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下属恐怖主义组织攻占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 与叙利亚反对派合流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4-06-11 10:30

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北方重镇摩苏尔9日夜间被一伙反政府武装分子攻占,让这个经历了10年战乱的国家进一步面临分裂之虞。或许伊拉克国内的武装冲突已经让人们习以为常,但这次的事件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格外担忧,因为这伙反政府武装分子,不仅自称是基地组织的分支,也是叙利亚反对派的主力之一,据估计成员超过万人。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叙伊两国逊尼派极端组织合流,建立了所谓的“伊拉克及黎凡特伊斯兰国”,正在把中东恐怖主义活动带入一个跨国界的新时代。而在萨达姆、卡扎菲、阿萨德等泛阿拉伯主义政权式微的今天,中东更是面临着回到逊尼派和什叶派宗教混战状态的危险。

“基地”武装分子攻占摩苏尔

伊拉克北方一夜沦陷

据外国媒体10日报道,伊拉克官员表示,反政府武装组织已经完全占领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安全部队已退出该市。

9日夜间,数百名持枪武装分子对巴格达北部350公里处的摩苏尔发动了袭击,当地警察和作战部队进行反击。武装分子先后控制了城市内的政府办公场所、监狱和电视台,并占领整座城市。随后,武装分子又攻占基尔库克省几个地区和萨拉丁省两个地区。

一名内部官员表示,摩苏尔已经不在国家的控制范围内,现在任由武装分子摆布。这已经是继巴格达附近的费卢杰之后,今年第二座被反政府武装控制的重要城市。

摩苏尔被反政府武装占领后,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当天宣布在全国实施最高警戒,同时呼吁议会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恐怖组织威胁。

马利基说,政府已决定为人民提供武器,协助他们对抗激进分子。他透露,政府已成立一个特别的危机小组,负责展开招募志愿军和为他们提供军备的事项。

伊拉克议长努杰菲随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伊拉克议会将在12日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同一天,有28名土耳其卡车司机在摩苏尔疑遭武装分子绑架。有消息说,他们是在从土耳其跨境为摩苏尔一座电厂运送发电用油的途中被绑架的。土耳其官方正在核实这一消息。

摩苏尔居民驾车逃离家园

跨国界的恐怖组织

摩苏尔是尼尼微省(Nineveh)省会,该市落入武装分子手中,使一场横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宗派冲突更加严重。

近日来,反政府武装对尼尼微等5个省发动袭击,杀死了数十人,并不断讽刺伊拉克安全部队的不堪一击。伊拉克国会议长纽贾菲10日称:“尼尼微省已完全落入激进分子的手中。”

据报道,占领摩苏尔的是属于逊尼派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的武装。

在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占伊拉克人口少数的逊尼派认为自己在什叶派(Shia)主导的伊拉克政府治下被边缘化,一直游离于叛乱的边缘。但导致局势急剧恶化的,还是3年前爆发的叙利亚战争,“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就是在这场战争中诞生。

伊拉克政治地图:库尔德人、逊尼派、什叶派长期对立

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是奉行泛阿拉伯主义的民族联合政府,而其反对者成分复杂,既包括亲西方的世俗自由派势力,也包括了不少极端伊斯兰主义者。作为叙利亚反对派主力之一的“叙利亚救国阵线”,就是一个逊尼派宗教极端组织。

“叙利亚救国阵线”的活动并不限于叙利亚国内,而是把原本就国界模糊的边境地区作为了自己的大本营。此前土耳其方面就多次抱怨叙政府军跨境打击反对派。

2013年4月,“叙利亚救国阵线”与“基地”的伊拉克分支、逊尼派武装组织“伊拉克伊斯兰国”宣布合并,成立了所谓“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公开宣誓效忠“基地”组织,被美国列上了恐怖组织名单。不过“基地”方面曾于今年初表示与该组织无关。据估计,该组织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都有数千名武装分子,总人数上万。

黎凡特是一个不精确历史地理名称,大体指地中海东部沿岸,包括现在的叙利亚、巴勒斯坦、以色列、黎巴嫩、约旦以及附近部分地区。这显示出,该组织的活动范围正在朝着整个中东地区扩散。

今年1月2日,该组织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制造了一起自杀式汽车炸弹爆炸事件,造成至少4人死亡、70多人受伤。紧接着,1月4日,该组织攻陷伊拉克重镇费卢杰(Fallujah)。甚至车臣匪徒Abu Omar据称也是其分支。

在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不仅与叙政府军作战,还因为争夺地盘,同原先并肩打仗的叙自由军(ASL)、圣战者军(l'Armée des Moudjahidins)打得不可开交。

 

国际社会表达担忧

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当前的局势纷纷表达关注。美国称目前情况“非常严重”,表示高度关切。美国警告,武装分子占领大片地区,对整个地区构成威胁,并呼吁各政治团体合力对抗伊拉克的敌人。

白宫发言人厄尼思特称,以“最强烈的措词”谴责伊拉克好战分子,并呼吁领导人采取进一步行动处理悬而未决的问题,确保顾及所有伊拉克人的利益。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在声明中表示:“这应该很清楚,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不仅是威胁伊拉克的稳定,也对整个地区构成威胁。”

她强调,美国支持“强有力的协调一致响应,以逐退此次侵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并呼吁政治领袖团结一致面对威胁。

阿拉伯世界团结难实现

不过,中东国家真的能联合起来对抗恐怖主义吗?

今年3月,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之间曾爆发一场口水仗。伊拉克总理马利基3月9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公开点名指责沙特和卡塔尔支持伊拉克国内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恐怖活动,特别是支持在伊拉克境内反抗什叶派政府的逊尼派恐怖组织。沙特方面对此愤怒回击。

其实,外界对于沙特王室支持逊尼派极端势力的支持由来已久,这也反映出中东国家之间日益激化的矛盾。

过去数十年中,以萨达姆、阿萨德、卡扎菲为代表的阿拉伯政治强人,曾一度谋以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为理想,以反对西方和以色列为手段,把历史积怨严重的阿拉伯世界凝聚起来。但随着这些政权先后衰亡,以及沙特等奉行传统宗教意识形态的石油输出国崛起,中东的面貌正在发生转变。

2011年爆发的叙利亚动乱,就已经完全蜕变为中东各方势力操纵的地缘政治游戏。沙特、卡塔尔等国为了打击伊朗什叶派政权,甚至与以色列组成权宜同盟,煽动和利用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教派冲突,力争通过“政权更易”,消灭伊朗在本区的主要盟友——叙利亚阿萨德政权。

基地组织的重新壮大,也就毫不奇怪了。沙特人本拉登创立的基地组织,所奉行的正是沙特王室崇奉的逊尼派瓦哈比教派原教旨主义。叙利亚政府方面就多次指责,基地组织获得了来自沙特官方的支持。

由此,阿拉伯近年爆发的民主运动迅速地演变为教派冲突,并且进而把恐怖主义的阴影带回了中东。

责任编辑:张广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卢卡申科:西方曾利诱我们,但我们没有背叛中国

阿桑奇出庭认罪,庭上称“美国宪法本该保护我”

他边夸边炒作:中国人非常出色,他们通常说到做到

带着月背“土特产”,嫦娥六号平安到家!

美方明说了:需要中国学生来学人文,印度学生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