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森林大火蔓延 盘点协助监测澳洲山火的中国卫星
来源:人民网
2013-10-24 13:01
10月17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发生大面积丛林大火。该州中西部、南部地区面临大火威胁,利斯戈、卡姆登、纽卡斯尔及蓝山等地火势失控,均已发布紧急预警。
火灾发生后,应澳大利亚方面要求,中国立刻调动多颗高分辨率卫星监测火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在提取灾区历史归档数据的同时,紧急安排高分辨率卫星在灾区上空执行成像任务,于24小时内便获得了灾区的最新影像资料并提供给澳方。该中心透露,自19日以来,他们根据澳火灾情况迅速编制观测计划,开展火灾监测工作,并将相关数据提供给澳方使用。截至23日上午,已向澳方提供灾前卫星数据6景、灾后卫星数据11景,共计17景。
大火中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丛林
这已是中国卫星第二次“驰援”澳大利亚林火救灾。在2009年澳大利亚暴发山林火灾时,中国有关机构就曾连续45天为澳方提供卫星影像数据。在本次成像任务中,我国利用了“资源一号02C”、“资源三号”、“高分一号”、“实践九号”等卫星,实现了对澳大利亚火灾重灾区目标的详查,对火灾灾区进行持续动态跟踪监测,为澳大利亚的火情监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一起来盘点一下这4颗协助监测澳大利亚山火的中国卫星。
“资源一号02C”卫星
2011年12月22日11时26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资源一号02C”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该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是一颗填补中国国内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空白的卫星,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等领域。
2011年12月22日,“资源一号02C”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资源一号02C”星设计寿命3年,搭载有全色多光谱相机和高分辨率全色相机,主要任务分别是获取全色和多光谱图像数据。其全色多光谱相机分辨率的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照片上辨别出的地面目标的最小尺寸)达到了10米级别,高分辨率全色相机的空间分辨率达到2.36米。
“资源一号02C”星
“资源一号02C”卫星是根据国土资源主体业务需求定制的第一颗国产高分辨率业务卫星,极大地缓解了国产高分辨遥感数据的断档问题,大幅提高了国土资源调查和监测水平,有效支撑资源环境遥感调查监测业务运行。
“资源一号02C”星拍摄的美国亚特兰大地区图像
据了解,“资源一号02C”星获取的数据可以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土地资源调查,矿产资源调查,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这颗卫星还可以在城市规划,林业资源调查,以及环境农业等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本次澳洲大火中,“资源一号02C”星在第一时间投入了任务,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资源三号”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自主的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2012年1月9日,“资源三号”卫星与一颗卢森堡小卫星一道,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资源三号”发射升空
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研制立项的请示,标志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的正式启动。在研制过程中,卫星工程人员坚持自主创新,突破了遥感卫星诸多技术瓶颈,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第一次实现我国遥感卫星做到多角度、多光谱综合立体成像;第一次实现我国超高码速率遥感数据传输;第一次使我国卫星遥感图像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资源三号”卫星通过采用整星三级自主控制体制等技术,将卫星设计寿命由3年提高到了5年,大幅提升了我国对地观测卫星的应用效益。
“资源三号”卫星构型图
“资源三号”卫星的空间分辨率达到了2.1米,可对地球南北纬84度以内的地区实现无缝影像覆盖。以往的航空摄影受天气因素影响很大,比如有雨的天气就不能拍摄,导致一年成像面积只有70万到100万平方公里。“资源三号”卫星为解决这个矛盾,利用回访功能,可避开受天气因素影响的区域而选择其他拍摄地方,最终生成可量测的实体模型,同时也实现了影像加工和整理的整体数字化。
该星的使用打破了我国因原始测绘影像资料贫乏需广泛采购国外商用卫星影像数据的局面。“资源三号”卫星在卫星发射升空之后的在轨测试结果表明,卫星系统功能和性能全面满足研制要求,关键项目性能优于指标要求,获取的影像清晰、精度稳定,经地面几何检校,定位精度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高分一号”卫星
“高分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该星突破了高空分辨率、多光谱与大面积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大量关键技术,被称为“太空千里眼”。该星于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顺利发射升空。
“高分一号”卫星与运载火箭在发射塔架进行对接
“高分一号”卫星还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作为国家确定的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由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牵头实施。该专项的实施,全面提升了我国自主获取高分辨率观测数据的能力。“高分一号”卫星使用的高分辨率全色相机与“资源一号02C”星的相近,但高分一号卫星又在其基础之上增加了高分辨率多光谱成像能力:除了黑白照片,高分一号卫星下传的彩色图像空间分辨率达到8米,这已是目前国内运行卫星载荷中的最高水平。在本次澳洲火灾中,“高分一号”卫星就充分展示了其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高分一号”卫星
“高分一号”卫星其最突出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实现了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完美结合。时间分辨率指的是重复观察同一地物所需要的时间,在一般情况下,相机的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相互冲突,通常需要以牺牲一方来保证另一方的领先水平,而“高分一号”卫星则在这两点上实现了一个最优组合。“高分一号”卫星可以使用多台宽幅多光谱相机,通过多角度拼接视场,从而实现较高分辨率的大视场成像。只需4天,高分一号卫星就能把地球完整地看上一遍。
高分一号拍摄的上海影像
值得注意的是,“高分一号”卫星是我国首颗设计、考核寿命要求大于5年的低轨卫星。“资源三号”卫星的设计寿命是5年、考核寿命是4年。而高分一号卫星的设计寿命达到了5年,其考核寿命更是达到了5年~8年,这无疑创下了一个全新记录。这意味着“高分一号”卫星的飞轮、陀螺、地球红外敏感器等活动部件工艺技术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卫星所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也有了提升。
“实践九号”卫星
“实践九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负责研制,是中国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首发星,也是国防科工局“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的民用航天科研工程。2012年10月14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实践九号A/B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实践九号”卫星发射升空
“实践九号”由A、B两颗卫星组成,用于在轨验证中国卫星发展急需的新原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其中,“实践九号”卫星A星搭载有一台高分辨率多光谱相机,空间分辨率为全色2.5米/多光谱10米;B星搭载了一台分辨率73米长波红外焦平面组件试验装置。
“实践九号”两星上的设备均为我国光学成像有效载荷技术试验项目的组成部分,图像数据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农业、林业、水利、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满足用户对高分辨率数据的迫切需求。“实践九号”之所以设计有两颗卫星,一方面是因为两颗卫星各自承担着一部分试验项目,另一方面是因为两颗卫星要联合起来,共同验证在轨编队飞行的关键技术,通过两颗卫星的协同工作,起到“1+1>2”的效果。
“实践九号”拍摄的美国德克萨斯州某地区
“实践九号”卫星自今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据国家国防科工局介绍,经在轨测试表明,“实践九号”卫星平台、星上试验载荷系统、地面应用评估系统工作均正常,功能和性能可以满足研制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