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咬农夫山泉 是为京华小蓝帽多卖水?

来源:东方网等

2013-05-07 18:38

近日,《京华时报》连续28天以总计74个版面炮轰农夫山泉的水质标准。今天,东方网刊登评论,质疑《京华时报》的媒体良知,指出京华时报社旗下的京华小蓝帽经营桶装水,与农夫山泉经营项目存在交叉。

东方网评论主要内容如下:

京华时报社搞了个京华小蓝帽的桶装水。一家媒体多种经营不是坏事,但集中火力抨击一家与自己有交叉经营项目的企业,即便纯属巧合,也难免给人留下太多的遐想空间。《京华时报》连续炮轰农夫山泉,其最初的动机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只质疑标准不涉及农夫山泉产品的质量有无问题,这些疑问,堪称“京华疑云”。媒体有监督企业的权利,同时更需自证清白。若不能证明自己经营的桶装水和农夫山泉在京生产桶装水存在竞争关系,无论《京华时报》的报道再真实,也不利于这家报纸的声誉。

“京华疑云”的浮现,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相信《京华时报》在刚报道农夫山泉的标准问题时,公众对农夫山泉的怀疑居多。《京华时报》近一个月连续报道农夫山泉,如果不能找到农夫山泉矿泉水、桶装水存在质量问题,不能证明农夫山泉产品有害于消费者身体健康,而纯粹是标准之争的话,则《京华时报》的监督超过了应有的限度,显然是在用道德标准要求企业。作为企业,它首先是守法而不是做道德标兵。媒体这样要求一家企业,没有其它动机,至少很难令人信服。一旦有私利因素存在,其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必然受到怀疑。若新闻报道不客观,媒体陷入道德陷阱,尴尬的只能是自己。

矿泉水、桶装水的标准问题,是政府部门的问题。标准问题,应该不是农夫山泉一家企业的事情。《京华时报》对农夫山泉穷追不舍的“韧性战斗”精神,更让人对这样的媒体行为和报道动机产生怀疑。……如果再不能走出眼下的信誉危机,对其未来的发展岂不是弊多利少?

“京华小蓝帽”是什么?

网民指出,京华网的“网站导航”中可以找到“发行中心小蓝帽发行网”。在该网站上可以订阅《京华时报》等报纸及多种品牌的饮用水。

网民“挖掘”“京华小蓝帽”

京华时报小蓝帽发行网可订报纸,也可订水

在其他电商的网站上,相关广告称:“依托京华时报品牌影响力、信誉力、传播力及‘京华小蓝帽’渠道等优势,我们自2002年起开始运营桶装水项目。”

大V郭旭律师指出,京华时报特供水有三个品牌,8益泉、德溢源、8贝(八杯)水;其合作的企业是北京市九龙山矿泉饮料公司,成立于1986年是北京市最早通过国家级鉴定的矿泉水专业生产企业,享有“京城第一家”的美誉。

大V郭旭提供的关于京华时报卖水的信息

郭旭律师提供的信息显示,这些品牌饮用水“由《京华时报》小蓝帽发行队伍独家代理、专职配送”。

大V王旭明则指出,有一个名为金进城的新浪博主,自称是配送这些“特供水”的“业务主管”,在5月4号发布了相关广告。该博主留的个人信息中,包括所谓“京华时报发行中心邮箱”。

大V王旭明揭出一人自称京华时报配送“特供水”的“业务主管”

“业务主管”的博客

网友纷纷吐槽,而《京华时报》和“京华小蓝帽”尚未对此作出回应。

网友吐槽京华时报

事件回顾

今年3月中旬,农夫山泉被消费者投诉水中有黑色悬浮物质。此后,此事相继牵扯出对农夫山泉的水质量、水源地环境乃至饮用水检验执行标准的质疑。在这一过程中,农夫山泉曾将矛头指向华润怡宝,指责其为争取市场份额抹黑竞争对手。

很多媒体也报道了这一纷争,但《京华时报》很快与农夫山泉对掐起来。

4月12日,《京华时报》报道,饮用水协会确认农夫山泉标准不及自来水,农夫山泉首次回应称,品质远高于现在国家标准。4月13日,《京华时报》报道称,农夫山泉回应质疑避谈有害物质指标宽松。4月14日晚,农夫山泉再次回应称,京华时报无知。

4月15日,《京华时报》微博今日报道称浙江地方政府袒护农夫山泉,对此,农夫山泉发布长微博第三次回复《京华时报》:你跑不掉,也别想跑

此后,双方一直大打口水仗。《京华时报》抨击农夫山泉的版面数量也逐渐累积,达到74版。但《京华时报》始终没有找到农夫山泉的质量问题。

昨天,农夫山泉召开新闻发布会,《京华时报》记者多次打断发言的农夫山泉董事长,并散发报纸砸场。在发布会上,农夫山泉宣布将起诉《京华时报》,索赔6000万元。

京华时报记者在农夫山泉的新闻发布会上散发报纸

(综合东方网,新浪微博等)

责任编辑:陈轩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