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鑫诚:世大运开始了,但台北人好像不是很关心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8-19 11:25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洪鑫诚】
8月17日,第二十九届夏季世界大学运动会圣火最终回到赛事主场地台北田径场的“毛公鼎”驻火台,一路磕磕绊绊的台北世大运终于临近开幕。18日,在开幕式蓄势待发之时,水球、足球等项目也率先开跑,提前为赛事预热。
近八成台北市民不知道开幕日期
然而,若非主动搜索世大运新闻,此时此刻仍身居台北的笔者实在对此完全无感:身边没有人在讨论,社交网络上几乎看不到相关的po文。
这不只是笔者的主观判断,前面几条新闻的评论区空无一条。若拿《中时电子报》“体育”及“政治”新闻的即时热门榜来做比较,世大运的人气更令人捉急。
如图为8月18日下午即时数据,在体育栏目(左)的“最热新闻”排行榜前五名中,仅有两条与世大运有关,排名第二的新闻画风还更像社会新闻一些。而政治栏目(中)的前五名点击量均大倍数超过体育新闻、财经栏目(右)同样全面领先。可见,世大运拉抬台湾社会体育热情的效果有限,其赛事本身也没有成为全民的焦点。
台湾民众对这场被称为“台湾史上规格最高”的赛会似乎很不赏脸,世大运新闻和其他日常人们关心的事情比起来,显得不太重要。
据《联合报》报导,“台湾世代智库”民调显示,有高达7成8的台北市民不知道开幕日期。此外,举办世大运的目的是让台北动起来,跃上国际舞台,但高达6成2的市民没有感觉到这种气氛或成效。
此项民调可以说明,对世大运无感是台北市民普遍现象,主办城市尚且如此,其他县市民众恐怕更是事不关己。若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上种种怕在预示,世大运还没开始便已失败了一半。
此情此景,对写作者都是种考验,以致笔者近期每次与台湾师生、朋友聚会,总要顺带问些问题。讽刺的是,几乎每次唯一关心世大运的,都是席间唯一来自大陆的笔者。最近师门聚会时,唯一正面的评价来自导师,他半开玩笑地说:“唯一有感的是台北市的公共wifi信号比以前强了。”
大巨蛋的阴影
事实上,世大运的不振早有迹象。就在距离开幕式两天的8月17日,台北市地检署才传唤马英九及台北市财政局前局长李述德,以及远雄集团创办人赵藤雄,所为正是延烧多年的大巨蛋弊案,而大巨蛋又曾与世大运有密切相关。
大巨蛋的建案是2006年由时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与远雄董事长赵藤雄代表签约,而后又在郝龙斌担任台北市长期间,预定作为台北世大运的主场馆。
柯文哲上台以来,将其上任前的台北市五大公共建设指为“五大弊案”,质疑前市府与财团私通,通过公共建设计划图利,并高调摆出清查两位蓝营前市长所涉工程的态度。其中“大巨蛋”牵涉最大,首当其冲,最后被柯以铁腕下达停工命令。
烂尾工程大巨蛋
当时,柯与蓝营、远雄的舆论攻防此起彼伏,各路“名嘴”也闻之起舞,战局一度十分混乱。而由于“没有大巨蛋、没有世大运”的说法流传甚广,这起震动一时、至今未解的弊案,早已为世大运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不少民众因此对世大运前景看衰,甚至漠不关心。
柯P当然深知其中道理,故从去年起便试图将“大巨蛋”与世大运脱钩。去年7月接受电台访问时,他坦言“大巨蛋盖完也来不及,不需要为了世大运而去绑住大巨蛋,结果两个都没了。”台北市政府也跟进宣导:“没有大巨蛋,世大运照办”。
然而,场面似已很难扭转,引得柯文哲当时高呼:“远雄的媒体操作真是成功!”据《联合报》引述前市长郝龙斌阵营人士观点,称国际大学运动总会(FISU)当时就看好台北一定会成功,而且也仰仗大巨蛋成为主场馆优势。郝阵营认为,柯P承接世大运可说是“郝赐良机”,太有机会“割稻仔尾”了。偏偏柯P风格喜欢政治豪睹,舍正路而弗由,停建大巨蛋,“没有大巨蛋”的世大运,徒增举办活动变数。
的确,近期台北阵雨天气之下,不乏世大运场馆出现漏水情形,而台北网球中心甚至因为“预算下修”而没设屋顶,连蔡英文视察时都捏把汗。
“大巨蛋”和“世大运”就这样相互嵌套着,成为柯市长挥之不去的包袱。根据“台湾世代智库”最新民调,若柯文哲无法解决大巨蛋问题,有四成七市民不支持其连任。
而郝阵营的观点道破了市府权力交接为“世大运”埋下的政治隐患,在郝龙斌任内抢到的主办权,交棒到柯P手里,就像是别人家的孩子,其办好赛事的决心没少受到怀疑。
频繁换将、宣传失位
重大国际赛事通常需要周密的前期准备,除了场馆建设应预留一定的缓冲期之外,推广、营销、公关等工作都应及早启动,而一个专业可靠的主办团队是这一切的根本。
撞上市长易主的台北世大运,加之两位市长政治立场之显著差异,以及交接前后种种人事变动的洗礼,市政的连续性频受考验。柯P一度以改革者的姿态大刀阔斧地否定过去,其中当然包括郝龙斌时代定下的“世大运”原有方案。
在这种背景之下,世大运的筹办乱象丛生。首先是执行委员会的人事极不稳定,常常临时换将。2012年成立的执委会,在2014年12月25日柯P上任后,2015年一共走了57人。这样频繁的人员更替,很难想象决策能够系统、连贯地执行。
另外,有评论家质疑,台北市政府不愿广纳百川,结合民间举办过大型单项赛会的专业公司与团队,却直接交给一群市政府的公务人员来负责,这已注定世大运的命运。公务体系的相对保守和低效率,以及对国际赛事参与及主办经验的缺乏,常常导致创新的想法难以落实,而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也难以杜绝。
应该跑在最前的宣传和公关成绩单同样不能令人满意,当柯文哲回过神来,意识到“世大运”无论如何也要平稳过关,不免有点为时已晚。而临近赛前接二连三的“临时抱佛脚”,在外界看来反而更多是“为自己宣传”。
最新一期《新新闻》便毫不忌讳以“世大运造柯神”为题,文章写道“柯文哲为了宣传世大运,除了之前的骑自行车接连完成一日双城和双塔挑战,近期更找了不少网红拍宣传片、敷猫熊面膜、禅坐大王莲……但有心人仍认为柯文哲是宣传自己多于宣传世大运,是透过世大运在造‘柯神’。”
事实上,此次世大运的宣传效果最好的两个案例,一是获得德国“红点奖”的宣传片“Taipei in Motion”,二是铺上捷运车厢的创意地板。二者可谓“世大运”形象的救命稻草,但其成功的背后却依然折射着世大运推广策略的整体失败。
“Taipei in Motion”就是在世大运初期文宣恶评如潮,而后市府请来纪录片《不老骑士》导演华天灏以及设计师朱开宇等人,筹组“品牌咨询小组”后才得以问世。
而算得上近期在脸书上少有的能达到刷屏程度的创意地板,确实收获了广大网友的点赞,但因为铺设范围太小,对世大运气氛的实际提升效果相当有限。许多朋友至今从未坐过这列捷运,幸运如笔者也仅有一次偶遇。
从这两个案例引起的好评可见,如果筹备阵容早日稳定上道,多多吸收专业人士经验,预先准备、也更大范围、有针对性地做好行销推广,如今应不是这番局面了。
台北捷运创意地板受到CNN等外媒关注报导
“干脆就办成史上最烂的世大运”
现实不相信如果,正如被逼得难看的台北市才终于交出一点亮眼的表现,台湾政治的内耗和无效很难不令人失望,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就在政治的浑浊中一点点地流失。不少台湾朋友在被问到为何对世大运无感时,都提到目前台湾的现状根本令民众失去闲情逸致。
在台北世大运近期的官方宣传片走红之后,不少网友甚至开玩笑说:“这真的是市政府制作的影片吗?”这让台湾运动产业协会理事长徐正贤投书媒体疾呼,认为政府的公信力,已经在台湾荡然无存,大部分民众都不相信政府可以把事情做好。
如今世大运已是“现在进行时”,赛事门票仅售出约四成,从一场大型国际赛事可能带给一个城市的几种契机来看,台北市的城市格局没有得到提升,经济效益打平就算及格,增强市民荣誉感、凝聚力不知从何谈起,能否提升国际形象也尚待赛程检验。
一位市府工作人员在谈及期待时淡淡地说:“尽力而为,平安落幕最重要。”而一位研究所同学更是嘲讽力max地对笔者表示:“干脆就办成史上最烂的世大运,反而能让人记住”……众人的语气中唯独缺少面向未来所需的激情与希望,十足反应了台湾社会目前的心态。
也许经济的不振与时下政治的困境,让台北世大运来得不是时候。但照此光景,恐怕这样的盛会对于台湾,真的是空前绝后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