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道德化评论 你也是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2-06-02 20:51

刘锐

刘锐作者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5月29日下午,武汉暴雨,华中师范大学武传二号楼过道被淹,清洁阿姨冒雨背女大学生趟水上课,网友们对这位保洁阿姨表示高度赞许的同时,又一边倒地责备这6名女生太金贵,太矫情,抗压能力弱,并质疑大学德育的成效。

为什么一件简单的助人为乐事件会激起如此多热心网友的道德兴趣并大肆品评,你一言我一语,推波助澜,跟帖上千万,制造出网络热点,这反映出什么样的社会思想情绪?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对当下泛道德化的网络评论发表些许看法。

对社会现象进行道德评议无可厚非,但泛道德化评论却忽视具体事件的时空背景,将道德理念上纲上线,无限拔高,极易造成个人丧失对道德自觉自愿追求和品评的能力,引发“真理”、“道德本质”、“政治正确”基础上的“口水战”和道德鞭挞,滋生社会戾气,陷入情感偏执和义气用事的漩涡。

阿姨背学生上课的出发点很简单——“幼吾幼以及之人之幼”,本不值得大加褒扬。网友却进行无限道德涂抹,左手挥舞道德大棒,谴责学生素质低,批评学校教育不足,右手托起道德宝塔,将保洁阿姨的自觉行为圣化虚化神化,氤氲出大爱无疆、母爱伟大的网络舆论空气。

一方面,在这种脸谱化、两极化的道德高地与道德洼地的话语建构中,当事人本身并不重要,他们只充当着“出气筒”和“替罪羊”的作用,其背后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进步、道德滑坡;经济发展,素质退步的陈词滥调,还有网友宣泄情绪、表达观点、呼唤爱心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网络舆论又把事件的焦点聚集在双方的身份差异上,一个是清洁工,诸多底层大众的一分子,一个是女大学生,高等学府的一员,通过身份角色和生存现状的比较,众多时评把该事件渲染成“天之骄子”娇气和“劳苦大众”朴实、“长辈溺爱”和“晚辈不独立”的对比、强者对弱者的冷漠和欺凌等,建构出当事人所属阶层群体的道德行为差异和社会不公平的表达实践,双方又被拉进道德天平,再次切割,重新称量道德值。

泛道德化评论无助于厘清现实,搞清问题实质,更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那些进行泛道德化评论的网络力量很少关心事件的复杂性和问题的情境性,更不会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他们只须拿一把道德的大尺,放之四海进行测量,现实情况被贴上对与错、是与非、善良与丑恶、高尚与低极的标签,浓缩为永远正确的政治、道德口号,如“人权”、“自由”、“平等”。一些网友也可以把自己的私利和私欲掺杂在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中,冠冕堂皇的表达社会愤懑而无需考虑后果。它造成我们价值判断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的下降,思想的独立与自主更难实现,在靠口水淹死人的网络环境中,真正的正义、公正、进步、善良因为众口烁金,因为不实事求是而难以实现,吵吵嚷嚷的背后是浮躁的众生心态和价值观的混乱不堪,带给我们的是网络评论的人云亦云和道德失真,诱导出更多的社会乖戾之气。在如此舆论风气下,大学生让清洁阿姨背,既能上升到对家庭教育的批判,也能生发出对大学教育缺位的不满,更能想象出女性思想不独立、生活不自主的社会现状。当普通社会现象被赋予过度道德判断时,当事者能否承受得起如此高的社会评判?得知网民骂学生,保洁阿姨很担心,“那我岂不是做坏事了?”,至于那些女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该如何化解呢?

泛道德化评论有很强的情绪宣泄的成分,它不仅表达道德判断,也表达社会判断。我国进入深刻的社会转型期,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如贫富差距、阶层分化、社会不公、教育缺位、公德丧失等,广大民众身处其中,很能深刻体会,网络表达也能充当发泄愤懑、抨击丑恶的利器。

问题是,在网络规范和网络立法尚不完善的现今,对社会不公的贬抑一旦掺和进情感私欲的种子,就很容易将问题简单化、脸谱化、标签化,诱发群体紧张。清洁阿姨善意的举动及女大学生的盛情难却是相辅相成的,并没有谁欺负谁,谁剥削谁,谁尊谁卑的群体区分。但仅仅因为一方是清洁工,一方是大学生,一方是家长,一方是女孩,分属两个差异较大的群体,网友就可以借鸡下蛋,拿一件小事浇胸中块垒,对一起道德举动大加评判。这样品评的结果,除开抹杀善举的道义性,泯灭道德生活的自发性外,还会带来不同群体的心理对峙,影响社会整体和谐,当事人更会感觉很受伤。

阿姨说,“事情很小,学生很懂事”,学生说,“他懂得感恩,会用实际行动感谢阿姨”。平常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互助被抬高到群体间的道德行为差距后,事实变得更加复杂,以至于阿姨和学生都很困惑,自己做错了什么。

对人友善是一种美德,接受善意是一种尊重,泛道德化评论动辄自命为替弱势群体代言,为社会不平等呐喊,以己之私心切割人间真情,伤害的是生活化、日常化、伦理化的充满温情的人际关系,社会隔膜和群体异质化情绪也自然增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仅凭几张图片就武断地判定真相,并进行泛道德化的赞扬和指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个人言论。对于现代网络舆论来说,搞清楚“是什么”,实事求是的观察现实并进行理性思考比道德味过重的情绪口水要有意义得多,这需要相关的网络规范的出台,更需要公民道德责任意识的提升。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人员,博士生)

相关链接:大学生欺负扫地阿姨?网友误会了

责任编辑:晓丹
旧文资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

习近平同马克龙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