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下:俄罗斯阅兵前暗流涌动 默克尔首度回应“窃听门”印媒在尼泊尔惹众怒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5-05-06 07:52

一幅外国漫画显示了近日印度媒体为何在尼泊尔惹众怒

1、日本议员联盟访华谋求中国对日安保法“理解”

由日本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率领的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5日受到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会见,这是继去年之后,这一代表团再度受到中国高规格接待,被日本媒体视作促进日中关系改善的契机。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在接受张德江接见的前一晚,高村一行还同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唐家璇举行会谈。

有日媒称,高村率领的访华团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寻求中国对安倍政府推进的为解禁集体自卫权而制定的新安保法的理解。据日本NHK电视台5日报道,高村在此问题上向唐家璇解释称:“新安保法为强化日美同盟而制定,但不是以特定国家为对象,日本未将中国视为威胁。”(环球时报)

2、俄罗斯阅兵前暗流涌动 北约多场军演炫耀肌肉

俄罗斯今年最盛大的二战胜利日阅兵进入倒计时,俄罗斯在忙着为大阅兵彩排,“阿玛塔”T-14坦克等最先进武器纷纷亮相。与此同时,4日,北约国家三批次军事演习在欧洲拉开序幕。“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说,爱沙尼亚举行该国历来最大军演,演习代号为“SIIL-2015”(刺猬),参演人数约为1.3万。演习计划持续到5月15日,还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拉脱维亚、立陶宛、比利时、波兰和荷兰的军队参加。立陶宛军队也在举行自己的演习,是作为该国最大规模的演习“Zaibo Kirtis”(闪电打击)的一部分,演习有3000多军人。在挪威,来自10个北约国家和瑞典的大约5000名军人参加代号为“活力猫鼬”的演习,模拟使用水面舰只、飞机和各种雷达和声呐技术追踪潜艇。美联社称,北约联军司令部司令弗格森5日表示,北约司令部总部6月份将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暂时搬到罗马尼亚,以便提升和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行动以及其他挑战的能力。(环球时报)

3、俄外长:俄不会就取消制裁同西方讨价还价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5日在莫斯科会见来访的奥地利外长库尔茨时表示,欧盟对俄制裁不是俄罗斯的决定,俄方不会为取消制裁奔走游说,不会同西方就取消制裁的前提条件展开讨论。拉夫罗夫表示,到目前为止,一些影响俄经济发展的领域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从外国进口的部件和技术,这对俄方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俄罗斯将在这些领域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给自足。拉夫罗夫还说,不应将政治与经济混为一谈,俄欧关系应该建立在政治关系不影响经济关系的基础之上。如果双方秉持平等、互相尊重和考虑对方利益的原则进行交往,则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如果欧盟取消单方面制裁,俄方将继续同欧洲发展伙伴关系。(新华网)

4、默克尔首度回应“窃听门” 袒护情报部门无罪

德国政府内部新的秘密报告证实,德国联邦情报局在2013年10月还在帮助美国国家安全局刺探欧洲盟友。德国《明镜》周刊5日报道称,重压之下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已表示愿意在议会发表证词。德国政府发言人塞贝特当天表示,“如果议会调查委员会邀请联邦总理,她当然乐于前往。”在一份官方声明中,默克尔还为情报部门做出辩护,称联邦政府将尽全力支持情报部门确保公共安全。联邦情报局也必须同其他国家的情报部门——特别是与美国国家安全局进行合作。但是,默克尔的回应并没有打消政界的不满情绪。德国联邦议院情报调查委员会主席哈恩周一指责默克尔政府缺乏澄清联邦情报局丑闻的意愿,“只提供一半信息,借以打发议会。联邦政府必须把所有的底牌都亮出来。”(环球时报)

5、外媒:伊朗与六国将于12日重启伊核问题会谈

据俄罗斯卫星网5日援引伊朗媒体报道,伊朗与国际调停六国将于5月12日在维也纳,就伊核问题举行新一轮会谈。国际调停“六国”(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和德国)和伊朗4月2日商定,伊朗超过三分之二的浓缩铀项目将被暂停10年。此外,伊朗还必须把自己的所有铀浓缩计划置于国际监督之下,为期25年。(中新网)

6、以色列成功试验火箭推进系统

以色列5日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个军事基地成功进行一次火箭推进系统试验,火箭发射升空时产生的浓烟在以色列中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色列国防部当天发表声明说,此次火箭推进系统试验在以色列中部帕勒马希姆空军基地进行,是以色列防务部门很早就计划的,试验过程符合预期。声明未透露有关试验的更多信息。据以色列媒体报道,这次试验的火箭推进系统可用于发射弹道导弹,也可用来发射能把卫星送入外太空的火箭。当天试验的很可能是在“杰里科”中程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发的“沙维特”运载火箭。这是以色列防务部门自2011年以来第二次进行火箭推进系统试验,上一次试验是在2011年11月。(新华网耶路撒冷5月5日电 记者杨志望)

7、以外长辞职搞“政变” 内塔尼亚胡组阁步履维艰

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为组阁冲刺之时,以色列外长利伯曼4日突然宣布辞去外长职务,他领导的“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也不加入内塔尼亚胡正在组建的新内阁,成为议会反对党。《以色列时报》4日评论称,利伯曼此时宣布辞职,无异于在以色列议会丢下了一颗炸弹,给正忙于组阁的内塔尼亚胡当头一棒。

8、美国务卿历史性访问索马里 称其将迎来美好明天

据外电报道,5日抵达索马里进行里程碑式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克里表示,索马里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克里在摩加迪沙说,20多年前,美国被迫从索马里撤军。而现在,饱受战争蹂躏的索马里“正在迎来转折点”。他说,现在各方正在回归与国际社会合作,并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也夹杂着不少障碍。

1993年发生了著名的“黑鹰坠落”事件,美军在索马里执行军事行动时出现意外,由于情报有误,导致两架黑鹰直升机被RPG火箭筒击落,造成18名美军士兵丧生。克里对索马里的访问,是该事件发生20多年后,美国国务卿对索马里进行的首次访问,本次访问事先未宣布。(中新网)

9、尼泊尔痛批印媒为本国救援“歌功颂德”

一股愤怒情绪正在尼泊尔国内蔓延,许多人痛批印度媒体为本国救援“歌功颂德”的做法。按照CNN-IBN援引的尼政府消息人士的话说,“印媒对印度救援队的‘过分宣传’已在尼泊尔引发不满”。

“印度媒体的沙文主义在尼泊尔引发反弹”,《印度教徒报》5日以此为题列举了一些“过分宣传”的细节。报道称,随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逐渐恢复正常,网络连接恢复,当地人开始讨论印度第一架降落到震中的直升机的视频。加德满都医生塔帕说:“镜头是从直升机内部拍摄的,首先展示的是人们向直升机跑过来,然后转向直升机内部,我只看到两名记者坐在里面。我想,如果你能抵达那个地方,那你至少应该带上医生,带上食品和医疗物资。”

报道随后又举了一个例子:在加德满都特里布万国际机场附近的军用机场,印度记者与尼泊尔联络官发生争执,一名记者粗鲁地说他有权跟随印军直升机采访,“我的同胞在开展救援行动,跟随他们是我的权利”。文章说,在4月25日地震发生后,印度驻加德满都各大电视台记者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争相随军报道。由于印度军方开放绿灯,越来越多的印度电视记者随军行动,拍摄了许多印军在偏远地区救援的画面。尽管尼泊尔大使4日表示对印度没有负面情绪,但在加德满都,人们的主要感受却是印度媒体碍手碍脚,特别是随着搜救行动转向提供救援物资。

一名印度记者问一名失去家人的妇女,“你有何感想”

推特上的专题截图

更令尼泊尔人反感的是印度媒体的麻木不仁。英国广播公司(BBC)4日列举了几个例子:一名印度电视记者抓住一名受伤的幸存者在镜头面前“展示”,而非为她包扎伤口止血;另一记者问一名失去独子的妇女,“你有何感想”;还有记者不断地问救援人员在工作中使用哪些技术……报道说,在尼泊尔社交媒体上,“印度媒体回家”成为热点话题,成千上万人就此发帖。人们抱怨印度媒体的报道没有感情、充满大国沙文主义。尼泊尔博主沙克亚说:“你们的媒体和媒体人的言行就好像是在拍家庭连续剧。”曾在印度政府担任部长的沙希·塔鲁尔说:“我们的媒体继续让印度感到丢脸和沮丧。”

尼泊尔政府4日要求各个国家的搜救队撤离,因为焦点已经从搜救幸存者转向灾后救助。这一决定也适用于在尼最大的外国搜救队——印度国家灾害快速反应部队。印度CNN-IBN电视台称,4月25日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后,包括印度在内的34个国家向尼派出4500人左右的救援队开展搜救工作。搜救队离开后,其他救助和医疗队仍将在尼泊尔开展活动。《印度快报》报道说,尼泊尔方面澄清,要求外国搜救队撤离的决定并不针对印度,也包括其他33个国家的搜救队。尼泊尔驻印度大使表示,尼泊尔感谢印度的快速反应,在毁灭性的地震发生后挽救了生命,印度将继续参与震后复兴进程。(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隆洋
尼泊尔8.1级强震 俄罗斯 中日关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