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化路线图

来源:观察者网

2012-05-17 17:01

郭田勇

郭田勇作者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不久前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出了包括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等在内的12项具体任务。

笔者认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是大势所趋,温州金融实验区的设立可谓是应运而生,具有典型意义,它的成功经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将对全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此次改革在“利率市场化”这个直接导致民间高利贷的核心问题上,却没有任何突破,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众所周知,在利率管制政策之下,必然会形成银行“基准利率”与民间“真实利率”的严重脱节。而在利率市场化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所谓的民间金融尤其是民间信贷的放开,仅是实现其从“地下”到“地上”表面身份的转变,民间金融真实层面的运作机制,仍然无法由此进行根本性的改变,更无法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但是也应该看到,利率市场化作为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革不可能单独在一个地方实现,利率市场化本身就不是一个温州所能解决的问题,区域性利率市场化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全国各地的资金大量涌入温州,反而会给当地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

利率市场化的迫切性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已经是势在必行,其现实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现在银行普遍的盈利水平非常高,遭到了各方诟病。尤其是实体经济发展并不景气,银行盈利之所以这么高,跟利率没有市场化、有利差保护的相关性是非常强的。

第二,这两年来,由于通胀率比较高,呈现了银行存款理财化倾向。由于银行存款存在负利率,大量理性的存款人把钱提出来购买理财产品,导致了银行的表外资产业务急剧扩张。那么为什么会如此,就是因为存在利率管制,存款利率水平低,商业银行没有办法自己调整,为了吸引客户只能发行这些理财产品。

第三,跟我们的民间借贷的泛滥是有关系的。这些年民间高利贷非常盛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体制内外的利差水平相对比较大。体制内资金价格压得比较低,而体制外比较高,这就导致大量的资金进行投机,导致民间高利贷的盛行。

从上述几个现实的方面来看,当前推动利率市场化,把价格放开,是非常有必要的。

国际经验借鉴

利率市场化的要点是体现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说,现在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具备,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会议精神,有条件、分步骤的推进利率市场化。

应该说,有条件、分步骤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是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利率市场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需要各方面统筹兼顾,相互配合,协同推进,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坚持渐进式改革道路。

国际上进行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美日韩为代表的“渐进”利率市场化模式,一种是以拉美国家为代表的“激进”模式。

二战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利率管制的措施。到20世纪70年代,利率管制的弊端日益暴露,伴随着金融深化理论的兴起,各国纷纷推行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美日韩三国虽然在改革时点上不同,但是都基本采取了稳健、保守的改革策略,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从准备改革到完成改革,整个周期约为16年。

具体来看,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总共进行了16年之久。

二是,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的创新相辅相成。金融市场上的创新通过躲避金融监管实现了对金融改革的倒逼压力,而金融改革又反过来促进了金融创新。

三是,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促使银行不断改进经营,改善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

日本在1978年开始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到1994年改革基本完成,历时16年,反映了日本政府对改革的审慎态度。

从利率市场化的顺序和步骤来看,先国债利率后存贷利率,先长期资金市场利率后短期资金市场利率,先大额存款利率后小额存款利率,基本契合日本的国情和历史条件。这种顺序也有利于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防止短期投机行为的发生。

相比较美日等国立足本国国情渐进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拉美国家的激进式改革体现出较浓的理想主义色彩:一是改革过程简单,推进速度过快。阿根廷、智利等国几乎在短短一两年间就取消了所有的利率管制,短期内将国家实行多年的政策快速改变,未能充分考虑本国经济金融体系的承受能力和改革可能带来的冲击。

二是选择时机不当,宏观经济形势不具备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在通胀率不断攀升、名义利率高企、财政赤字巨大、经济增长停滞的背景下,拉美国家通过利率市场化、放松金融管制等自由化措施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导致利率上升,银行道德风险问题泛滥。三是多项经济金融改革同时进行,使整个经济金融秩序处于混乱状态,导致改革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

总结这两种不同的改革模式,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利率市场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现不能一蹴而就,而该逐步推进,有序进行。

成功的利率市场化有几个重要的依托条件: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要稳定良好;金融市场要完善,包括完善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完善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创新多样的金融工具,既可以分流进入银行系统的资金,又可以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另外,还需要健全的金融监管。最后,改革的步骤要循序渐进,安全可控。

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的金融市场是不完善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改革进程中暗藏着许多风险。所以应该结合本国国情,制定改革时间表,分步骤地有序推进。

中国路径

当前中国金融界对利率市场化的代表性思路是:放松对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和培育货币市场并举。就放松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方面,主要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批发,后零售;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思路。

纵观中国利率市场化,其实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包括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等在内的我国全部金融市场的利率,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市场等在内的货币市场,其利率也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外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已经基本到位;存款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已经逐渐达到了基本上对银行的利率选择不构成严格约束的程度。

余下尚未被市场化浪潮认真触及的,主要就是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了。这样,进一步扩大银行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并最终实现贷款定价的自主化,逐步推动银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并最终实现自由浮动,构成我国今后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内容。

要分步骤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几件事情是比较重要的,首先就是利率市场化如何推进。应该是要先试点再全面推开。那么采取什么样的试点方式,笔者也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提出过有三种方式可以试点,一是按照金融机构来试点,比如找一些公司治理比较好的中小商业银行做试点,因为中小银行万一出问题,影响的范围比较窄。

二是可以按照区域来试点,比如在一些民间借贷比较活跃的地区,利率市场化的诉求比较强。

三是按照存贷款的种类来进行试点。

其次就是关于利率市场化的时机选择问题。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开利率,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但是,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样,要循序渐进,做好相关必要的准备工作。

我认为,目前应该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关于基准利率的确定。基准利率是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在中国,目前仍以央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应逐步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培育为基准利率,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

第二,关于基准利率向市场利率的传导。基准利率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传递性,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央行要注意基准利率向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传导研究,疏通利率传导渠道,使基准利率真正发挥作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畅通。

第三,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现阶段银行收入来源依然主要依赖利息收入,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和风险。如果不能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体系和问题银行退出机制,一些经营不善的商业银行破产倒闭风险加大,并可能由此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因此,建立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利率市场化、保证金融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

第四,还需要看到,利率市场化与放宽市场准入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利率不市场化,却大幅放宽金融机构准入,就会形成金融黑洞,大量社会资本会争先恐后进入金融业;同样,如果利率市场化而准入不放松,银行就有可能利用相对垄断地位导致贷款利率上升。因此,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需大幅降低。

第五,货币政策框架的调整。在利率没有市场化的时候,中央银行直接可以调控利率,利率是作为中央银行一个货币政策工具而存在的,那么利率一旦市场化以后,中央银行没有办法来直接调整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了,而这个利率水平对中央银行又非常重要,那么中央银行采取什么手段来进行调控?这就面临一个利率市场化以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库对工具的一个再次优化的问题,特别是选取一种什么样的利率作为新的央行调控的基准利率,并且保持它这个货币政策通畅。

第六,培育市场化的经济主体,特别是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是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使用者,但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依然未尽完善,其行为的非市场化倾向依然十分突出,预算约束软化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基于此,它们的经济行为仍然是缺乏利率弹性的,因此需要培育广大的微观经济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对市场化的利率形成理性的反应机制,以便利率市场化能够对我国的资源配置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

第七,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目前,银行业的高盈利主要来源于由管制利率形成的较高的存贷利差,利率市场化以后,利差收窄,一部分资金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差的银行经营将陷入困境,甚至破产。为应对可能出现的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应该未雨绸缪,完善其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金融创新,实施以非息收入为导向的综合化经营战略。

第八,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 利率就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最终形成的, 而这种市场的具体形式就是货币市场。也就是说, 利率主要是依靠货币市场中供求双方的力量对比关系形成的。所以, 推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和统一将促进市场化利率信号的逐步形成。

(郭田勇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徐喆
旧文资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刚有“明显进展”,巴以停火又陷僵局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