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涤:谈创新(四),特斯拉做对的7件事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1-15 15:21

孙涤

孙涤作者

管理学博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

孙涤,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他曾直接参与了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建设银行的IPO。从实践到理论,孙教授治学不断,并常年关注企业创新。

观察者网近期连载了孙涤教授对创新的感悟。谈创新(一):乔布斯创的小奥秘》和《谈创新(二):先要学会“规矩”》中,孙教授更多从个人层面谈及如何形成创新思维。他将创新誉为“最委婉的垄断”。在本文中,以特斯拉为例,借用创始人之口,总结了7件“创新企业应该做的事”。

一位好友读了我对企业创新的议论,发来一段短评,深获我心,不妨转录如下。“创新从来稀缺,吾民吾国尤甚。在微观层面,个人自我放弃想象;在中观层面,教育不容人出头;在宏观层面,政府在鼓励负筛选。”点中了我在讲的要旨:在不该拘囚的地方规矩太多,在该有规矩的地方却无法度。原本难得的创新活动更加难产,更容易夭折。

“护城河”的合理元素,不只对于创新,重在于产权的保护,有着法律和制度的涵义。笔者的一个朋友,从上海出来留美,专攻生化制药,干出了一片天地,同时熟知两边的情况。他感叹说,国内这么许多年来,就没能开发出一种(真正的)新药!或许他是过激了点,但创新的严重缺乏却是实情。承他解释,国内不少大制药公司的老总跟他讲,即使我们愿意投个几亿甚至几十亿来开发新药,能吃得到创新的成果吗?竞争对手虎视眈眈,我们的创新一旦有了成果,就被他们低价攫取的话,我又怎么能够替人作嫁,难道通过创新来自杀不成

所以,根子原因不在个人的基因,是否具备创新潜质,而是当承担了风险、创新有了成果后,能不能够得到法制的保障?营建创新的“护城河”,需要政府和公权力介入,提供保护,将创新回报和“私有”有效地联接起来。缺少了法治的保护,个人行为的放弃创新,进而放弃想象,是必然的结果。

美国能走在创新的世界前列,并非水到渠成,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立国之后的一百余年,美国都在抄袭和拷贝欧洲的创新,假冒伪劣的产品充斥于市。晚近到了卡内基、洛克菲勒等巨头的工业时期,技术上靠的主要还是仿冒。例如,精钢的规模制造技艺和流程来自英国,石油勘探技术来自瑞典、裂解技术得自英国等等。就连摩根的金融作业,学的还是欧洲的模板。十九世纪晚期,美国确立起专利保护制度后,它的创新行为才破茧而出,有了迅猛的腾跃。今天美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创新企业所使用的资本不过GDP的0.5%,带来的收益却占到了GDP的21%,优势至为明显。

虽说人有好奇和探索的天性,社会的创新行为却主要属于文化现象,基因只是个潜在因素而已。这从美国取得成就的创新者的族裔就可见一斑。乔布斯、谷歌的两个创始人、雅虎的创立者,以及无数在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成功的企业家、专家、艺术家、演艺人是移民或移民的第二代。

我们以特斯拉汽车公司为例证。特斯拉本人来自塞尔维亚,开创出交流电的发电和输电的体系。目前美国的发电企业,多挂名为“爱迪生”,其实核心技术都是特斯拉首创,在西屋电气公司的协助下才畅行于世界。

特斯拉汽车创始人埃隆·马斯克

说到特斯拉汽车和它的创办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不得不提起皮特·泰尔(Peter Thiel)和PayPal(贝宝)。泰尔和埃隆·马斯克同属著名的“贝宝黑帮”(PayPal Mafia),是两个帮主,一个周瑜一个孔明。其间的“瑜亮情结”,被两人的结盟妥善化解掉了。他们曾是白热化竞争的死对头,后来明智地联手,走到一起。各自创立的公司在合并后,以泰尔小组开发的支付软件PayPal来命名。

泰尔的开创团队,最初有六人组成,其中的四个出生在外国,除泰尔本人出生在德国外,还有三个分别出生在前“共产主义”国家:中国大陆(Yu Pan)、乌克兰、波兰。最年长的泰尔是六人团队的头,才35岁,其余五个人更是小年轻,在23岁或以下。他们的创新生涯,多彩多姿,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介绍。

合并后的贝宝,核心是十三条好汉,2002年上市十一个月后被eBay收购,作价十五亿美元,令创始人斩获丰厚。由于不再适应大公司的文化氛围,不久纷纷离职,挟着巨大的资金声望,另辟新路,持续创业。被世人津津乐道的“贝宝黑帮”的近二十名成员,所开创的新创企业,除了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和特斯拉汽车,计有LinkedIn,YouTube,Yelp,Yammer,Palantir Tech,Kiva,Slide,Geni ……, 干得风生水起,而且市值都超过了十亿美金。他们还投资加盟了诸如Facebook,Pinterest,Friendster,Digg…… 许许多多创新企业,创造出宏大的社会财富,发展不可限量。

特斯拉汽车,目前很是拉风,它的股票节节蹿升,成为市场上的一个darling (对此在下不无保留)。特斯拉汽车带来的社会效应非常可观:和通用汽车相比,特斯拉汽车销售出不过几万辆,公司市值却超过了年销售额在百万辆的通用公司的三分之二。

特斯拉的成功创新,以泰尔的评述,是做对了几乎所有创新企业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个创业投资家,泰尔非常精明强干,他提出了企业创新的七个关注点,来判别和检验它们能不能长久成功。

1.你能否在技术上有实质性的大幅突破,而不只是小打小闹的改进?(工程技术问题)

2.对目标市场来说,你开创企业的时机是不是对?(时机问题)

3.你能不能营造起“护城河”,或说,在一个方兴未艾的市场里占有很大的份额? (独占问题)

4.你能否建立起一个创新团队?(团队问题)

5.你能不能够把开创出的新产品交付给客户,增进他们的价值?(销售问题)

6.你有没有能力长久地保持创新优势(比如10-20年)?(持续问题)

7.你能不能够保守优势,使他人无法染指侵害?(保密问题)

泰尔对特斯拉的评分是满分。他认为,特斯拉汽车的创新活动,做对了上述全部的七件要事。

前不久,特斯拉发布信息说,公司在零排放的清洁交通的实用半径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将推出的新款车,能持续行驰400英里,足以从旧金山开到洛杉矶。要是能同时解决充电时间和便利的问题,它要不成为人们的新宠也难。特斯拉车的设计很酷,加速奇快(电动引擎毋需吸入氧气,急速充分燃烧汽油以便产生爆炸性的动力,所以相对于内燃机要容易得多),这些都是卖点,但不是它技术大幅创新的要点所在。

特斯拉成功回答创新企业的第一个问题:能否在技术上有实质性的大幅突破而不只是小打小闹改进?在于它抓住了时代强烈关切的发展瓶颈,如何开发和应用新的清洁能源。如果你知道奔驰公司采用了它的电池和动力系统、丰田汽车购买它的引擎、通用公司成立研究团队专门跟踪它的创新做法、以及特斯拉被评为2013年度最佳车辆,你就不得不信服特斯拉在工程技术上的领先。

第二个判别的标准——对目标市场来说,开创企业的时机是不是对头?特斯拉汽车在把握创业的时机上,表现近乎完美。2010年初,特斯拉敏锐地抓住契机,从联邦政府的能源部拿到了4.6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和补贴,对一个新创企业,获得了极大的助力。

在第三个问题上——能不能营造起“护城河”,在一个方兴未艾的市场里占有很大的份额方面,特斯拉的表现非常抢眼。它抢占跑车市场,以超过十万美元的价格先推出Roadster。2008年至今,卖出不过区区上千辆,却赢得了声誉、研发的资金和风险投资家的信心;接着它又开发出比较便宜的S型房车,2013年卖出了两万部,从而扩大了市场。

第四个问题——能否建立起创新团队,埃隆·马斯克是技术和销售并重,他本人就通晓两个领域,敦促团队要以精英部队自命,要引领潮流而不是追随市场。这和乔布斯的风格如出一辙。

在销售问题上,能不能够把开创出的新产品有效交付给客户,增进客户的价值方面,特斯拉更是雄心勃勃。它创建自己的销售体系,不通过独立经销商来销售,而是直接掌控整个销售队伍,和汽车行业借手销售中介的传统很不一样。这样,特斯拉不但对建立和强化它的品牌有完全的掌控,能充分掌握客户的动态。而且对于长程发展,有望大幅降低销售的费用。

至于公司有没有能力长久(10-20年内)保持创新优势的所谓“持续问题”上,特斯拉汽车占有相当显著的优势。它在零排放的“清洁运输”行业领跑群伦,并以新创企业的劲头急速扩展。而且埃隆·马斯克其人领导组织力过人,创意非凡,一直牢牢掌控经营作业,把握企业方向。这些不但赢得了投资界的青睐,更赢得了消费者的心。特斯拉的品牌,规模在起步阶段,但已名闻遐迩。国内不少新贵老富,为了买到一台特斯拉的车,会长时间排队等候。就连我这样从不赶时髦的人,也会在街上驻足,去端详特斯拉的新款。

最后第七个问题——保密问题,公司能不能够保守优势,使竞争者无法染指侵害?特斯拉知道它的看家本事在电池,为此不但大量投入,而且严加看管得很牢。同时它又在技术的“护城河”上又加上了品牌和时尚的“护城河”。

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得到了大众的响应,很多人会为了拥有一部“绿色汽车”不惜高价购买。这对特斯拉在获取高利润的同时,将竞争企业挡在“护城河”外,不受他们的染指侵削,提供了切切实实的保障。

责任编辑:钟晓雯
创新力 科技创新 特斯拉 专利 知识产权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李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西方媒体,看清你们了!”拜登“走后门”也没躲过

“TikTok只是烟雾弹,美情报机构才无时无刻不在…”

获得军援后以色列不会违反国际法?美国多部门:不可信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