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迪恩·拉赫曼:年度关键词“修昔底德陷阱”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2-22 08:38

吉迪恩·拉赫曼

吉迪恩·拉赫曼作者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翻译/观察者网马力】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由哈佛大学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教授首先提出,旨在描述一种既有大国与新兴大国难免陷入战争的敌对状态。随着美中两国之间的关系在2018年逐渐陷入紧张,关于“修昔底德陷阱”话题的讨论也逐渐升温。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指出,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是由“实力日渐增长的雅典以及这一实力增长在斯巴达心中引发的恐惧”所导致的。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者吉迪恩·拉赫曼12月19日刊发评论文章:《年度关键词:修昔底德陷阱》

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2012年在《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中首先使用了“修昔底德陷阱”这一表达方式,他在文中指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决定未来全球秩序的关键问题在于中国和美国能否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他在2017年出版的新书《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Destined for War: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中详细阐述了这个概念。他在书中考察了历史上既有大国与新兴大国处于敌对状态的16个先例,其中有12个例子都以战争收场。他总结道:“中国和美国目前正处于滑向战争的轨道上”。

关于“修昔底德陷阱”的讨论也吸引了美中两国领导人的注意。早在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对他的西方客人们表示:“中美两国必须共同努力以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习主席做出这一表示时,我本人也在现场。

可是今年,关于“修昔底德陷阱”的公开讨论急剧增多。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对近一半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这使美中关系突然陷入紧张。可是一些美国政策制定者认为,使两国关系陷入紧张的是在南中国海的人工岛礁上建设了军事设施的咄咄逼人的中国。

这种反应以及对反应的反应所构成的循环,的确有利于证明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的悲观宿命结论。可是,古希腊时代的国家行为模式在核时代是否仍然行得通呢?这还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

(观察者网马力译自2018年12月19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马力
美国 中国 修昔底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