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na:香港忙了占中,失了民心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2-16 09:59

OmenaK

OmenaK作者

中港青联委员,时评作者

临近农历年末,正是两岸三地普天同庆的好日子。谁料想占中消停了没几天,港大学生会选举因为内地学生的参加而再起波澜。

回归十七年,香港从来没像过去一年这样,登上国内、国外诸多媒体的头版报道。我们无法不引人注目,因为这是中国土地上首次上演颜色革命。

占中话题已经说烂,包括所谓后占中时代如何搞“青年政策”,也是同样的话语一再反诌,了无新意,但作为马年的头等大事,还是要总结一下。

展望未来,传统泛民势必分裂。激进、年青的一派或与黄郁民、黄洋达之流暗中勾结,或干脆跟他们混日子;温和、成熟的一派,将与建制派沟和,找寻自己的角色过日子。

较少人把眼光投向建制派。我没法认为这次是建制派的胜利。

2014年8月17日,香港“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发起游行

12月30日,泛民公布自己的一套《最新民情报告》,其中引述了2012年立法会选举的数字。我当时就惊呆了,原来所谓建制派取得重大进展的2012年选举,在地区直选之中泛民仍然高出十万票,功能组别则高出三十五万票。

那么2016的立法会选举怎样办?很多人说占中是泛民大败、失尽民心的丧钟,下次立法会选举将是建制派的大逆转,正如一百五十万反占中签名,对七十万票“公投”的差别。我没有这样乐观。

要知道不少反占中的人,只反占领,却不反对、甚至支持泛民的意识形态。他们脑袋这样想:香港不必独立,内地别搞我就行,特区政府就是好,回归跟没有回归一样,内地搞不到我们。

反对派发动占中,是颜色革命,剑指特首宝座;如果暂时放下这个目标,还是可以变阵的。他们本来就精于怎样在制度和法律的框架内搞局。到了2016的时候,善忘的香港人或许不会记得两年前的灾难,或许再次在媒体的宣传之中狂热起来。而且别忘了,今天的黄丝中学生,就是明天的合资格选民。蓝丝中学生?这是哪个位面的东西?

何况香港没有国安法,一切都没有成本,别的不说,就算是目前的占中犯事者,也就最多控告阻街、非法集会、乱丢垃圾、乱过马路,蹲牢就是镀金兼渡假,囚衣就是政坛的黄袍。

立法会选票尚是其次,反正无论2017普选与否,特首都由“爱国爱港”人士出任,捅不出多大乱子。我最担心的,反而正是建制派在马年引以为傲的一点:群众自发站出来了。

没错是站出来了,可那是怎样的群众?都是50后、60后,70后已经比较少,遑论我们80后和青少年。他们的记忆就是:香港以前就很好,大家不管政治,做个安份的顺民就能赚大钱,香港只要不乱就可以回到过去,年青人抱怨,是因为他们不上进,不挨苦。此外,就是上文提到那种,我不管你爱国不爱国,别睡我马路。

事实上,占中期间我们几次联系受影响的苦主,都极难说服他们挺身而出发起诉讼,而社会也缺乏同情,正如我在《“占中”不是战争片而是宫斗剧》一文中说的,他们被吃定了。最后,“反占中联盟”唯有以“还路于民”为号召。

更有甚者,就是少数同样激进的爱国主义者。仗义每多屠狗辈是没错,我也很欣赏,起码比起上述两种人欣赏多了,但你不能用屠狗的方法对待人,不管是什么人。在某次蓝丝群众主动拆除路障的时候,有人用钳子砸打黄丝的眼睛,幸好打歪不然就瞎了;另一次蓝丝“撑警察”集会中,又出现了群殴女记者的事件。这种方法只能使自己更孤立,正如激进泛民冲立法会一样。

问题是,除了这些群众,根本缺乏青年的、自控的、追求社会改革的、有理有节而且真正爱国的群众力量。政府要么被群众运动围堵,要么发动己方民众,别无选择。

早在2012年末保卫国民教育事件失利之后,我就提出,群众对立非香港之福。我不着眼于社会撕裂、家庭不睦等等,真正的改革者从不掩饰自己的立场;我担忧的是群众运动必定走向两个极端,无法沟通,只能以一方消灭一方来结束,或者一起被时代淘汰,就像台湾一样。政府应该领导民意,而非放任民粹主义的斗争。不过当时我还不知道,政府早就支离破碎,特首手下无人。正如这次占中,就曝光了很多警察本身就是黄丝;警察尚且如此,其他部门可以想象。

今后,建制派将逐渐吸纳一些原来的温和泛民人士、接收其部分基本盘,也必定多少向之倾斜。那么,在立场上本来已经避谈爱国只谈爱港的建制派,只会更加“中立”,以保障既得的地盘;在路线上,基于温和泛民主要都是亲西方价值的“红脖子”,那么建制派只会比今天更加坚守偏右路线。

在这个意义上,马年没有胜利者。后之视今,占中事件只是序幕,在运动之中重新编配政治角色。占中宣告了反华、反中央路线的失败,但社会深层矛盾之上的政治面纱亦同时揭开,众神归位,展开另一种“左右分明”的斗争。

这“天地”原来就是“闹市海港、旧城窄巷”么?图为香港笼屋

在上述的发展形势下,一旦右翼、保守成了爱国主义唯一选择、左翼、改革成了本土主义的代名词,那将是建制派的最大失败。

说起本土主义,今年有两件大事也不得不提,一是小孩便溺事件,一是新界东北开发,都跟本土主义有关系。

所谓本土,更像一种农业时代的乡土情怀,听人说不说乡音,看人是不是老乡,话题离不开老祠堂。这真像香港,动不动就是“正体字”反简体,动不动就是香港人核心价值、狮子山下精神——不独反对派如此,建制派也一样。最近的建制派歌曲《同舟之情》就这样唱:“还有天地能前往,还有生命发光,腾跃于闹市海港,爱在旧城窄巷……”

这“天地”原来就是“闹市海港、旧城窄巷”么?

我一直认为,经历了漫长的殖民生活,对于一些香港人来说,回归中国只是回归“大中华”,不再臣服于英国,在这个语境中,中国只是一个文化传统象征,不具有现代民族国家意义。那么,一部分建制派、特别是民间支持者就认为特区政府这方面做得好,回归了跟没回归一样;反对派认为做得不好,回归了就不一样。

在这样的集体意识中,香港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和内地在产业和文化上结合和互补?前海、上海在吸引香港的本地资金,而香港本地的人,却走不出去——一来不愿走,二来想走也走不了。学债房债把人牢牢套死,去内地打工,5000块的月薪,填学债就去了一半以上。这连乌鲁木齐都不如,维吾尔小伙子积极进取维汉融合起码能多赚点钱。

所以我对前海、CEPA能够多大程度的解决香港问题,很有保留。正常情况下,人口在国内自由流动,没有语言文化的严重隔阂,那么资金的流动配合劳动力的转移,可以发挥最大效用。可惜香港的政制和文化,鼓励人口继续滞留这弹丸之地,眼睁睁看着本地资金流失,而这种资金流失,意味着最后一点开创性投资、安身立命的工作也成了浮云,以后除非是金融尖子,否则只好认命做服务业,年纪大了没有技术积累再下岗。简单地说,这是一国之内的“全球化”,一边是人口的温室,一边是资金的虹吸,剩下土地资本的垄断。

那么,如果占中的结果是建制派日益保守,反对派日益激进和反华,土地政策改革就是空话。别看黄丝青年老说要“重夺”什么,真正的“爱国爱港”人士才是必须“重夺”改革、甚至批判政府的话语权的人,但他们面对的,不只是反华的激进泛民,还有一些建制派背后的一片江山,殊不容易。

责任编辑:小婷
香港 占中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外交部回应布林肯:中方从来没有兴趣,不要疑神疑鬼

护栏被冲破!美国校园两派“开打”

加沙孩子感谢美国“挺巴”大学生:请继续支持我们!

李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西方媒体,看清你们了!”拜登“走后门”也没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