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维护非正义的“现状”没有意义,中国要的是“新常态”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8-10 07:44

沈逸

沈逸作者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视频/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大家好,本期的逸语道破我们继续讲台湾问题。由佩洛西窜访台湾引发的这一轮中美博弈的事件,现在越来越多的观点和声音开始使用这样一个词:“新常态”。

首先,我们看最新的演习方面的情况。今天引发广泛关注的是我们的海空力量,空军目视台湾的中央山脉,海军进入到海岸线11公里左右的位置。围绕这件事,台湾岛内一批观点相对比较客观中立、能够正确认识世界而不是蒙起头来自嗨的媒体人都在谈,台海新常态最重要的两个变化:第一,所谓的海峡中线没有了;第二,台湾当局声称的台湾所谓的“领海线”和“领空”没有了。

记得有一个评论节目的主持人讲的一句话比较到位,说大陆以前对台海主要是讲道理,是动嘴,通过国际规则、外交途径跟美国讲道理。而这一次佩洛西不顾中方的严正交涉和抗议,在台海其实没有什么突发状况的情况下进行这次恶劣的窜访,给“台独”分子送上一个在那十几个小时看上去无比巨大的礼包,但是大陆很快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事前发出的警告——玩火必自焚。

从博弈的角度上看,在演习进入到第三天的时候,有这样几个声音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第一,从实力的角度上看,根据现在展示出来的实力,两岸的军事力量已经不是一个可比较的量级,大陆对于台湾具有压倒性的军事力量优势,大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方式,以相对较小或者近似没有的代价解决台湾问题。现在,我们把这些演示一遍给你看。

第二,大陆对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的原则,对于捍卫自身领土和主权的意志和决心,已经无法被以一种扭曲和误解的方式展现在全世界面前。

很有意思的是,现在美国这边开始倒打一耙,说中方“反应过度”了。不管拜登政府对于佩洛西访问可能引发的大陆方面的反应有什么政治上的谋算,美国军方肯定是有过一些推演的。把白宫发言人的各种回应综合起来理解,可以看出大陆方面这次演习在规模、力度、强度等等诸多指标上,包括展现出的战法装备、战略能力等一系列要素,完全在美国的意料之外。

我个人认为,对于布林肯这样的人来说,如果大陆方面做出一个类似96年那样强度的演习,演习的场域严格限制在所谓台海中线的另一侧,导弹的降落和飞机的飞越不去触碰所谓的台湾“领海领空”,这就是他们原本认为应该是的样子。但是明显地,大陆表示我们没有这个兴趣,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台湾海峡即将进入新常态。

这个新常态就是大陆这边将越来越常态化地通过实力对“台独”,以及任何试图给“台独”以任何形式空间的力量明确地回应。这次佩洛西窜访事件,大陆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系统性回应:首先,一开始我们会以非常明确的、甚至在别人看来似乎有些过高的调门对这个事情进行定性,告诉你我不会坐视不理,我会采取行动,然后你完全不听,觉得能吃定我只是说说而已,然后去冲撞、表演,认为我会容忍,总体算下来觉得自己是得分的。

这种在台海搞事的阶段要翻过去了。因为中国不接受,我们非但有不接受的意志和心理,也有不接受的能力和实力。另一边,以美国为代表的力量肯定不希望进入这样一种新状态,因为这样一来它在这个地区曾经享有的行动空间和态势会发生一个急剧的变化。

所以这不是一个单一回合的游戏,而是一个系统的、策略性的博弈。美方现在给出的招数是声称要把里根号派过来,里根号究竟要来干什么,目前看布林肯说了一句话,“数周内”,具体哪一周,哪一天,谁也不知道。此外,他们说美国会“根据国际法给予的行动空间”在台湾海峡航行、飞越、运作——要拿联合国海洋法出来说事儿,说这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的权利,虽然美国还没有正式批准加入这个公约。

说穿了,美国认为的台海现状是什么?就是美国有权任性,有权凭借自己的实力肆意理解“一个中国”政策,而中国只能“理性”,只能接受,最多只能说两句,其他东西力度不能太强——想得非常美。

但不好意思,佩洛西访台不仅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一个缩影,也是中美战略博弈的一个缩影,我们要进入的新常态不仅是台海的新常态,也会是中美之间的新常态。

这两天还发生了一件事,美国按照外交上那套规则,把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叫到国务院,对他提出抗议,说中国在台海升级事态。秦刚的回应是,当场严正驳回——不认,也不接受,把美国方面的抗议推回去了。不仅秦刚这次推回去了,在金边会议上,王毅外长也没有和布林肯进行任何多边场合下例行的双边互动。

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表现出的新常态归根结底就是实力、认知和行为三个维度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实力方面,中美在不同的领域正在以不同的速率缩小他们间的差距。美国依然有优势,但这种优势不再是95、96年那种——大陆在搞演习的时候,美国的航母就猫在高雄,美国不担心我们行动,毕竟那时候我们用的还是GPS,北斗还没有起来——现在美国来了,就不得不退到拒止线之外,这就是实力。

在认知方面,就是所谓“我不要你认为,我要我认为”。目前中美在认知层面迟迟没有回到之前相对良性的互动轨道上,美方的认知扭曲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别不过那口气,站在美国的角度,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之后30年美国好像没犯啥错误,一路高歌猛进,为什么中国就追上来了呢,一定是我的错觉,我一定仍然强大无比,可以任性妄为。现在美国国内一帮为佩洛西叫好的所谓对华鹰派,多多少少还是遵循这种“老子天下第一,这个世界才正常”的龌龊心思。

这本质上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是一种必须要治疗的精神疾病。而治疗这种疾病的有效方式是对他们以精准的、有效的、没有办法自己骗自己的方式进行“震撼教育”。中方的行动性在提升,美西方国家很自然地将其归结为他们眼中的“邪恶的共产主义国家”,其实这不过是国际关系中的一般规律,跟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地位的变化是有关系的。

从1840年开始,我们是从国际体系的边缘向中心,底层向上层移动的。我们面临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探寻如何把自己由积贫积弱变得富有而强大的发展模式。但是国际体系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呢?这个体系是西欧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在全球扩张的体系,在这个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欧美的国际关系研究者发明了一套对应的知识系统和术语去描述这个体系的状态。

在这套术语体系中,欧美国家先天置于优势的位置,我们看到很多美方领导人和发言人的发言中各方面都讲所谓的“现状”——这是我看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古典现实主义经典中所讲的世界上分为两种国家,一种是“现状国家”,一种是“挑战现状国家”,这个概念看上去没问题,其实问题大了去了。

什么叫现状,在这个概念提出的上世纪3、40年代的现状就是,这里有一个“宗主国”,它下面有殖民地,宗主国对殖民地实行殖民统治。摩根所说的“挑战现状的是帝国主义国家”,那当时的殖民地国家反抗宗主国叫不叫“挑战现状”?岂不是成了,你,殖民地挑战宗主国——“帝国主义”;我,宗主国加强对殖民地的压榨,巩固现状——“负责任的国家行为”。

所以撇开对于“现状是什么”“是否正义”的讨论,抽象地使用“现状”,尤其是美国频繁地使用现状,布林肯这样的人说出“现状”的时候,美国喜欢的“现状”默认是什么?那就是美国的霸权统治,美国的霸权秩序。

不好意思,这样的现状我们是不接受的。因为这个现状是怎么形成的?是因为你的霸道和滥用你的实力。

在这一轮外交场域的博弈中,美方经常提到他们的众议院议长访问台湾是有先例的,仿佛睁着无辜的大眼睛说,“你看,我是一个海洋法国家,我好淳朴,我遵循先例。20多年前金里奇议长去过,你们没那么大反应,现在怎么反应这么大”——好天真,好无辜,好恶心。难道20年前我捅你一刀,你当时没有叫,现在我就可以再来一刀吗?不好意思,没有这个道理。

当然,最终国际关系中讲道理靠的是什么,是实力。这个实力不仅要有先进的武器,还要有可持续的来自内部的有效支撑,包括制度上的、行动上的一致性。后面的局势发展会变得比较微妙,对于我们来说,中美博弈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克服自己的情绪,保持自己的发展节奏,不要做没有意义的“意气之争”,在大政方针上支持中央政府的决策。

我们可以有各种讨论和表达,但也要防止被引导到一个错误的方向,就像岛内蔡英文,别的不说,她都在对台湾民众喊:“后面有大陆的心理战、信息战,不要乱发消息”——“台独”都明白的道理,我们不能连他们都不如。

当我们看中国的革命史,有高潮有低谷,有顺风局也有逆风局,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我们内部的一致性,这对于战略博弈,不管是两岸之间还是中美之间,都将会产生比较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戴苏越
中美关系 台海局势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有望实现沙伊复交后又一突破”

“5G、AI和棉花产业变革,帮新疆战胜美国制裁”

继续升级!威胁停学、惊现“狙击手”、学生占领行政楼

“中国制造2025已实现86%,证明美国制裁无效”

“不管枪支教育,却禁掉我谋生工具,这就是我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