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毓堃:“我来自塞尔维亚,感觉观众不支持我”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6-16 07:11

胡毓堃

胡毓堃作者

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国际政治观察分析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胡毓堃】

6月13日的罗兰·加洛斯球场,2021年度法国网球公开赛落下帷幕。世界排名第一的塞尔维亚球星德约科维奇“让二追三”,在输掉前两盘的情况下连追三盘,力克22岁的希腊选手西西帕斯,夺得法网冠军。

尽管最后的决战充满惊险、一波三折,但在半决赛淘汰了红土之王纳达尔后,德约科维奇夺冠已经在不少人预期之中。此役过后,他夺得职业生涯第19座大满贯冠军,成为公开赛年代以来首位完成“双圈全满贯”(所有大满贯均夺冠两次以上)的男子球员,距离费德勒和纳达尔的大满贯20冠记录,仅一步之遥。

德约科维奇亲吻其第二座法网冠军奖杯。图源:Nicolas Gouhier/FFT/Roland-Garros

更难得的是,过去15年来,面对穆雷、锦织圭、特松加、伯蒂奇、瓦林卡、迪米特洛夫、兹韦列夫、蒂姆、梅德韦杰夫等一代代新老好手的挑战,他与费纳常年保持最高水准。

从小将到老将,三巨头的统治性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先后超越传奇前辈、从当世前三“升级”为历史前三和“GOAT”(史上最伟大)。

无论是职业生涯顶级赛事荣誉和总战绩(上)对比,还是三人之间互相比赛战绩对比,德约科维奇相比于费德勒、纳达尔,均不落下风。来源:Wikipedia

一、历史前三or活在费纳阴影之中?

然而,相比于“绝代双骄”的费纳,自2007年开始跻身三巨头行列的德约科维奇,似乎并未享受到前二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援:就在刚结束的决赛中,西西帕斯的每一次得分和精彩表现,都能引发观众席上更加响彻全场的欢呼,明显压过名气和荣誉要高得多的塞尔维亚人。

事实上,自2007年步入顶尖行列以来,德约科维奇长期遭遇着这种“全球客场”的尴尬,以至于几乎每次赢球后,他都要以怒吼的形式庆祝,亦或是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2008年加冕澳网,赢得个人第一座大满贯冠军之后,德约科维奇甚至说出了这样的话:

“我感觉观众不支持我,但那也没事。我感觉我在和两个对手作战。”

到了2019年第七度加冕澳网,正式超越球王桑普拉斯跻身历史前三后,德约科维奇的人气并未得到改善,在全球知名度和舆论好评度上与费纳的差距,也明显大于其球员荣誉上与二人的距离,与其历史前三的地位明显不符。

三巨头中,德约科维奇加入社交网络“推特”最早,但粉丝数却只有费纳的一半多一点。图源:Twitter

是德约科维奇实力不济、德不配位吗?自跻身三巨头以来,他的技术全面性已经得到了业内普遍认可;2011年全面爆发、初登世界第一宝座后,他面对逆境时的精神属性和强大内心也在历练中提升到相应的高水准。15年来囊括双圈全满贯、双圈金大师(包揽九站ATP1000大师赛冠军),从硬地、草地赢到红土场赛事,足以证明德约科维奇的实力。

是德约科维奇不善于做自我宣传、不善于个人品牌经营吗?事实恰好相反。

相比于近年来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费德勒,和向来保持低调的纳达尔,德约科维奇可谓相当擅于“自我炒作”。他早早开通了个人官方网站,并在社交网络时代初临时,便在推特、脸书、Instagram等各大社交网络平台开通了个人账号,更新频率及与粉丝互动的热情也高于费纳。此外,他也积极参与慈善和公益活动,并加入ATP球员委员会,为维护职业球员权益、推广网球运动发声。

然而,这依旧改变不了德约科维奇在各大网络平台粉丝数量和关注度显著低于费纳这一事实。无论是社交网络、自媒体还是全球机构媒体。德约科维奇的“存在感”总是比费纳低一档的存在,远大于三人的冠军数量差距。

费德勒2003年开始步入顶级行列,纳达尔2005年法网开启红土场之王的传奇,德约科维奇2007年跻身三巨头行列......实力不弱于费纳的“三德子”(中国球迷俗称),常年活在二人的阴影之下,难道就是因为晚出名了两年吗?

二、职业生涯“败人品”之旅:个性决定命运?

不可否认,德约科维奇锋芒初露之时,正是费纳“绝代双骄”最辉煌的巅峰时刻。2006年和2007年,费德勒和纳达尔包揽了四大满贯冠军,对男子网坛保持着绝对统治力。二人也收获了大量的球迷,形成稳定而广泛的粉丝群体。由于费德勒的粉丝群体太过庞大而广泛,以致于被戏称为“他从来没打过客场比赛”,与“全球客场”的德约科维奇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此期间,萨芬、罗迪克、休伊特等挑战者曾一度对二人产生威胁,但由于技术特点优劣明显和其它因素,很快从顶尖行列滑落,而球迷也不吝给他们更多鼓励、认可,留下的也都是美好的回忆。

然而德约科维奇却与他们都不相同。当时还是“小德”的他,技术更加全面,斗志和野心更加强大,被国际媒体称为“更凶残、更持续的威胁”。2007年的美网决赛,20岁的德约科维奇在前两盘均把费德勒逼入抢七;几个月之后的2008年澳网,他更是在半决赛三盘淘汰费德勒、最后首夺冠军,终结了费纳对大满贯的垄断。

换言之,这已经不止是一个挑战者,而是潜在的取代者。

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自出道以来至2020年的单打世界排名变化情况。来源:Wikipedia/Darko A7/ATP World Tour

对于已经形成的费纳球迷群体来说,当偶像的挑战者不具备取而代之的能力时,方可以包容之心欣赏、甚至惋惜;但当偶像的潜在取代者来临时,球迷和舆论的心态,则没有这么简单了。

但这一点倒也不足以为德约科维奇拉仇恨,毕竟还有不少球迷已经对费纳“二人转”产生了审美疲劳,希望能有新人涌现、与之抗衡,提升男子网坛的竞争力和精彩度。

然而,相比于优雅而不失统治力的费德勒,以及霸气十足的纳达尔,初登舞台的小德,却因为一系列颇具争议的言行,在球迷和舆论中引发了巨大争议。

除了诸如上文提到的“两个对手”论着实得罪球迷外,德约科维奇还特别喜欢在球场大搞“模仿秀”:打出一个精彩好球,或者赢得一场比赛胜利时,他便用模仿其他同行和网坛传奇人物的方式加以庆祝,费德勒、纳达尔、麦肯罗、贝克尔、罗迪克、休伊特、帕特·卡什都是他被模仿的对象;他甚至在比赛发球之前,模仿女子网球明星莎拉波娃拉裙子、撩头发等动作。

因此,他被球迷冠以“Djoker”(玩笑者)的绰号,甚至他本人也欣然接受,作为自己的社交网络ID名称。然而,一旦这种模仿过于频繁,留给观众和球迷的印象便不是幽默风趣,而是过于矫揉造作,甚至有些令人作呕了。

如果他的争议仅限于竞技之外的活动,倒也不至于如此拉仇恨。但早年的德约科维奇在场上竞技时也存在饱受批评的做法。他经常在比赛过程中,选择“恰到好处”的时机叫医疗暂停,常被指责为假装受伤、以暂停扰乱对手的势头。就连一向优雅随和的费德勒也曾因此表达过不满与指责。

毕竟,一次次地在比赛出呈现出受伤、痛苦、煎熬的样子,却一次次得获得胜利、赢得奖杯,只会令人觉得“太假了”。难怪今年澳网期间,纳达尔也曾暗讽说到:“当你真的、真的受伤了,就不可能赢得大满贯冠军。”

2018年澳网第三轮比赛,德约科维奇在医疗暂停期间接受治疗。图源:Reuters

早年在重大赛事决赛的关键时刻掉链子,也让球迷对他“就差一口气”的表现,形成了“内心不够强大”的印象。

即使近年来成为老将的德约科维奇内心足够强大,一定程度上褪去了年少轻狂之举,并始终不遗余力地取悦球迷和粉丝,但笔者的一次亲身体验,却能看出他的做法为何收效欠佳。

2014年9月中国网球公开赛期间,尚在就读研究生的笔者被一位网球迷同学(纳达尔球迷)拉去国家网球中心,观看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等一众网球明星的训练,按照惯例,这些球星在训练结束后,看到训练场护栏外拿着签名本呼唤偶像的球迷,会前来给前排球迷签名。

笔者拿了两个签名本(自己一本、代同学求签一本),在第一排等待。纳达尔在训练结束后,保持一贯的内敛,一言不发走向球迷。尽管他全程几乎不说话,没有和球迷进行言语互动,但始终保持耐心、给自己能接触到的前排每一个球迷签名,包括在笔者的两个签名本上都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而“thank you Rafa”(谢谢你,拉法)的呼声也此起彼伏。

2014年纳达尔给笔者的签名

随后入场训练的德约科维奇,做法则截然相反。他一入场便以开朗、积极地态度饶有兴趣地和球迷互动,包括指挥大家用中文喊“小德加油”、“瓦伊达”(其教练名字)。面对球迷大喊“please”求签名,则笑着模仿球迷的呼喊声,予以回应。

然而,从进入训练场,到结束训练与球迷告别,德约科维奇始终没有给任何在烈日之下等待的球迷签名。他的粉丝们只能以极度遗憾的心情离开。

为何德约科维奇的人气始终不比纳达尔,由此小事两相比较,便可见一斑。

更不要说德约科维奇身边的人和“死忠粉”一路走来也不断给他“招黑”、“拉仇恨”了:2008年澳网小德战胜费德勒后,其母说出“旧王已死、新王当立”(“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的狂言;其父质疑费德勒的年龄、指责费德勒15年前欺负小德;去年美网1/8决赛,德约科维奇鲁莽击球击中线审人员,按规定被组委会判负,其愤怒的“脑残粉”便在社交网络上对当事女线审进行网络暴力,甚至“庆祝其子于2008年去世”......

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但自走进公众视野以来,德约科维奇的“特立独行”,给球迷、舆论和公众留下的始终是颇受争议的个人形象。这种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无数竞技荣誉的光芒。

三、国家标签:祖国是骄傲也拖累名声?

如果德约科维奇也是一名来自西方国家(比如欧美天主教或新教国家)的球员,其个人言行或许不会造成他“全球客场”的待遇。然而祖国塞尔维亚(他出道时为塞黑),不仅成为他不可切割的标签,更注定了他在以西方为主体的网球世界更难获得舆论的喜爱。

作为塞尔维亚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德约科维奇的成就也是其祖国的骄傲。

就在他赢得这场史诗般的法网决赛后,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也在推特上发文庆祝:“感谢德约科维奇为我们塞尔维亚所做的一切。”

武契奇总统发推特庆祝德约科维奇夺得法网冠军

正如武契奇因为其塞尔维亚总统身份,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世界)饱受非议,德约科维奇与费纳的舆论待遇差距,也可与塞尔维亚和瑞士、西班牙(费纳二人的祖国)在国际社会的舆论风评差距相类比。

1987年出生于贝尔格莱德的德约科维奇,青少年时期便经历了祖国的解体和无休止的内战、族群冲突。1999年3月至6月,北约对塞尔维亚(当时为南联盟)持续78天的轰炸,给12岁的德约科维奇留下了不可忘却的印记。

1999年北约轰炸期间,德约科维奇住在爷爷的公寓中,如今外面涂上了他的壁画。图源:BBC

2011年,初次登上世界第一宝座的德约科维奇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电视纪录片节目采访时,回忆起了那段经常在地下室躲避轰炸、在恐慌与绝望中度过的日子,表示“这些经历在某种程度上让我成为了冠军,让我们更坚韧,让我们更加渴望成功”。

如此成长背景下的德约科维奇,及其日后的成功,在塞尔维亚和国际社会引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对于塞尔维亚人来说,他是民调中年轻人心里最仰慕的榜样,是全体国人认同的国家英雄,是塞尔维亚对内对外的形象大使(尤其是在网球只是塞尔维亚的第三运动,且德约科维奇公开支持克罗地亚男子足球队的情况下)。

对于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来说,战火下的童年经历,导致他代表塞尔维亚、可能以“报复”、“较劲”的心态在网球世界竞争荣誉;他是虔诚的东正教徒、是塞族人(此时,来自母亲的另一半克罗地亚族血统也并不重要了),是塞尔维亚对外进行国家宣传的重要招牌。

遗憾的是,在网球世界及相关的国际舆论中,塞尔维亚并不是一个讨喜的国家。

毕竟ATP(男子职业网球协会)主要赛事为西方主导、在西方国家举办,且网球本身也是源自西方社会的运动。相比之下,塞尔维亚一不是西方发达国家,二不是体育大国,外加国际影响力和市场都相对有限,可谓“两头不靠”。

即使是在中国,德约科维奇刚刚为国人所知时,相比于费德勒的祖国瑞士和纳达尔的祖国西班牙,估计也没几个人能对“塞尔维亚”有太多感知。毕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与瑞士、西班牙等发达国家比起来,塞尔维亚也不是多数国人心向往之的国家。

相比于和塞尔维亚并无宗教、政治或文化纠葛的中国,西方社会恰恰在这三个方面与塞尔维亚“渊源”颇深,对其不是“无感”,而是“怨念颇深”。

历史上,塞族人曾先后经历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赢得独立后,一位塞族青年对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的刺杀,成为了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二战期间,塞族人历经家园被轴心国的侵占,与此同时克罗地亚族人掀起乌斯塔沙运动,开始进行塞族人为“劣等民族”的话术宣传,并迫害塞族,不断激化南斯拉夫地区的民族矛盾。

二战之后,南斯拉夫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而塞族成为人口第一大族群。尽管实行的是基于不同族群的联邦制,但西方社会始终视塞族为族群冲突与矛盾中的加害方。南斯拉夫解体后,该地区陷入无休止的族群战争。

此后,无论是1992至1995年的波黑战争,还是1998年至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塞族人都遭遇了“种族清洗”的指责,而波斯尼亚穆斯林、克罗地亚族、阿尔巴尼亚族被视为塞族人的迫害对象。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得到不少西方国家的同情与支持,而塞尔维亚再次被视为科索沃的打压者。

由于深刻的政治和历史原因,巴尔干半岛向来都是“欧洲火药桶”,历次区域和欧洲重大战争冲突也不可避免地少不了塞族人的参与。近代以来,由于宗教(塞尔维亚为东正教国家)和政治意识形态差异,加之族群纷争与大国参与博弈,塞尔维亚和塞族人长期被西方学者和舆论视为西方“自由世界”的敌人。

在此情况下,一个普通的塞尔维亚人在北欧旅行时,都会在当地引发恐慌,被视为引发战争的坏人。德约科维奇作为该国可能比总统知名度更大的公众人物,在澳大利亚、法国、英国、美国和欧洲各地参加大满贯和ATP大师赛时,更会引起众多西方观众的复杂感受。

尽管德约科维奇与政治始终保持一定距离,但作为一名“自豪的塞尔维亚人”和塞尔维亚东正教会最高荣誉勋章获得者,他也不乏对公共事务发表观点。

从在竞技场提升国家形象,到公开赞誉塞族人的坚强,称“国家处于正确的方向”,再到今年在贝尔格莱德公开发声表示世界各地的政治制度都是“肮脏的制度”,“世界失去民主很多年”,同时又再度表达对塞尔维亚的支持。这些言论在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媒体耳中,自然不会显得正面。

而德约科维奇职业生涯之旅的乖张言行和个性,更给予了舆论关注、炒作和抨击的标靶。从某种程度上,德约科维奇在世界网坛的打拼历程,也是塞尔维亚这些年在国际社会行走的一个缩影。

我们无法得知德约科维奇是否会继续刷新纪录,成为独一无二的GOAT,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的存在感和好评度将继续在费纳(或者下一个有统治力的后起之秀)阴影之下,而他的成就与舆论地位的鲜明对比,也成为世界网坛一个独特的现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刘惠
网球 网球公开赛 塞尔维亚 德约科维奇 费德勒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李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西方媒体,看清你们了!”拜登“走后门”也没躲过

“TikTok只是烟雾弹,美情报机构才无时无刻不在…”

获得军援后以色列不会违反国际法?美国多部门:不可信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