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气候周2025|GF60气候投融资与可持续信息披露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4-26 10:49

4月23日,作为2025上海气候周的核心活动之一,“气候投融资与可持续信息披露论坛”在上海虹口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上海气候周执委会联合主办,上海市虹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支持,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承办,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亚洲研究与参与(ARE)共同协办。

今年正值《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也走到新的“十字路口”。论坛聚焦当前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关键议题,围绕气候投融资实践与发展、绿色投资前景与机遇、商业银行可持续信息披露、资本市场助力绿色低碳转型等内容展开深度交流,并在现场联合10家机构共同发布《气候投融资与可持续发展联合倡议》,齐力探索气候投融资发展新路径,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经验、传递中国声音。

论坛现场

论坛开场环节,上海市虹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万建辉,上海气候周执行委员会联席主任邹荣作开场致辞。

万建辉指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域,虹口区锚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绿色产业布局。目前,区域已集聚超800家绿色低碳企业,全国首个环境能源交易所、绿色金融60人论坛等高能级平台机构相继落地,2024年完成全市三分之二“双碳”标准修订立项工作,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探索绿色发展路径上,虹口作为“市区协同”以绿色低碳服务为特色区域,围绕城市绿色化转型目标,结合城市绿色化、经济绿色化、生活绿色化,构建全场景市场体系,配套出台的系列政策为产业发展筑牢政策保障。他强调,虹口区立足“上海绿色低碳服务业核心承载区”定位,依托北外滩示范区建设,深化气候投融资机制创新,携手全球伙伴共建绿色生态圈,扎实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努力打造城市绿色发展新标杆。

上海市虹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万建辉

邹荣介绍了过去一年上海气候周的工作,包括汇聚近百项活动支持与合作,支持构建“气候灯塔”跨界合作网络,推进制造业标准体系建设,助力由学界创新的气候城市公园概念即将亮相威尼斯双年展等。他介绍道,今年上海气候周预计将吸引超30个国家各界人士共同参与70余项周活动,同时也在逐步推动全球气候学院和联合国相关机构研究合作平台建设,探索推动蕴含东方文化思维的韧性标准体系,以中国实践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新方案。今年提出的“Climate Week 4 Seasons” 概念,也将进一步强化全球知名气候周行动链。他表示,绿色金融60人论坛是上海气候周最重要的“全球合作伙伴”,期待双方共同携手国际专业平台逐步打造世界有影响力绿色金融lP符号,建设务实工作机制,推动全球气候与转型治理交流和实践创新。

上海气候周执行委员会联席主任邹荣

主旨环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副行长Ajay Bhushan Pandey,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亚洲开发银行(ADB)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NGDF)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张为黎相继发表专业演讲。

Ajay Bhushan Pandey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团结行动形成力量。绿色发展也是亚投行的核心价值观,自2016年成立以来,亚投行已批准300多个项目,总投资额达600亿美元,希望未来气候投资可覆盖总投资50%以上的比例。他还强调,亚投行通过绿色基建、人工智能赋能等领域培育创新生态,以标准化可持续披露机制提升透明度,整合政府、企业、民间资源,将气候风险转化为投资机遇,通过韧性基建和知识共享重塑未来经济范式。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Ajay Bhushan Pandey

吕学都表示,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2022年8月批准了全国23个地区作为第一批气候投融资试点。自那以来,试点地区开展了气候投融资政策创新、实践和产品创新、项目准备和机构能力建设等众多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但同时也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吕学都建议,气候资金需要被更加精准地定义,气候效益也需要被进一步量化,从而助力甄别和支持气候投融资项目、提升入库项目质量与气候投资效益。其中,可持续信息披露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如能在气候投融资试点中作为“必选项”,将有助于提升项目融资水平、促进项目落地,并推动项目产生更多的、可资产化的气候效益。相关部门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也要协同联动、合力并进,以便更好地保障试点获得成功。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

张为黎指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目前已累计出资支持66个项目,出资金额约260亿元,全面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清洁能源五大领域的项目和产业发展,其中支持“双碳”领域的出资近170亿元,占据全部已出资金额的65%,累计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达千亿元以上。结合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投资实践,她分享了四点体会和思考,一是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金融领域长期稳定、大规模的“活水”支持;二是坚定长期主义,发挥“耐心资本”作用,做好“投长”“投硬”;三是尊重市场规律,注重应用场景导入,推动碳减排和碳溢价的价值实现;四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支持上海“双碳”相关的绿色发展事业。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张为黎

国际对话一以“全球视野下的气候投融资新进程”为主题,由全球气候学院(筹)院长、Jeremy Rifkin办公室中国/亚太区主任吴昌华主持,汇聚包括DREO北美地区执行主席严旋、阿联酋总统办公厅气候变化顾问Mujeeb Khan、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生物多样性金融项目(BIOFIN)国家协调员冷斐、书赞桉诺亚洲首席财务官Emilio Chen Yeh等多领域专家,深入讨论自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全球气候投融资的阶段性成果与未来发展的挑战。

国际对话一: 全球视野下的气候投融资新进程

国际对话二则围绕"绿色投资⸺面向未来的可持续之路"为主题,由彭博新能源财经气候投融资研究负责人栾栋主持,邀请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中美绿色基金首席投资官、合伙人吴竺,澳大利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CEO何逸舟,凯辉基金合伙人赵晶就绿色低碳转型大背景下绿色投资发展的变局与挑战、绿色股权投资的市场潜力与机遇、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绿色资产的态度与展望等作深入探讨。

国际对话二: 绿色投资⸺面向未来的可持续之路

论坛现场发布了《气候投融资与可持续发展联合倡议》,绿色金融60人论坛、全球气候学院(筹)、浦发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威海银行、工银安盛人寿、兴业证券、上海科创基金、汇丰晋信基金、路博迈基金10家机构代表共同承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系统加强气候相关风险管理,大力推进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加强气候投融资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倡议的发布不仅标志着各方对绿色发展理念的郑重承诺,更系统提供了推动绿色金融实践的行动纲领,旨在通过多维度的战略部署与创新机制建设,促进绿色金融体系的长远健康发展。

《气候投融资与可持续发展联合倡议》发布现场

论坛下午的内容重点围绕可持续信息披露相关议题展开。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刻变革中,可持续信息披露作为连接气候投融资供需双方的关键纽带,在资源有效配置、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如何构建更高效、更透明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体系?金融机构作为绿色投资的关键参与者,又应作出哪些积极行动与应对?

开场环节,绿色金融60人论坛秘书长、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廖双辉和儿童投资基金会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作主题致辞。

作为活动主办方,廖双辉首先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创新金融工具与高质量信息披露是破解气候治理难题的重要抓手。GF60长期扎根气候金融领域,积极参与顶层设计,为政策落地提供坚实的专业支撑。近年来,GF60接连发布《碳市场金融属性的发展与完善》《银行业气候信息披露与碳核算研究报告》《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等研究成果,为行业实践提供量化评估标准和发展建议。同时,GF60积极与多地征信平台展开合作,以开发实用工具驱动气候投融资从理论走向实操。GF60始终坚持国际化视野,与碳核算金融联盟(PCAF)达成战略合作,并成为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全球能力建设伙伴,助力国际标准衔接与落地深化。他期待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深化信息披露共识,加速技术落地应用,拓展生态合作边界,共同书写绿色金融的新篇章。

绿色金融60人论坛秘书长、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廖双辉

刘强表示,在中国“双碳”目标指引下,低碳政策体系持续完善,绿色经济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碳排放核算与可持续信息披露作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抓手,已成为当前市场重点关注的战略方向。刘强对可持续信息披露下一步工作方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推动企业和金融机构制定和披露转型计划,更好地明确减排目标与实施路径;二是简化并协同不同信息披露标准与要求,推动信息披露的一致性与可比性;三是加强本地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据支撑体系,搭建更加高效便捷的气候信息分享平台,共同推动可持续信息披露走向新高度。

儿童投资基金会(CIFF)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

主旨演讲环节,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绿色金融6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张俊杰相继发言。

张政伟指出,尽管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但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不变、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趋势不变、科学共识深化趋势始终未变。企业应持续提升可持续信息披露能力,通过做好可持续相关风险和机遇的测量与管理,更好地增强企业自身财务价值与核心竞争力。他表示,期待企业及早准备、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先行者”,将ESG建设纳入战略布局,并为价值链上相关企业做价值赋能,推动全链条信息披露能力提升。企业也需要坚定可持续发展的信念和决心,坚定投入、多方协作,做可持续信息披露良好生态的“塑造者”,参与并引领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在可持续发展浪潮中赢得先机。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

方莉发表了以“数据为基、披露为桥:为可持续投融资赋能”为题的主旨演讲。她指出,数据与披露是引导可持续投资决策的基础,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应从夯实基础数据着手。在数据方面,随着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的上线,碳排放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将得到大幅提升,下一步需要加强因子库及因子数据的国际互认; 在方法学上,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是世界资源研究所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共同制定的温室气体核算的国际权威标准,目前正在进行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体系更新,主要涉及到企业碳核算范围二和范围三的标准。方莉呼吁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更新,从“适应者”转变为“共建者”,为国际规则注入中国经验,让中国的探索和实践为全球提供更多的方法和借鉴。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

围绕商业银行气候转型风险的识别、量化与管理,张俊杰教授结合本土化模型及人工智能技术,分享了自身构建的包含转型风险识别、财务影响测量、信贷风险评估和转型风险管理的四维分析框架,并利用增值税发票数据勾勒企业产销活动并推演碳排放活动,提供标准化的碳核算结果,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企业收集、核算、报送碳排放信息的成本,破解中小微企业碳核算难题。他建议,商业银行应对转型风险需提升风险识别、定价及披露能力,把握转型金融机遇;监管部门应避免对高碳行业"一刀切",平衡减排目标与市场公平;企业端则应强化可持续信息披露能力,聚焦财务实质性原则,将低碳行动转化为竞争力而非成本负担。

绿色金融6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张俊杰

主题对话一围绕“商业银行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挑战与机遇”相关话题,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可持续金融总监李晓真主持,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特聘专家、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离岸金融研究所所长景建国,上海农商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杨贵院,华侨银行可持续发展融资部董事总经理李文镁,威海银行绿色金融部负责人刘宁、兴业研究高级研究员吴艳阳,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中国资本市场业务主管朱聆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商业银行在可持续信息披露领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呼吁将信息披露转化为内生价值和动力,最终推动可持续金融产品的设计和落地,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主题对话一:商业银行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挑战与机遇

主题对话二以“资本市场助力绿色低碳转型与可持续投资”为主题,由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中国区总经理谢文泓主持,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指数产品总监司盛华,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债券交易处副处长舒欢,交银理财信用评审部副总经理冯婧玉,路博迈基金ESG业务负责人房向,兴业证券绿色金融部总监谢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与财务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妍先后立足自身机构所在立场及实践举措,就资本市场在支持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可持续投资当前趋势及潜在机遇发表看法。嘉宾普遍认为,资本市场作为举足轻重的资金供给者,能够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精准引导资金流向。伴随可持续信息披露政策文件的持续发力,信息披露将更加规范透明,资本市场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主题对话二:资本市场助力绿色低碳转型与可持续投资

本次论坛的合作伙伴包括上海金融业联合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ESG发展联盟、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并邀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邀请北外滩集团、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蔚碳科技作为特别支持单位。

责任编辑:王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