,茉酸奶已在全国200个城市拥有超过1600家门店,并持续开拓海外版图,目前已在迪拜与马来西亚开启扩张。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茉酸奶作为一家主打新鲜水果与酸奶结合的饮品品牌,其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本应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然而,近期曝光的原料过期、更换效期标签等问题,直接触及了食品安全的核心红线。这不仅违反了相关的食品安全法规,更是对消费者健康权益的严重侵害。

在江瀚看来,茉酸奶在门店管理和员工培训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门店店员仅凭嗅觉来判断原料是否废弃,这种主观且非标准化的操作方式,无疑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同时,店员在配料时的不规范操作,如偷工减料等,也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品质。

“最后,茉酸奶在供应链管理上也存在漏洞。过期的原料能够被继续使用,甚至更换效期标签,说明品牌对于原料的采购、储存、使用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把控。这种供应链管理的疏漏,直接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和安全性的下降。”

责任编辑:解红娟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政界、商界、智库、媒体几乎都问了我这个问题”

被美国拉黑4年现在怎么样了?“我们真的不在乎”

卢卡申科:西方曾利诱我们,但我们没有背叛中国

阿桑奇出庭认罪,庭上称“美国宪法本该保护我”

他边夸边炒作:中国人非常出色,他们通常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