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脸撑在小胸:快速成为“地震云专家”教程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2-21 08:54

李汀

李汀作者

中科院博士后,微博ID:大脸撑在小胸

17日下午,江西婺源出现了下图这种云,有很多人担心是“地震云”,我也收到一些艾特。

这种云名叫做“波状层积云”,民间昵称“排骨云”。重点是:这不是地震云,而且世界上也没有地震云,地震云是个伪科学概念。

在详细论述之前,我先插播个小插曲:

在我这么解释之后,有网友组团开骂,最凶猛的一个,一口一个“孙子”“欺骗百姓”……

我去观光了一下此人微博,基本都在兜售地震云说。还在卖一本“书”——的意见稿,一本50块,呵呵!

17日下午@天气预报 也发过微博说这不是地震云,此人还骂@天气预报 “造谣”,放话说要大家等着看他来打脸,还说如果地震了要气象台的人以命相偿。

我还真是好奇了,专门等着看他要怎么打脸。等到今天上午,当当当当当——

“2月份18天里全球发生了8个6级以上地震……”

不好意思我笑喷了。

根据这位仁兄的“打脸”思路,下面我免费教大家一个教程:怎样成为一个“地震云专家”?

不用买书,特简单,你就每天在微博上发一张看起来有点怪的云,然后预测“本月”“全球”即将有地震发生!(这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真是令人发指啊)

坚持一个月,准确率高到连你自己都被吓到,轻轻松松100%!这时候一定有粉丝过来膜拜你!

原理嘛你悄悄地蹩说出来:在任何现象发生之后,地球的某个地方都会出现地震,就酱。

开心不?

插曲完,下面是正文:

“地震云”是日本奈良市长键田忠三郎在1956年(另说1948年)提出的,请注意此人没有任何关于地质或者气象方面的专业背景。1948年6月27日,他说看到天空出现了一条带状云,三天之后,日本福冈发生7.3级大地震。之后他提出一个“想法”:每每大地震前,天空会出现怪异的云,并将其命名为“地震云”。

之后,地震云说法在日本和中国民间长盛不衰,有民间地震研究爱好者指出下列“事实”:

中国512汶川大地震的前3天,在山东临沂出现“绳纹状的地震云”;

中国四川雅安地震的一周前,杭州上空出现“地震云”;

2008年6月1号巴士海峡地震前一天,合肥出现“地震云”;

……

请大家注意,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地震云专家”提出过一个明确的定义,到底什么样的云叫做地震云?

他们把一切“看起来怪异”的云都怀疑为地震云,而“怪异”这是一个主观词,到底什么样叫怪异什么样叫不怪异,这怎么判断?这成其为一个标准吗?

有人把地震云称为“地震云假说”甚至“地震云理论”,这真的太过于客气了,这世界上有什么假说和理论是连最基础的客观定义都没有的?

因为没有客观定义,所以是不是地震云全凭某个地震云专家空口白牙说“嗯这个就是地震云”,然后就说“你要说不是,那你给出证据来?”

——废话啊你们自己连什么是地震云都没有明确定义,别人当然无法证明它不是地震云了,这不是诡辩术是什么?

事实上,所有被指为地震云的云,在云的科学分类中都有对应种属,多集中于高积云或层积云,因为它们比较容易形成波状、絮状、透光、放射状等“看起来怪异”的样子。

左:所谓汶川地震前山东临沂出现“地震云”。右图:大气湍流在美国奥斯丁市上空形成的云街。

地震云的信徒还有一套很能迷惑人的逻辑,叫做“举例子”,就像上文那样:这个地震前那里出现过地震云,那个地震前这里出现过地震云,说上三五个例子,一般人就被唬住了,觉得是呀是呀,这么多次都命中了,就算不全信,也没法全不信了。

至于为什么能多次命中?

其实说他们“多次命中”这都属于替人家谦虚了,事实上他们是“每次命中”!因为:

第一,地震云已经把“命中”的标准放宽到什么程度了?某地出现地震云,接下来短则几天、长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地震了它都算自己“命中”(至于到底是几天还是一个月就看这位地震云专家的“自我信心”了)——这是赤裸裸的“行业内霸王条款”啊,街头算命的要以这种标准收钱那是要被揍的知道不?

第二,一般人总是误以为地震很罕见,能命中几次就神算子了。但事实上,我们就不算那些小地震,光说5级及其以上的地震,全球每天平均发生4次!——这还有什么算不准的?!老实说这要想算不准也做不到啊!

(2000-2009年,全球被美国USGS统计的8级以上地震共13次,7.0-7.9级地震131次,6.0-6.9级地震1447次,5.0-5.9级地震15630次。)

另外,地震云专家们还提出了一些“理论依据”,试图从物理、大气科学、地质学的角度来证明地震云的“科学性”。尽管这些“理论依据”百花齐放天外飞仙,不过总体上思路都差不多,大概就是说,地震前,大地积蓄很多能量,这些能量会以“波动”“振荡”“高能水汽”…(还有一些他们自创的词不知道啥意思)等形式从地下悄无声息地先冒出来,然后“辐射”到天空,影响云的形状,出现地震云,过几天就地震了。

这些“理论”早被地质界和气象界多次反驳,限于篇幅我就不复制了,大家可以去搜来看。我只想强调一点:能量也好,波动也好,振荡也好,水汽也好…地球上从地表到高空已经密布着对应的监测仪器。在这些能量波动振荡水汽磁场…来到地表、向天空进军的过程中,居然所有的仪器都无动于衷?!只能等着它们折腾到云上去大做文章?!

不可否认,地震云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因为人类在地震这样的天灾面前显得太渺小太无力,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能用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比如看云)来预先判断地震的出现。这种希望太过强烈,以至于专业人士无论怎么科普怎么讲道理,地震云在民间总会有市场。

另外,有心理学家用“心理聚焦效应”来解释:当人们遭遇诸如地震这样的重大事件后,往往会反复回忆起事件发生前经历的所有细节,并倾向于认为这是“罕见和异常”的。其实这些“罕见和异常”经常发生,只不过平时人们都不会去特意观察和记忆罢了。

波状层积云、透光高积云、絮状高积云…这些其实都是很普通和常见的云,每天都在世界各地出现。但当它碰巧出现在某次地震之前,则会被人不自觉地赋予特殊的“天兆”含义。

Alex_汪解读:
事实证明,所有大地震至少前一天,当地的大部分人都会在夜里睡觉,所以我认为地址的罪魁祸首就是睡觉。

本文系观察者获作者授权转载,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版权请联系原作者。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钟晓雯
天气预报 气候 地震 云层 网络谣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继续升级!威胁停学、惊现“狙击手”、学生占领行政楼

“中国制造2025已实现86%,证明美国制裁无效”

“不管枪支教育,却禁掉我谋生工具,这就是我的国家”

外交部回应布林肯:中方从来没有兴趣,不要疑神疑鬼

护栏被冲破!美国校园两派“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