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毓堃:“欧战变天”48小时:“闹剧”之后,豪门与欧足联博弈升级?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4-22 07:30

胡毓堃

胡毓堃作者

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国际政治观察分析者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胡毓堃】

一、从G-14到欧洲“超级联赛”:矛盾不息,博弈不止

4月18日夜间,欧洲足坛的一颗“震撼弹”爆炸,惊动了世界足坛和各地球迷。

欧洲12大足球俱乐部——皇家马德里、巴塞罗那、马德里竞技、AC米兰、国际米兰、尤文图斯、曼联、曼城、利物浦、阿森纳、切尔西、热刺——共同宣布,已经达成协议、创立全新的跨国联赛:欧洲“超级联赛”。一个小时后,欧洲超级联赛官方网站(共有英、西、德、意、法五种语言)也正式上线。

欧洲“超级联赛”官网发布的成立声明,来源:The Super League

根据其成立声明,它的目标在于“提升欧洲足球赛事的质量和强度”,以及“创立顶尖俱乐部及球员定期同场竞技的模式”。在新冠疫情之下,当前欧洲足坛无法提供“高质量比赛和额外财源”、“战略眼光”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因此,为了“提升整个欧洲足球金字塔的价值与支持”,“超级联赛”应运而生。

根据设想,新赛季从8月开始,届时15家“创始俱乐部”(开赛前还将邀请3家俱乐部加入)及另外五支球队(根据前一赛季表现选定)分为两组,每组各球队进行主客场两回合比赛;每组前三名及通过附加赛(每组第四、第五名参加)的两支球队进入八强,随后进行两回合淘汰赛,直至决赛(单回合决胜负)于5月底在中立场地举行。所有比赛都将在周中举行,不影响各参赛球队的国内比赛赛程。皇马俱乐部主席弗洛伦蒂诺担任“超级联赛”第一届主席,尤文图斯俱乐部主席阿涅利和曼联俱乐部联合主席格雷泽等人担任副主席。

由于加盟者都是豪门,“超级联赛”在财政方面也体现了其“壕气冲天”的一面,无论是“上不封顶”的资金支持(初期可超过100亿欧元)、建立赛事可持续发展基金会,还是给予创始俱乐部35亿欧元资金支持,无不向世人显示其强大的经济资本。

这份不到800词的声明不仅坐实了2018年“足球解密”(Football Leaks)网站的曝光消息,更是“另起炉灶”的公开宣言。参与者均为世界足坛顶级水平的俱乐部,这无疑对国际足联和欧足联现有俱乐部赛事制度构成了颠覆式冲击。

声明一出,世界足坛哗然:国际足联表示了对这一决定的不赞同;欧足联更是携当事俱乐部所属的英、西、意三国足协和顶级联赛发表联合声明,扬言将阻止这一“损人利己”的项目,甚至威胁参与俱乐部将被禁止参与各项本国、洲际和国际比赛,其球员甚至会无法参加国家队比赛。

包括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内的当事国政要、当事俱乐部球迷组织及包括曼联队传奇主教练弗格森在内的众多足坛名宿也在第一时间发声反对“超级联赛”的决定,认为这是纯粹的贪婪之举,是对足球运动和广大球迷的“背叛”。(面对强大的各界压力,六家英超豪门俱乐部已于4月20日宣布退出“超级联赛,马德里竞技和三家意甲豪门则于4月21日先后跟进。


曾宣布加入“超级联赛”的英超利物浦和切尔西俱乐部球迷均引发了其球迷的愤怒与抗议,图源:Getty Images/David Levene/The Guardian

尽管早在小道消息不胫而走之时,“超级联赛”的计划便遭到了强烈争议和各界反对,但各大豪门俱乐部仍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欧足联公开“决裂”:因为在如此任性的举动背后,是欧洲足坛金字塔顶端的内在矛盾,以及各方势力多年不止的博弈。

“超级联赛”的理念并不新鲜,正如《卫报》原体育记者亚瑟·霍普克拉夫特在其代表作《足球人》中所说,早在1968年便出现了豪门俱乐部脱离本国联赛、打造“超级联赛”的期待。随着博斯曼法案出台,欧洲职业足球“马太效应”越发明显,代表欧洲乃至世界足坛顶级经济水平的豪门俱乐部与游戏规则制定者——欧足联和国际足联在规则制定和商业利益分配等问题上冲突日益明显,“豪门同盟”开始从1960年代的“空想”变为切实的计划。

2000年9月,来自欧洲五大联赛(意甲、西甲、德甲、英超、法甲)及荷甲、葡超的14家传统豪门组成了G-14联盟,旨在统一步调,与欧足联和国际足联进行谈判。经过2002年的扩军,G-14联盟球队在欧洲冠军联赛51个赛季中累计赢得了41次冠军,占据了2006年世界杯参赛国家队22%的球员,成为世界足坛金字塔的头部力量。

随着势力的扩张,G-14联盟与国际足联和欧足联较劲的底气也越来越足:2004年4月,G-14联盟就国家队球员征召问题请瑞士竞争委员会发起了对国际足联的初步调查;2005年,G-14联盟甚至一度威胁要将国际足联告上法庭;2006年世界杯开赛之前,G-14俱乐部更是公开要求从国际足联和欧足联举办的国家队赛事中获得收益分成,以补偿俱乐部配合这些赛事征召的国家队球员。

尽管国际足联和欧足联多次在公开场合以强硬的姿态回应G-14联盟,但最终于2008年1月与G-14联盟达成协议,将会就世界杯和欧洲洲际赛事所征召的国家队球员和因此出现的球员受伤情况进行赔偿。得到承诺的G-14联盟也于一个月之后正式解散,取而代之的则是代表性广泛得多的(如今由54个欧足联成员国232家俱乐部组成)“欧洲俱乐部协会”。

然而,扩大后的欧洲俱乐部协会终究无法代表“寡头”的利益诉求,而欧足联4月19日宣布的欧冠联赛改革方案更是成为豪门在前一天官宣“超级联赛”的导火索:根据这一方案,从2024/2025赛季开始,参赛球队从32支扩军为36支,用十轮“瑞士制”联赛取代小组赛,将总场次从125场增加至225场。欧足联期待通过这一改革,卖出更大的转播合同,同时满足豪门和中小联赛的经济利益诉求,增加中小联赛球队参赛的几率。

可是,这一方案反倒激发了各大豪门的强烈不满:

如果本国联赛和杯赛赛制不作调整,新的欧冠方案意味着各球队的比赛场次不减反增,在克洛普、瓜迪奥拉等豪门名帅早就抱怨比赛过多、现有赛制会毁了球员健康的情况下,改制后的欧冠会进一步挤压球员休息的时间。

利物浦主教练克洛普(左)和曼城主教练瓜迪奥拉都曾抱怨欧足联现有的赛程过于密集,图源:The Sun

更有甚者,长期以来凭借高投入、高水平竞技为欧足联带来丰厚收入的是豪门球队,但它们却不在转播费用等商业收益分配方面主导话语权,如果欧冠联赛继续扩军,便意味着更多小球队参与分一杯羹。

疫情之下,主场球迷和可观的比赛日收入流失,长期被“薅羊毛”各豪门面临更大的财政和债务压力,于是进一步下定决心,彻底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欧足联踢出决策机制。看看“超级联赛”各俱乐部巨额的启动资金,以及三倍于欧冠联赛的冠军奖金(近4亿欧元),哪支球队又能不心动呢?

金钱分配、话语权主导似乎早已成为豪门俱乐部与国际足联和欧足联“无解的矛盾”。即使G-14联盟成为历史,无论“超级联赛”是否就此胎死腹中,只要矛盾常在,类似的冲突仍会以其它形式爆发并震撼世界足坛。

二、“资本”与“竞技”之争:商业化的足球能否“不忘初心”?

从没有升降级的“闭环”赛制,到“资金帽”概念的引入,再到权力架构、财政管控、商业开发和资金管理的全新方式,“超级联赛”的模式凸显出浓厚的美国体育商业风格。

除了曼联、利物浦和阿森纳等俱乐部为美国老板掌控,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一直与美国资本合作之外,“超级联赛”35亿欧元的原始资金出自摩根大通的消息更让欧洲足坛惊呼:美国资本正在颠覆现有的欧洲足球竞技秩序。

“超级联赛”12家俱乐部老板大起底,其中美国人占了三分之一,图源:The Sun

事实上,此次欧洲豪门的“集体叛变”背后,正是高度商业化的欧洲职业足球环境下资本运作与运动竞技的内在矛盾,这为“嗅觉灵敏”的美国资本提供了适时介入的大好机会。

众所周知,欧洲足球的最高平台——五大联赛和欧冠联赛——早已成为“有钱人的游戏”:刚刚决出的欧冠联赛四强球队中,号称“银河战舰”的皇马凭借弗洛伦蒂诺的巨星政策成为21世纪金元足球的始作俑者;切尔西、曼城和巴黎圣日耳曼随后凭借“石油巨头”的巨额投入,实现了从“暴发户”到欧洲顶流豪门的过渡。

即使是在遭遇突发疫情的2020年,新老豪门也并未停下烧钱的脚步:“曼市双雄”曼联和曼城分别投入了5.22亿和6.04亿英镑,“米兰双雄”国际米兰和AC米兰相继花费了4.75亿和3.78亿欧元,而西甲双雄皇马和巴萨更是先后支出6.92亿和9.52亿欧元。

巨额资本运作也极大地增加了顶级豪门的市场价值。2020年欧洲俱乐部企业价值榜前14名中有11家来自“超级联赛”俱乐部(仅有排在第22位的AC米兰例外),其中10家市值超过10亿欧元(排名第14位的国际米兰市值也达9.83亿元),远远超过其它竞技对手。其中市值前三高的皇马、曼联和巴塞罗那均突破了30亿欧元,相当于“拖后腿”盟友AC米兰的六倍。

颇为讽刺的是,在这前14名中仅有的三家非“超级联赛”俱乐部,正是“超级联赛”也发出了邀请(但遭到拒绝)的拜仁慕尼黑、巴黎圣日耳曼和多特蒙德三大豪门。

2020年欧洲足球俱乐部企业价值排行榜(单位:百万欧元),来源:Statista

尽管资本迅速扩张和商业运作的蓬勃发展令欧洲足球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太平盛世”,但却加剧了欧洲足球金字塔的“两极分化”,尤其在竞技层面凸显得淋漓尽致。

自1995年阿贾克斯“青年军”最后一次夺冠以来,过去25年来的欧冠冠军有24次被顶尖豪门所包揽(2004年夺冠的波尔图除外),其中仅“超级联赛”创始成员便20次举起了“大耳朵杯”。

就在阿贾克斯最后一次问鼎欧洲的同年底,欧洲法院于1995年12月15日的一纸判决宣告“博斯曼法案”的出台,保障了欧盟球员在各欧盟成员国内可以自由转会,取消了欧足联主办赛事对参赛球队的(非本国)欧盟球员数量限制,彻底打开了欧盟球员在欧洲足球市场自由流动的大门。

博斯曼法案令欧洲足球迅速进入金元时代,但却无助于当事人博斯曼的职业生涯,图源:Jose Manuel Ribeiro/Reuters

从那以后,中小俱乐部凭借青训培养本土才俊、与豪门在欧冠联赛掰手腕的时代逐渐一去不复返。从内马尔到姆巴佩,再到德容、桑乔、哈兰德,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天才球员在不到弱冠之年便被“财大气粗”的各大豪门盯上,并以巨额支票轻松招徕门下。如今,“绿茵场上的好莱坞”拜仁慕尼黑多年来都是德国国脚收割机,“皇(马)(巴)萨(拜)仁”成为球迷公认的转会市场食物链顶端球队。

而费尽心血培养人才的中小俱乐部(甚至包括某些老牌豪门)则逐渐失去了当年在欧冠赛场挑战豪门的心气,转而以持续培养、高价售卖青年才俊为生存模式。曾经“欧冠三连冠”、累计四次问鼎的阿贾克斯如今成为球迷眼中的“球员超市”;至于被戏称为“欧洲黑店”的波尔图,是否还记得其两次举起“大耳朵杯”的光辉岁月?

姆巴佩(上)、德容等天才初露头角便被豪门挖走,成为中小球队普遍接受的现象,图源:The Independent/The Guardian

正如《世界经济》期刊2020年12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欧洲足球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所述,博斯曼法案激化了追逐球星的竞争,却导致欧冠联赛的球队竞争更加失衡;当非豪门球队更倾向于出售球星而非挑战豪强之时,豪门激化的人才培养之争却无助于提升各国青年和成年国家队的表现。

最近20至30年间,不仅贝尔格莱德红星、马赛、诺丁汉森林等球队无法再续问鼎欧洲的辉煌,就连“荷甲三强”埃因霍温、阿贾克斯、费耶诺德,20世纪初期的法甲霸主里昂,葡超老牌强队波尔图、本菲卡、葡萄牙体育,以及苏格兰霸主、第一支欧洲加冕的英国球队凯尔特人,在欧冠赛场的竞争力也一年不如一年。

从悬念不断的“群雄争霸”到豪门垄断的“少数人游戏”,最高水平的足球竞技平台尽管在豪门对决中保持甚至提高了观赏性,但赛事整体的竞技精彩度和观赏性显然损失明显。正是因为顶级球球星和最高水平竞技都集于十几支豪门球队之中,这些俱乐部方才得以提出“超级联赛”的计划,而这正是欧洲赛场“两极分化”所能演化的极致。

欧冠历史上22支夺冠球队中,有8支参与了此次“超级足球”计划,来源:Wikipedia

相比于欧洲赛事的竞技水平失衡这一直观现象,“马太效应”对欧洲竞技足球的深远影响更加令人不寒而栗:少数豪门垄断了资本、球星和竞技水平,意味着它们同时垄断了欧足联各项赛事的商业价值与市场收益来源;一旦它们与欧足联出现利益摩擦,便可挟这一砝码与欧足联博弈,甚至“绑架”欧冠联赛,对传统赛事的竞技水平始终保持根本性的威胁。

正如当年的G-14联盟争取到了欧冠收入倾斜,如今的“超级联赛”更切实的作用可能在于迫使欧足联做出某些实质性的改革。毕竟“超级联赛”的官方公告也表示“期待与欧足联和国际足联讨论合作”,而非势不两立。

面对“超级联赛”声势上的来势汹汹,尤其是弗洛伦蒂诺在媒体面前坚定而强硬的姿态,欧足联也采取了“胡萝卜+大棒”的应对策略:在以禁赛威胁的同时,据彭博社和RMC体育报道,欧足联正在与一家投资基金合作,为各俱乐部提供45亿欧元的初始资金(最高可增加至70亿欧元),而退出超级联赛的豪门俱乐部也可从中分一杯羹。

显然,“超级联赛”的官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欧足联这45亿欧元大饼最直观的效果,便是六家英超豪门在48小时内完成了对“超级联赛”的抱团进驻和退出。目前来看,失去英超半壁江山和意甲三强的“超级联赛”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据多家媒体报道,西甲的巴萨在退出的边缘),而重新掌握主动的欧足联是否还有压力推进实质改革(如公开财务、停止盲目扩军、分配隐匿收入、取消“欧洲国家联赛”),却要打上更大的问号。

无论欧足联与豪门的“钱权博弈”如何收场,资本冲击之下,行业管理部门和俱乐部能否坚守竞技体育的初心,已然成为更多人心中的困惑。正如曼联名宿加里·内维尔批评利物浦和曼联此举背叛“球迷”、怒斥这些俱乐部老板与英格兰足球毫无关系,当资本与竞技的冲突在商业化时代不断激化之时,球迷所期待的“最纯粹的足球”是否还会出现在绿茵场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徐俊
欧洲足球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开始

习近平将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三方会晤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美国首次暂停,以色列深感担忧”

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