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美国文化软实力

来源:观察者网

2012-08-23 13:20

胡键

胡键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观察》总编

在研究美国崛起的方式时,学术界有一个共识就是:美国属于物质性成长与社会性成长结合得比较好的国家,或者说是硬实力与软实力发展比较平衡的国家。

美国拥有强大的硬实力,这是不用阐述的事实。即便在本次金融危机之中,美国也并没有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由此而转向衰落了。相反,从2010年以来,美国的经济已经走向复苏,特别是一些新兴制造业复苏非常快。奥巴马2012年的国情咨文又通过减税、免税等激励措施来打造“美国制造”。因此,美国经济的实际可能比某些人预期的要乐观。

不过,对美国来说,最大的优势还是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它的文化软实力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强大的美国文化软实力

美国拥有世界性的强势文化。美国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今天意义上的文化全球化从根本上来说是美国文化的全球化,美国也一直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作为所谓“全世界的福音”加以推广。特别是美国把自己的政治文化简约为自由、民主、人权,而且各界精英也喜欢用美国简短的历史来向世界反复重复着所谓的“美国故事”。

2012年年初,我随上海宣传系统组织的“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访问美国两个月。我们参访的第一站是位于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接待我们的是Joshua M. Friedman教授、普利策奖获得者。该教授介绍了美国新闻体制的背景,讲述了美国传媒从19世纪中叶的成长到今天的繁荣,但更多的是向我们讲述美国三权分立的优势和美国媒体自由的来历。

随后的参访和课程学习基本上没有离开“自由、民主、人权”的主题,并不厌其烦地向我们推销。不过,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美国因这种强势文化所具有的文化优越感。不仅是政治文化强势,美国的文化强势还表现在社会消费文化上。迪斯尼打造的Mickey Mouse一直在全世界流行;好莱坞的大片风靡全球;美国的快餐文化甚至也称为“世界时尚”,等等。

在课程学习时,有不少讲课的老师特别是来自电影、电视行业的老师,由于他们来自这种强势文化环境中而完全忽视了其他文化的存在。他们甚至不知道中国电影界的张艺谋,也不知道中国有什么电影产品。也就是说,美国的强势文化造就了美国的文化自大心理。

美国对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呈现出高度自觉和尊重。弗吉尼亚大学为我们设置的课程学习的主题就是“How to narrate the American story”(怎样讲述美国故事)。讲述者从电影、电视、广播、出版、报刊等不同的行业讲述一个个并不感人的美国故事。实际上,比美国故事更动人、更有历史感的中国故事俯拾皆是。但是,美国人却在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人面前炫耀自己只有三百年的历史。为什么呢?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人因为自身历史短,而越发感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因此,稍微有点历史意义的文化——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他们往往会主动保护起来,通过存放在博物馆等形式传之于世人。

美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美国重视文化发展并非只在财政上给予支持,而是用较小的财政预算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杠杆来撬动更大的社会资本来参与。一般来说,美国政府对文化项目的财政预算投入占文化项目总资金的9%。但是,这笔资金却可以对社会资金产生吸纳效应。即便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政府对文化项目的支持也一如既往。例如,在相对落后的新泽西州的哈德逊郡,郡政府在管理上采取的是一种包容和普惠的政策。政府用很有限的财政支出,尽可能多地鼓励社会文化团体进行创造和传承。这里一年的文化项目的扶持经费大约是10万-20多万美元,分别资助30多个艺术群体,它们从事着不同类型的艺术创造,有绘画、音乐、舞蹈、话剧、雕塑等等。也就是说,即便是在金融危机之下,政府也没有因资金短缺而忽视文化建设。

美国的文化设施随处可见。图书馆、博物馆、社区体育场等文化设施成为美国城市的重要建筑物,而且都是免费的。

以华盛顿特区为例,这里的公立图书馆系统辖有25个独立的图书馆,总馆是位于市中心的马丁•路德•金纪念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功能齐全,服务上乘:只要是居住或工作在D.C.或周边郡的人就可以凭有效证件和居住证明注册成为读者;每位读者一次可借50本书、10张DVD、10张CD,借期21天;在D.C.的25家图书馆凭卡可通借通还,通常在其他社区图书馆预约来的书只要在架,一般1-2天就可以通借到;D.C.有专门的图书物流车每天奔波在D.C.的25家图书馆之间。

除图书馆外,博物馆也是DC最重要的文化风景。史密森学会的博物馆是其中的代表,此外还有各种专业性的博物馆。虽然专业博物馆实行门票制,但门票都不贵,20美元左右。众所周知,图书馆、博物馆都是知识储存库,居民进入到这些文化设置中来,不仅感受到文化的氛围,也从这里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美国民众素质普遍比较高的原因。

此外,美国的文化市场是国内与国外联系在一起的。做文化市场的主要是文化机构。美国的文化机构所做的市场都是世界性的。我们参访了不少文化机构,其人员并不算多,但其业务遍布世界,包括以创新的动画、电视和数码媒体的展示而闻名的“移动影像博物馆”,以影音媒体资料库著称的“佩利媒体中心”;以文化项目中介见长的“国际子午线中心”;以现代艺术著称的MONA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美国报业协会、美国广播协会、世界环球影视中心、好莱坞等,它们的业务从来都是从世界市场来策划的。

根据美国电影协会(MPAA)2010年全球市场分析报告,2010年全球票房总额为318亿美元,其中传统北美地区(美国、加拿大)为106亿美元,亚太地区87亿美元。从增长速度而言,全球票房较2009年增加8%,北美地区之外的所谓海外国际票房增速为13%,其中亚太地区增速为21%。报告还显示,美国电影协会(MPAA)非常重视并要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而2012年2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达成谅解备忘录,这就更有利于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文化软实力差距何在?

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而且也同样滋润了世界其他民族。但是,文化资源大国并不天然就是文化软实力大国。事实上,中国文化软实力非常弱小,与美国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第一,美国是传媒大国,传媒实力远高于中国。从传媒基础来看,根据尼尔森2011年的统计数据,美国拥有家用电脑或笔记本人数约1.9亿,拥有手机人数(13岁以上)约2.3亿(平均50%的人拥有智能手机)、上网人数约2.1亿、用手机上网人数约1.2亿,接入宽带网络的家庭有8600万户。虽然从绝对数来看,同样的数据中国要比美国多,但从相对于国内总人数来看,中国的数据要小得多。中国有13亿人,而美国为3亿人。中国的上网人数是5亿多,占国内总人口的1/3,而美国这一数据却超过了国内总人口的2/3。美国拥有多个世界著名的传媒集团,中国除新华社之外,其他传媒集团的影响力基本上限于国内。换言之,中国的国内传播力不弱,但国际传播力非常弱小。有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传播力评分只相当于美国的15%。

第二,美国是文化产业大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远超中国。美国的文化产业非常发达,而且文化的供给与消费之间能够保持平衡发展。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十分落后。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普遍高于10%,美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5%,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自1996年以来,美国文化产品出口已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业。日本的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也达到20%。中国直到2011年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才第一次超过3%,当年的文化产业总值还不到4万亿元人民币。

第三,中国文化产品对外贸易存在着严重贸易逆差。长期以来,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对外贸易一直存在着严重的逆差。从最近3年的数据看,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图书对外贸易逆差在不断扩大,进出口比从2008年的2.6:1,扩大到2010年的13.3:1;报纸进出口逆差更是呈跳跃式上升趋势,进出口比从2008年的18:1,跃升至2010年的50.1:1;期刊对外贸易逆差3年来虽然呈下降趋势,但2010年的进出口比仍高达32.6:1。

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不等同于文化软实力本身。只有把优秀的文化遗产激活成为文化创新的原动力,并使之通过跨国界传播,影响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或主流文化,那么发源这种文化的社会才能获得巨大的软实力。单纯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堆积,很有可能是一个民族自负的历史优越感之源,其结果是丰富的文化资源往往会成为民族沉重的文化包袱。今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要有一种紧迫感。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汉语热”,以为这就是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全球究竟有多少人认同汉语深层次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当我们在全球设置孔子学院的时候,美国的好莱坞的大片、流行乐、电视和快餐早已实现了全球的另类统治。这就表明中国文化软实力非常弱小,与丰富的文化资源相比,显得非常不协调。

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第一,大力推进中美文化交流。要了解美国文化,首先就必须与美国交流。交流才能彼此认识,交流才能消除彼此的成见和偏见。全球化可能引发异质文化的冲突,但全球化的主流仍然是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文化虽然包含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但文化运营成功的经验则是可以分享的。我们要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向外部特别是文化软实力强大的美国学习。在积极吸收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的同时,也让美国和世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第二,美国的历史很短,但美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非常重视,只要有一点历史意义的文化痕迹,他们都会将它保护起来。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怀疑自己的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以追求普世价值为名而走向文化虚无主义的大有人在。众所周知,任何国家、民族的今天,都是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都打上了自身历史文化的烙印。磨灭这种烙印,就等于毁掉自己的历史。古人曾说:要灭其国,首先要灭其史,也就是摧毁其历史文化。因此,我们在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彻底抛弃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自卑感,重塑中国文化的自信,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强。

第三,文化发展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要务。但文化发展绝不是靠拍几部电影、电视剧,或出几部书籍就实现了文化发展。文化发展需要把文化深深地潜入民众的内心之中并使之成为民族素质的核心部分。美国之所以能够独霸世界,之所以成为文化霸权国,其文化产品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美国民众的整体素质高。也就是说,文化发展的目标归根到底是要提升民族的整体素质。

最后,从中美文化软实力的差距来看,中国要实现大国复兴,必须加大力度建设文化软实力,特别是要把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来看待。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国与国家之间竞争的主战场。没有文化的复兴,就没有中国真正的崛起。

责任编辑:夏雪妮
旧文资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