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投资旨在稳定而非刺激经济

来源:观察者网

2012-07-27 12:24

马宁

马宁作者

500强企业经理人,独立经济学学者

2008年底的4万亿在2012年成了谈论焦点,这与经济形势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当年的4万亿未能“雨露均沾”,国有企业受惠更多,因此颇有一部分人愤愤不平。于是当今年的国内经济形势再次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一起恶化,反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呼声便响成一片,连国家有关部门也不得不反复强调不可能再搞“4万亿”。但是,如同温家宝总理最近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温家宝总理同时特别强调,“当前重要的是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

4万亿恶果累累?

反对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人,主要有三个理由:其一是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会增加地方政府债务;其二是导致生产过剩,产业发展不平衡;其三是导致通货膨胀,特别是资产泡沫,比如房地产泡沫。这三种反对意见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没有无条件成立的真理。

2009年的经济刺激计划确实导致了政府债务情况的恶化,但是中央及地方政府债务情况总体可控,没有发生类似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而且政策上已经明确地方政府不得举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受到严格管控,因此如再有大规模投资并不见得对地方政府债务情况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头号工业国,没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就不能同时满足国际、国内两个广阔市场。但是市场经济总存在着经济周期,有繁荣有萧条,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在经济繁荣阶段形成的生产能力,在萧条阶段必然过剩。并不存在所谓“绝对的”生产过剩,都是相对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由经济刺激计划造成的而是经济繁荣。经济被拉动了,生产过剩就没有意义了。当然在所有产业中,总有一些产能是需要淘汰的,有一些产业是需要升级的,这本身与经济刺激并不相悖,因为经济刺激计划本身就是有方向、有取舍的。科学、合理的投资方案可以确保产业结构的良性发展。

至于说大规模投资会带来通货膨胀,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与生产过剩相矛盾的。既然生产过剩,就不会因为大规模投资而带来通货膨胀。2010年和2011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特别是房价的惊人增长,与银行信贷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当然也与政府对房屋买卖的鼓励政策是分不开的。所以最近温家宝总理一再强调“要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工作”,“决不能让房价反弹”,这表明政府充分吸取了2009年的经验教训,决不会再重蹈覆辙,吹起房地产泡沫。

4万亿不是原罪

当年的4万亿造成很多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但并不能因此而一概否定任何经济刺激方案和保增长、保投资方案。没有任何弊端的解决方案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把经济停下来,解决了问题再出发。“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才是正确的思路。

此外,如果要反思当年的4万亿,就要做全面、科学的分析。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是分两年在2009年和2010年实施的。这两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02720.6亿元,4万亿只占其中的8%。显而易见,把2009年后发生的诸多经济问题都归结为这8%是极不客观的。

在2003年之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年度增长幅度在25%以上。2009年由于经济刺激计划,达到一个顶峰为30%。随后在2010年和2011年都降低到了23%左右。2009年到2011年这三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年度增长幅度,仍然为比25%多一些,与2003年以来的平均增幅持平。也就是说,10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直比较平稳,这三年中发生的诸多经济问题的关键之处,恐怕并不在于投资。

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占了约32%,私营个体经济占了约25%。这两个数字都比2008年要高一些,但是高的幅度都不大。如果那两年中国的投资规模真的引起了什么问题,那么显然国有经济和民间经济都有责任,决不能仅仅归咎为国家的4万亿,或者国有经济。

稳投资才能稳经济

要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需要投资保持稳定。经济起伏往往都与投资起伏有关。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01932.8亿元(不含农户),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如果要保持今年的投资稳定,按照年增长23%计算,今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应该在37亿元左右。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150710亿元,比37亿元的一半少了近20%。如果固定资产投资在下半年没有大幅度增长,则全年将与去年基本持平,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因此,现在提出“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是符合现实的。现在促进投资增长,根本不是刺激经济,而是稳定经济。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对国内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今年总的投资甚至难以保证达到去年的水平。鉴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那将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出现负增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这会是灾难性的后果。到了那个时候,不论国有经济还是民营经济,都将玉石俱焚,谁也无法逃脱。对国际经济形势也将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有些人说,投资在中国GDP的比重太大,而消费太低,因此主张以扩大消费而不是增加投资的方式来拉动经济。然而,支出法核算的GDP中,是把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划分为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是经济的“过去时”,而拉动经济是“未来时”,两者不可相提并论。此外,一方面,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是两回事,不能一概而论;另一方面,大幅度扩大消费需要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在不“劫富济贫”根本改变分配格局的前提下,这意味着劳动者报酬进而国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也就是说,要先有GDP的增长,才有最终消费的增加。

所有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都强调投资的决定性作用。笔者认为,没有投资,经济就没有动力,也就谈不上消费。现在谈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正是时候。

相关新闻

7月9日上午和1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主持召开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上,来自研究机构、中外资企业的专家刘世锦、曹远征、华生、许小年、鲁政委、马骏、屈宏斌、周其仁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就当前经济形势、下一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重点发表了各自见解;来自汽车、投资、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新能源、房地产等领域的企业负责人胡茂元、王会生、刘强东、徐敏杰、曾鸣、施正荣、蒋卫平分别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运行情况,分析判断形势并提出政策建议。温家宝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一一回应,与他们就有关问题深入交流。他说,广泛听取各方面不同意见,对中央正确判断形势,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温家宝说,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才有相应的基础。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稳增长首先要正确判断形势,既要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要看到经济增长的动力;既要有忧患意识,也要增强信心。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促进消费、出口多元化等,但当前重要的是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在促进投资当中,非常紧要的是要注重投向、注重结构、注重质量和效益,要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科学发展。要重视对新技术研发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在市场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这方面的企业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稳增长还要与财政、金融、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用市场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可持续性。

温家宝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当前要特别注意完善结构性减税,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减少流通环节税收和费用,减轻小微企业税负。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相关实施细则已全部出台,要抓好落实,尤其要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卫生、教育等领域抓紧做几件看得见、鼓舞人心的实事,以提振投资者信心。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王岐山,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参加了座谈会。

责任编辑:王杨
旧文资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上万字!中俄联合声明全文发布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

习近平举行仪式欢迎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

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