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骄:还好只是试衣间,想想营销号干过的事就害怕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7-16 14:46

天骄

天骄作者

IT行业分析师

仅仅一天时间,三里屯的那间试衣间就成了北京的新景点,不少人甚至不顾烈日炎炎赶过去,只为能拍照留念下。对于食色男女来说,性始终是一个既略略羞涩又能成功挑逗热点的话题,所以“不雅视频”总能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刷爆朋友圈。

当然,也有人很快质疑这不过是优衣库的一次成功营销,还顺便让一众品牌跟着来了次文案风暴,拽着优衣库小电影的尾巴借机揩把油,成功地把自己再宣传了一遍。按道理来说,中国网友身经百战,见惯了各种奇葩营销手段,只是这种触犯节操和法律底线的营销,还是让大家吃了一惊。

试衣间火了,优衣库也火了

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不是营销啊?

凭常识,自拍这类小视频,角度都不会太好,露脸更是困难,手机在手上拿着不说,就是放到台子,要拍好角度也不容易,所以只好借助试衣间里的镜子——嗯,经以上技术鉴定,这段视频人为的痕迹颇为明显。

再仔细分析视频的上传时间,不是早上不是中午,而是大半夜里,无数夜猫子两眼放光暗自叫爽频频转发。而当第二天你一觉醒来,这段视频已经攻陷了各个朋友圈。接下来,将有整整一天的时间供“自来水”完成传播扩散,各网络营销号也迅速模仿学习,段子手们卯足了劲儿刷流量,然后人肉搜索开始跟进,进一步刺激网民的窥探欲望,大家不仅忙着求种子,也忙着求更多爆料。

事已至此,尽管优衣库显得有些无辜,也不得不出面解释清楚了。好在解释来得也不算晚,早上十点多就发布了公告,声称这不是营销!这不是营销!这不是营销!(重要的事情帮它说三遍),但网天恢恢,大家此时正高度亢奋,哪里还听得见有人击鼓鸣冤?就算听到也无人相信:你说你不是营销,我就信了?这个时候发声明澄清,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不过优衣库的试衣间还真有故事。早在去年,优衣库就在搞虚拟试衣间,谁都知道优衣库的网络营销搞得好,2014年“双11”天猫购物狂欢节上的销售冠军可不是浪得虚名,那么为了推销虚拟试衣间,营销部门想搞个大新闻也说不准。

看来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视频种子已人间蒸发,图片也已面目全非,可是“优衣库”三个字已经牢牢霸占了搜索排行榜前排位子,拽都拽不下来。其他品牌也不甘示弱,借机揩把油,唯独苦了淘宝和京东:我们没有试衣间啊!!

在这条传播链上,我们都是其中一环

互联网热点,其兴也勃焉亡也忽焉,但优衣库试衣间毕竟来过,也成功地惊起了一滩鸥鹭,而且朝阳群众和警方都已经出动,看起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里就必须提到微博、微信流行的自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方式了。假设,注意我说了是假设,假设这件事情是一次营销事件,我们来看一下它的传播途径和利益链条。

首先,是实体企业的传播需求和利益驱动,公关公司或者广告公司策划方案。这里有一个竞争关系,谁的方案眼球吸引度高,传播效果好,谁的方案就会被采纳。而在这种竞争中,往往是向下比烂,贴着公众审美底线的下沿,利用恶俗和恶搞来博眼球。在这个逻辑中,色情内容自然是选项之一。

而实体企业为了转嫁责任,会实现承诺付给公关公司或者广告公司巨额佣金。因为是公关公司顶包承担了责任,实体企业只求传播效果,最后出了问题,只需发个不疼不痒的公告,照样可以闷声发大财。

公关公司接下来的一环,就是微博微信营销号和所谓的大V,这中间可能还会有各种经纪代理。这些人等于是公关公司的分包商,靠传播信息从公关公司拿钱。但这些人利益是独立的,找他们的不止一家公关公司,他们的竞争力是粉丝数,虽然很多是买的僵尸粉,但公关公司照样可以作掩护骗实体企业给钱。一边有钱赚,一边借机推广传播自己的账号吸引更多的粉丝——在双重利益的驱动下,这些人对传播无底线的新闻也往往很有热情。

即使是在不拿钱的情况下,这类营销号及大V也会发一些利于吸粉的东西,譬如某市发生冲突了,某县绑架小孩了之类耸人听闻的事情。只要是容易传播的谣言,他们来者不拒。有转发,有传播,广告价格就可以开的更高,粉丝就可能吸引的更多,下次就可以开出更高的价码。

而营销号的传播是逐级的,大号传播了,小号同样有转发求粉丝、求关注的需求,也会跟着转,然后这些人的粉丝再接着转。就这样,一圈一圈如同水波涟漪一样扩散出去,公关公司拿了钱挣了名,营销号拿了钱加了粉,给未来更高的收入打下基础,民众狂欢一两周,然后开始下一轮。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从公关公司到营销号再到民众的传播会自发生成热点,引发网络媒体的传播,譬如各种首页新闻、弹窗、推送,最终传统媒体、网络门户都会统统进入,一条仅仅只有一分钟的视频几乎把所有传播媒介都牵扯了进来,大家在这其中各取所需,欲罢不能。

依法整治,让机会成本高于收益

如果说,玩坏了整个传播网络的不雅视频只是由公关公司推动的商业策划,就能让大家干一天吃一年,在这个“榜样”的影响下,而那些所谓的营销号和大V们就很有动力制造类似的事件,也会自发推动一些事情来增加影响力,为未来的业务抬高报价。这就很容易出现谣言,而谣言所引发的社会反应往往是巨大的。从公共管理的角度上看,公关公司、营销号和大V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常常让整个社会付出高昂的成本。

譬如,某个营销号听说某地桔子有虫子,发张PS的照片,然后其他营销号会转发这类容易传播的谣言吸粉丝。通过大号、小号、普通人、网媒、传统媒体的传播,最终就会影响该地桔子的销量。尽管这可能只是一个谣言,但轻轻松松就可以让某地的农民收入降低,农民收入降低,孩子可能就没有学上,老人可能就无法赡养,靠这一园橘子为生的这家人生活可能就会陷入困顿,以橘子为支柱产业的地区经济可能就会出现下滑……

而这种传播往往是没有追责的,反而营销号增加了粉丝,可以在下次商业谈判中要更高的价码。为了一个人1万元的收益,可以坑到10000人1亿元的财富,这才是目前这种传播模式的可怕之处。而如果是公关公司推动的,那么在互联网媒体时代,厂商只要花点小钱,就可以给大众洗脑,这也是很可怕的。

当然,监管部门也早已看清。想必大家还都记得2013年夏天的那一场集中整治,但这种临时性的打击并没有触及到“谣言经济”的利益链条和传播链条。其实,法律也早有规定,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出现含有淫秽和色情内容,一旦发现,可处20万至100万的罚金,认定情节严重可吊销营业执照。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不雅视频同样违法。根据我国《刑法》对传播淫秽物品案的有关规定,向他人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传播范围达三百至六百人次以上的,可立案追诉,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既然有法律,无论涉及到谁,策划人、制作人、传播人,一律依法整治、依法处理即可。否则的话,以社会风气、道德底线为代价的“恶俗营销”、“谣言经济”就只会愈演愈烈。今天是试衣间,下一次又是哪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优衣库 网络谣言 营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