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逸如:城管小贩“旋转门”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4-23 05:49

唐逸如

唐逸如作者

《社会观察》记者,复旦新闻系新生代

王胜浩今年46岁,安徽泾县人。

年轻时当过兵,复员之后一直在当地的工厂打工。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倒闭,王胜浩没了工作。在上海奋斗的老乡此时给他来了电话:“你愿不愿意到上海来当城管?”

王胜浩说,他当时对城管这份工作并没有什么概念,但他想着,来上海说不定能长点见识。2008年2月,王胜浩来到上海,应聘静安区城管大队石门二路分队的城管协管员。在顺利通过了体检和面试之后,王胜浩领到了协管员的工作制服,正式上岗。

1997年,中国第一支城管队伍在北京市宣武区成立。当时,因为城市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堵塞、摊贩经济等问题突出,而其执法权又分散在环卫、交通、工商等部门,为了加强执法的效率,依据《行政处罚法》中“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城管部门应运而生。

城管制度至今已运行十六年,这期间中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城市在不断扩张,而城管的职责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速度,很多大型城市的城管部门都采取了聘用协管员的方式进行管理——通常他们被称为“临时工”。

王胜浩就是“临时工”中的一员。他们是城管队伍中数量最庞大、地位最低的一群人。在许多关于“城管打人”的媒体报道中,他们与街边小贩水火不容。但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城管”只是一份糊口的工作,甚至有时候他们自己就是城管的执法对象。在他们日复一日的巡逻、与小贩“扯皮”的过程中,城市也在“整洁”与“便捷”之间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白天城管夜晚小贩

应聘成功的第二天,王胜浩就上班了。与他签订劳动合同的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除了王胜浩之外,还有20多个人和他一起被录用为城管协管员。

每天早上七八点钟,王胜浩穿戴整齐,到公司向“小队长”报到。每人会被分配一段100米长的路段进行巡逻。具体的范围则是从石门二路开始,穿过南北高架桥,沿着整条新闸路,直到西藏中路。

王胜浩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巡视。这一段新闸路上大多是卖冷冻设备的店家,由于门面小,不少店家都占用人行道堆放物品。这些违章摊点,就是王胜浩和他的同事们需要重点纠察的违章行为。

一些城管协管员在夜晚变身为练摊的小贩

王胜浩记忆深刻的是在新闸路上有一处空地,有一家专门修理电动车的摊位在此经营多年。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张板凳和一些工具,后来店主慢慢地搭建起了塑料棚。到王胜浩去整治的时候,这家店主已经把棚子的材料从塑料换成了铝合金,把这块空地完全当成了自己的门面。王胜浩说,这样的违章建筑,肯定是要拆掉的。

除此之外,管理流动小贩也是另一项重要的内容。常常有些流动的小贩骑着三轮车,就在路口摆摊。碰到这样的情况,王胜浩上前劝阻他们:“这里不能摆摊,你到巷子里面吧。”

新闸路两旁的门面宽平均为3米,100米的距离就有30到40家门面,再加上流动摊贩,巡视一次需要耗时近一个小时。

如果没有联合执法行动,每天巡视七八圈之后,王胜浩就可以下班了。下午五六点钟,王胜浩脱去自己的城管协管员队服,回到和老乡一起租住的出租屋内——一间沿街门面房的二楼,由于空间狭小,租客们用木板又隔了一层楼,王胜浩就生活在“三楼”——他拿出自己从批发市场买入的上百张光碟,一摞摞码好摆在三轮车上,转身成为了夜幕下的小贩。

王胜浩解释说,自己当城管协管员的收入并不高。每个月只有1800元工资,最多还有50元手机话费的补贴——根据规定,协管员没有执法的权力,当遇到不听劝阻的对象时,王胜浩们就用手机联系“小队长”,“小队长”再通过对讲机找到有执法权的城管队员。

在夜间,王胜浩的活动范围是在靠近北京西路的泰兴路上。他从批发市场进一张光碟2.4元,再以5元的价格卖出。生意好的时候,一晚上的收入能有200多元。

不过,大部分时间王胜浩的运气都不怎么好。泰兴路的管理相当严格,每一段路口都有监控摄像,就算到了晚上,城管也不休息。每当城管来执法的时候,王胜浩就像其他小贩一样,即刻收拾物品逃往小巷里的居民区。尽管如此,王胜浩的光碟还是被城管收缴了好几次。

王胜浩说,自己是个老实人,光碟被城管收走了,他不吵不闹,自己“认栽”。事后,他再通过其他途径,想办法把光碟“捞出来”。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暂扣王胜浩物品的城管支队就是他“打工”的石门二路城管支队。王胜浩自嘲:“我白天是城管抓别人,晚上自己却要躲城管,想想确实觉得很好笑。”

卖光碟两个月之后,王胜浩“金盆洗手”了。他说,那段时间因为临近奥运会要开幕,管理特别严格。而泰兴路比自己所管理的新闸路离繁华的市中心区域更近,就连晚上,城管都要巡查好几次。眼看着卖光碟实在赚不了几个钱,王胜浩就安安心心当起了城管协管员。

理解与沟通

城管协管员的这份工作,自然少不了和人起冲突。几乎每天,王胜浩都会碰到不听他劝阻的商贩。

“我一直放在这里的,从来没人管过我,为什么我要搬走?”

“别人也放在外面的,我为什么不能放?”

“你们要检查的时候我可以搬走,不检查的时候我不会搬的。”

……

类似的讨价还价每天都在上演,商户们也都知道城管协管员没有权力没收东西,因此态度更加强硬。“他们都说我们是黑猫(指正式的城管队员)的狗腿子,”王胜浩无奈地表示,“这是他们不理解。”

王胜浩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的好言相劝,如果实在没办法解决,他再找自己的上级,王胜浩说自己“绝对不会打人”。

平常上网的时候,王胜浩也会关注一些“城管打人”的新闻。不过他怎么也不能把这些新闻和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每次都是“求着”这些店主把违章物品收走。“可能每个人的脾气都不一样。”王胜浩最终总结出了这个原因,“不过,打人总是不对的。”

而来自农村的出身以及小贩的经历,让他对于执法对象也多了一些同情。他觉得,自己和摆摊的小贩都是“找口饭吃”。到后期巡查的时候,王胜浩已经总结了经验,他看到小贩们正在做生意的时候,一般都不会上前制止,而是到前面几家巡视。

王胜浩说,自己就是摆小摊的,如果在做生意的时候有城管过来,自己肯定也不高兴。“我的想法就是大家换位思考一下”,王胜浩说。

有时候王胜浩也会和商贩们拉家常。“我说,我也是农村出来的,知道你们外出打工不容易。但是新闸路是属于比较繁华的路段,管理严格,你们到菜市场或者小街小巷里面去,我们就不管你们了。”

这样几个月下来,王胜浩和商户之间彼此熟悉了,也互相客气了不少。到了夏天最热的时候,有些商家看到王胜浩在路上巡视,主动招呼他进来吹空调或是喝点水。王胜浩觉得,人都是感情动物,“商贩们知道我们辛苦,也会体谅我们”。

这份城管协管员的工作,王胜浩一直做到2008年10月,后来因为家中有事而离开了上海。回想起这段经历,他说,其实我是挺喜欢城管这个工作的。(应采访对象要求,王胜浩为化名)

责任编辑:隆洋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