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再议中国卫星变轨与捕捉试验:不知道在干什么
来源:环球时报
2013-09-12 19:27
中国在今年7月发射的“一箭三星”及其之后的一系列试验引发了西方专家们对中国太空项目意图的猜测。11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再度报道了这些中国卫星的消息,称中国卫星在太空的活动可能是在测试太空捕捉能力,也可能是在发展反卫星技术,但“没有人真正知道中国在干什么”,并进行了一些牵强的猜测。对此有专家表示,卫星相互靠拢、对接活动并不罕见,美国、日本等多国都进行过相关试验,外界无须乱猜。
根据此前相关媒体的报道称,这三枚卫星分别是实践-15号,创新-3号和实验-7号,于7月20日由长征-4C火箭发射升空。其中实验-7号是空间机械臂试验卫星,而另两枚卫星的任务则未说明。当时中国航天官网的消息称:“CX-3课题组攻克了卫星在空间惯性定向姿态下对地进行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国内首个实现空间惯性定向姿态的数传分系统;SY-7课题组攻克了载荷数据的多信源高速实时图像压缩技术和多信源数据实时高速复接技术 ”,并称“空间机械臂卫星上装有空间机械臂,它先抓着小卫星将其释放,然后追踪并择机抓回小卫星 。”
卫星发射后,据美国NASA的记录,试验7号和创新3号卫星在7月20日发射当天晚间进行了分离试验,随后两者距离逐步扩大到2000米左右稳定编队飞行,8月6日晚间11时左右,两枚卫星迅速靠近,距离缩减到0。他们推测这是中国首次空间机械臂卫星捕捉卫星试验。随后,在8月9日,两颗卫星再次分离。次日,它们再次进行了轨道交会和捕捉试验。
7月20日,长征4C火箭“一箭三星”的发射现场
国产太空机械臂
当时,一些观测近地空间卫星的研究人员在个人博客中公布了中国卫星演习的信息。据他们的消息,其中一颗卫星在8月16日降低了自己的运行轨道约93英里(约合149 .67公里)。随后它改变方向,并向另一卫星靠近。据悉,这两颗卫星距离只有100米。研究人员当时猜测这可能是一场军事演习。
对此,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1日称,“没有人真正知道中国人在干什么,所有一切都只是推测”。
英国射电天文学家鲍勃·克里斯蒂专门追踪俄罗斯和中国卫星,他撰文称,在中国今年7月发射3颗卫星后不久,已知其中一颗装备一个机械臂,用于捕捉其他卫星,“这个工具可能预示着武器注定要登上中国最大空间站,后者预期在2020年或此后不久发射”。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全球安全研究中国项目主管格雷戈里·顾克冈表示,3颗卫星升空时,中国媒体专门讨论“空间碎片观测”、“机械手臂操作”以及测试“空间维护技术”。他说:“这暗示该使命一个可能的项目是试验性收集空间碎片。”
还有人由此推测,中国正在测试可能的反卫星技术。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空间安全项目负责人迈克尔 克雷庞表示,中国和美国正在进行卫星紧密靠近试验,这两个国家都已证明具备反卫星能力。太空政策分析人士史密斯称,2007年中国的反卫星试验很成功,目标卫星被摧毁,但也导致产生超过3000块空间碎片。
根据美国NASA提供的数据绘制的中国首次空间机械臂捕捉卫星试验示意图
美国“探索频道”网站称,未经说明的卫星进入轨道运动、讳莫如深的有效载荷、测试潜在的反卫星技术和没有官方解释,这听起来像下一场詹姆斯·邦德冒险的剧情。但这不是007电影,而是让西方感到吃惊的中国卫星。报道称,从表面意义来看,中国可能正致力于发展和平的减少空间碎片技术,也许“试验七号”奇怪的移动显示出轨道碎片回收技术的发展。但令人担忧的是,“硬币还有另外一面”。
“探索频道”网站称,在军事战略中,太空是终极“高地”,所以中国“挑衅性”举动明显产生大量担忧,这毫无疑问也是美国进行反卫星试验的动机。2008年,美国反卫星试验以失控的USA-193卫星为目标,成功击落了它,而且没有造成过多的轨道碎片。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空间安全项目负责人迈克尔·克雷庞说:“主要大国可以加强破坏卫星的竞争,它们也可以形成默契抑制竞争,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中国也能选择。”
对于西方的“担心”,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专家11日告诉《环球时报》,即便按照美国媒体的描述,中国卫星进行的太空变轨和相互靠拢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他解释说,卫星在太空中相互靠近进行技术验证很常见,例如日本的两颗卫星就曾相互靠拢,最终成功实现交会对接。美国也曾利用两颗靠拢的卫星进行在轨加注燃料试验。这名专家还说,至于西方所谓“担心中国利用这些技术发展反卫星能力”更是牵强。例如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研究通过同步轨道卫星的机械臂将处于地球轨道上已经失去工作能力的报废卫星相关零部件回收,这也可看做是一种反卫星能力。按照西方这种逻辑,是否更应该为美国军方的做法拉响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