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杰:俄欧长期“会战”乌克兰 乌克兰人何去何从

来源:观察者网

2013-12-05 20:28

康杰

康杰作者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博士

上周五,在维尔纽斯召开的欧盟“东部伙伴关系”峰会上,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放弃签署与欧盟的《伙伴协定》(Association Agreement),标志着乌克兰在经历了近十年的“脱俄入欧”努力后,开始重新定位其外交战略。此举不仅引发了欧盟与俄罗斯之间新一轮的猜忌和口水战,也令乌克兰亲欧派重操广场政治的故伎,试图通过大规模的抗议浪潮迫使当局下台。号称有35万人规模的示威者占据了基辅市中心,利沃夫等西部城市的市政当局甚至宣布“自卫”和鼓励示威,公开对抗中央政府。

乌克兰局势再度动荡,是否会重现“橙色革命”?乌克兰为何会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摇摆不定?通过对乌国内外局势的观察,可以得出如下判断:

1、东部势力治下的乌克兰正在寻求一种从现实利益出发,在俄欧之间左右逢源的“等距离外交”。乌克兰的决定,与其说是加入俄罗斯主导的新地缘集团的投名状,毋宁说是一种重振经济的现实考虑。

2、亲欧派和民粹派无力通过正常的选举途径扭转劣势,是此次政治危机的根源所在,“入欧”议题不过是个由头。如无突发事件,演变成第二次“橙色革命”的可能性不大。如局势进一步恶化,亚努科维奇可能会“丢车保帅”,向反对派做出政治妥协。

3、短期而言,乌克兰暂停“入欧”进程无疑是欧盟的拙劣失败和俄罗斯的外交胜利,但长远来看,俄国与西方在这一文明交汇带上的拉锯战不会就此结束。

乌国内爆发自2004年“橙色革命”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

执政联盟的“等距离外交”

乌克兰是世界地缘政治中重要的“地震带”之一,历史上,波兰、奥匈、德国和俄罗斯帝国在乌克兰西部交汇碰撞。近代以来,在多个大国引力下,乌克兰的东部与西部形成了迥然相异的文化与政治风貌,东部与俄罗斯无异,而西部则更类似中欧。鼎盛时期的苏联用强力将两个差异极大的地区整合起来,形成了今日的乌克兰。而这种强力一旦消失,乌克兰内部的差异与分歧立刻显露无遗,这些差异与分歧在北约和俄罗斯的引力下逐步扩大成难以弥合的裂痕,将乌克兰撕裂成两半。这正是独立后乌克兰局势持续动荡的根源。

乌克兰政党多如牛毛,却多为小党,平均得票率极低。现实中,多个小党必须组成政党联盟,多个政党联盟再组成党派联盟,才能发挥政治影响力。党派联盟按照政策倾向可分为亲欧派与亲俄派。“橙色革命”后初期,亲欧派包括前总理季莫申科的“祖国联盟”、前总统尤先科的“我们的乌克兰”联盟等,而亲俄派则包括现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和总理阿扎罗夫所属的地区党和乌克兰共产党等。前者主要依靠西部地区,而后者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有深厚的根基。近年来,宣扬民粹主义、乌克兰民族主义和“反对共产主义复辟”的右翼政党开始崛起,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乌克兰争取改革民主同盟”和“自由联盟”,在西部地区中下层选民中的影响开始盖过亲欧派。

作为执政党的地区党固然依赖和代表东部俄罗斯族群,其关键成员一贯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在内外政策上与作为反对派的亲欧派和民粹派分歧鲜明,但此次暂停“入欧”步伐,更多还是一种出于现实利益的政策算计,而不是简单的“一边倒”。

一方面,乌克兰的自然禀赋和经济结构导致其经济发展既离不开俄罗斯,也离不开欧盟,单独倒向任何一方都将得不偿失。俄罗斯和欧盟分别为乌克兰的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加入欧盟,无疑将增进乌克兰的对欧出口贸易,有利于乌调整产业结构,获取急需的投资,乌克兰政府也更容易获得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但也会令俄罗斯限制乌出口贸易,甚至阻断至关重要的能源供应。这两招会迅速饿死大量乌克兰企业,阻断乌经济命脉。相反,倒向俄罗斯主导的地区整合进程,固然能加大对俄出口和获得稳定能源供应,但也将使乌克兰现有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研发滞后等经济问题进一步积累,同时丧失欧盟国家的市场和投资,长期来看会导致更严重的经济问题。倒向任何一方的收益,都无法弥补失去另一方所造成的损失,正是这种两难困境,加上欧俄双方“要么我要么他”的强硬态度,使得乌克兰在独立后迟迟未能成功融入地区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乌国内任何一派上台执政,都要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吞下这个两难困境的烫手山芋,都会小心翼翼,在左右摇摆中寻求最大的好处。

另一方面,不能过度亲俄,是执政联盟从2004年“橙色革命”中获得的最大教训。俄罗斯族群在乌克兰人口中毕竟只占不到三分之一,少数族群的政党能够执掌政权,是自身政治团结的结果,但长期而言,如果不能遮蔽自身的族群、地域属性和亲俄倾向,争取更多中间选民,将给政敌以各种口实,削弱自身的选举竞争力。近年来,西部地区的乌克兰民族主义政党异军突起,在中下层选民中影响力日益提升,未来极可能取代自由主义的亲欧派,成为执政联盟的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民族主义和仇俄情结的威力,在这次抗议浪潮中可见一斑。执政联盟必须淡化自身的亲俄色彩,才能迎合选民。

乌克兰警方保卫列宁雕像

总统亚努科维奇将继续推行“等距离外交”政策

事实上,在俄欧之间推行“等距离外交”,扮演联系俄罗斯和中欧的“窗口”,不仅是亚努科维奇当局的政策主张,甚至也被亲欧派的前总理季莫申科所认同。2008年俄格战争时,时任总统尤先科力主与俄断交,但季莫申科从乌克兰自身利益的角度坚决反对,认为稳定对俄关系事关乌克兰经济命脉。

总之,判断乌克兰未来的外交政策取向,需要看的还是某一时刻的现实国家利益和政党的选举利益。长期来看,再亲俄的乌克兰政治家也不会放弃融入欧洲,再亲西方的乌克兰政治家也不会冒险得罪俄罗斯。

选不过就上街:反对派阵营的搬石砸脚与黔驴技穷

使一个分裂的社会不陷入内战,如同在黄浦江上走钢丝。对乌克兰这种裂痕明显的国家而言,政治稳定可谓难上加难。

2004年“橙色革命”后,为了限制总统权力,尤先科、季莫申科等亲欧派推动修宪,建立半总统制。乌克兰的半总统制中,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政府总理则必须从占国会一半以上多数席位的党派联盟中产生,低于半数不得组阁;总统不得提名和任命总理和多数内阁部长,亦不得解散内阁,权力被大大削弱。这一设计是建立在“橙色革命”后亲欧派的高度自信上的。此时,“我们的乌克兰”和“祖国联盟”之间的党派联盟能够稳获国会的多数,设计一个强势的总理职位,无疑最为有利。

2004年“橙色革命”后,为了限制总统权力,尤先科、季莫申科等亲欧派推动修宪,建立半总统制。

但是,2006年后,尤先科和季莫申科两人在外交事务和党派利益上的分歧越来越大,两人最终走向决裂,“橙色革命”奠定的执政联盟土崩瓦解。亚努科维奇领导的地区党则伺机卷土重来,在选举中联合乌克兰共产党和“利特温”联盟,占据了国会多数。2012年底的国会选举至今,亲俄派中,第一大党地区党占据了450个国会议席中的195个,得票率46.2%;第五大党乌克兰共产党赢得32席,得票率7%。亲欧派方面,“祖国联盟”拥有97个议席,得票率20.3%,位列第二大党。亲俄派联盟内部团结,选民高度忠诚,而亲欧派过去两年来发生了多起议员退党,向执政党联盟倒戈的事件,党内团结被大大削弱。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短短数年间,由于执政期间政绩不彰、贪污横行,“橙色革命”的急先锋,前总统尤先科的“我们的乌克兰”联盟迅速丧失了选民的信任,从如日中天的执政者沦为微不足道的小团体,得票率仅为1.11%。民粹派的“乌克兰争取改革民主同盟”和“自由联盟”分列三、四位,得票率分别为9.5%和8.1%。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的市议会和市政当局多为民粹派占据,如西部重镇利沃夫,这构成了潜在的分裂力量。

在现有政体下,亲俄派可以获得稳定的多数,从而稳获组阁权。而亲欧派即便与民粹派联手,也始终无法过半。亲欧派本来是为了巩固权势,到头来反而搬石砸脚。2010年亚努科维奇当选总统后,积极推动修宪,扩大总统权力,废除了总统不得任命总理的限制。乌克兰式的“总理主导”的半总统制,正逐步向俄罗斯式的“总统主导”的半总统制过渡。2010年3月,他任命生于前苏联的实干派官僚阿扎罗夫为总理,两人配合默契,大有乌克兰版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之感。

2006年后,尤先科和季莫申科两人在外交事务和党派利益上的分歧越来越大,两人最终走向决裂,“橙色革命”奠定的执政联盟土崩瓦解。

总之,2010年以来乌克兰的政治局势,正朝着有利于大大亲俄派的方向发展。在执政联盟空前的团结之下,反对派无力通过选举途径扭转局势。因此,反对派试图通过炒作“入欧”议题,诉诸街头政治,直至发动政变,复制出第二次“橙色革命”。

考虑到乌国内外的政治力量对比,如果不出现关键性的突发事件,第二次“橙色革命”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但亚努科维奇也不可能任由抗议风暴持续升级,考虑到在明年总统选举中的竞争力,为避免丧失选民,极有可能通过在“入欧”议题或内阁人选问题上的让步,来换取反对派的妥协。

欧俄拉锯战

乌克兰当局暂停“入欧”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欧盟在外交策略上的失败。2011年,前总理季莫申科因被指控在俄乌天然气供应协议谈判中滥用职权而被判处七年监禁。在此次维尔纽斯峰会上,欧盟竟然将保释季莫申科作为乌克兰加入《伙伴协定》的前提条件之一。这种对乌内政的干涉大大激怒了亚努科维奇本人。最为讽刺的是,11月28日,季莫申科发表公开信,要求欧盟收回上述前提条件,以“解救乌克兰而不是解救她本人”。这恰恰印证了欧盟对乌政策的过度短视和傲慢。

同时,据知情人士指出,欧盟决策层此前更多地将乌克兰入盟当作单纯的“技术问题”,而忽视了这背后更为重要的地缘政治维度,忽视了俄罗斯在乌克兰外交中的影响力,遭遇到此次挫败完全不足为奇。相比之下,普京则一手握着经济制裁的大棒,一手则攥着数十亿美元无息贷款的诱饵,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极为成功。俄罗斯在这一关键的地缘政治争夺中赢得了优势。

正如地球板块交接处会形成火山和地震带,世界政治格局中也不乏大国交锋碰撞的“脆弱带”。回顾近代史,如果将俄罗斯帝国视作大海,乌克兰便是大海潮涨潮落形成的滩涂。每当俄罗斯帝国强盛时,乌克兰就成为它的粮仓和战略缓冲,每当俄罗斯帝国衰落回缩时,乌克兰就成为西方文明“围海造田”的前沿阵地。北方战争后的数个世纪以来,俄罗斯文明与西方文明在这片广阔富饶的黑土平原上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止过,今后也不会停止。

欧盟拉拢乌克兰失败,俄罗斯在东欧争夺战中步步为营

责任编辑:朱八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