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特萨拉·卡马特:“印度制造”向中国取经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3-15 09:43

瓦特萨拉·卡玛特

瓦特萨拉·卡玛特作者

印度商业报纸《Mint》财经专栏作者

自去年(2014)年底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启动 “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计划以来,这一计划就成为了最具争议性的话题。印度已经具有一种韧性十足的国内消费驱动型经济,也经受住了全球经济衰退的逆境,或许,此刻向中国等国家取经,集中发展本国制造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显得恰逢其时。

“印度制造”会是一个切实的想法吗?一般人起初觉得这一规划好高骛远,而产业经营者则无法确定政府是否有能力实现愿景。基础设施瓶颈、政策僵局以及通关障碍早已让印度落后于其亚洲竞争者了。

但在2月最后一天,印度联邦预算案出台了一套明确以国内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战略。在印度财政部长阿伦·贾特里的财政预算案演说中,“印度制造”这一词组出现了大约10次,而“制造业”一词则出现了不下13次。

莫迪提出“印度制造”概念,形势和神色一样严峻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预算案的中心计划是以公私合营的形式来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此举不但能带来收益,还能盘活停滞两年多的投资,使其按周期正常运作。

众所周知,在亚洲两个大国印度与中国之间,后者有条不紊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成就足以让诸多发达国家汗颜。相形之下,印度薄弱的基础设施网络,不论是港口、机场还是公路、铁路,一直以来都饱受诟病。新政府为基础设施拨出了史无前例的高额预算,主要投入在公路建设上。在外围运输物资与劳务的“辐射式物流网络”中,公路是薄弱的一环。

严重的资金紧缩是近三年来基建工程萎靡不振的祸根,它导致了项目的延期和订单的减少。如今财政部拨出82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819亿)的预算,希望以此缓解资金危机。除去这种即插即用的模式外,新政府还推出了公私合营的混合经营模式,政府参股40%,这也充实了基建工程的发展前景。再者,到2016财年,政府征得的道路和燃油附加税预计将大约翻一番,这部分资金也将投入基础设施工程。港口建设和五个巨型发电项目也各自得到了一笔数量相似的巨额资金。政府致力于在公共开支上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比重,这从政府的资本性支出(国防类并不包括在内)增加了三分之一就能看出。

印度政府的热心参与预计将为印度带来海外投资,以及吸引中国、韩国甚至日本等亚洲经济强国在印度建立合资企业。作为“印度制造”项目的参与方,印度政府还放宽了基建领域的投资上限。

作为印度工业的代表,印度工业联合会(CII)为该预算案的经济增长的导向欢呼雀跃。但为满足这一预算,财政部长不得不牺牲本年度的财政赤字目标。外国公司已表现出对政策的信任,简化房地产投资信托的税收规范将把外国投资者吸引到极度渴求资金的印度房地产市场上来。

印度通过简化程序大力促进资本流入,使另类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连同债权投资一道涌入印度市场。

力推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举措合乎逻辑——它会对许多行业产生级联效应(观察者网注:cascading effect,由一个动作影响系统而导致一系列事件发生的效应),比如资本货物、建筑、劳动就业和钢铁水泥。

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很好地进行平衡,削减了那些会吸干国库的补贴。石油补贴大幅下降。国际油价下跌恰逢印度国内通货膨胀,可以说正当其时。

近几个月的风向一直有利,对“印度制造”项目的乐观情绪也在上涨。1月份时通胀率放缓至5.1%——从过去两年的高位下降到了个位数,并且仍有下跌的趋势。

为刺激消费和提高借贷,中央银行在一个月内降了两次息(0.5个百分点)。分析者认为今年还会再降0.5个百分点。

尽管国内需求强烈,流动性约束(观察者网注:Liquidity constraints,指经济活动主体[企业与居民]因其货币与资金量不足,且难以从外部[如银行]得到,从而难以实现其预想的消费和投资量,造成经济中总需求不足的现象)仍然是推动投资与制造业发展的阻力,而随着利率开始下降,这一阻力也会缓和。计划经已展开,企业所得税当从30%的现行税率下调到25%,那些节外生枝的免税规定也会被取消。

壮大国内市场

一个常常争论的问题是:“印度制造”本质上是否是“为印度制造”。答案很简单。没几年前,当全世界都在与经济大衰退作战时,是印度国内坚韧的消费者们保住了这个国家。毕竟,出口份额只占了国家总产值的一小部分。“印度制造”的构想不是单纯依赖出口,而是满足国内经济的需求——随着印度国民实际收入的增长,内需还会进一步扩大。印度央行行长在近期接受某家一流财经日报的采访时说,预算案能帮助印度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预算案的目标就是要使印度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和海外都具竞争力。联邦预算案一举调低了22种制造业重要原材料的进口税,同时也合理化了消费税,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力。预算案中降低技术转让税和专利转让税,加速先进理念和技术流入印度的举措,也得到了产业经营者的赞赏。

尽管印度仍挣扎于宏观经济问题,投资周期却似乎已经启动了。韩国三星电子正在印度设立其第三个电子厂,这很值得注意;而大部分欧洲投资生产商也在把印度变为一个制造中心。据说,中国公司正在信息技术、电子、汽配等类似领域寻求投资印度的机会。

就连那些早已熟悉印度市场的本国汽车公司和汽配公司也计划投资更多,不久,资金就会被投入到油气、制药、采矿、皮革以及无数消费品领域。

与此同时,政府将从2016年4月起统一征收商品与服务税(GST),也唤起了人们对统一成本结构、实现各邦间商品与服务自由流通的希望。

批评者指出印度缺乏有效的社会措施。但训练全国劳动大军,使其掌握相关技能,以及为小企业融资,一直都是政府的目标所在。印度政府逐步支持农业信贷与农村财政措施,并在联邦结构之下提高各邦政府的财政能力,都不过是往这个方向迈出了第一步。另类投资基金也已得到了刺激。

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所有这些举措会有助于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吗?当前的情势并不乐观,最新数据显示了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从18%跌到了17%。出口贸易总额同样处于萎靡状态。

据一位在印度数一数二的企业家所说,现在,许多通过大规模生产方式产生的商品,比如织物、成衣、玩具、手提包、行李物品、手机、电视机、空调或者鞋,主要都是进口的。这些东西多半产自中国。上个世纪,印度还是一个生产率极高的国家,但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到来,情势开始转变,此时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预算案为“印度制造”计划奠定了框架,而基础工作正要从中展开。目前,它解决了融资的难题,为在印度经商提供了便捷。其实最大隐患在于,这些战略步骤也许不能如期展开,就像行进中的车轮又卡入了一枚螺丝钉,经济增长又会受到阻滞。快速启动投资周期,是将这个国家拉出迟钝状态的关键举措。

责任编辑:陈轩甫
印度 印度崛起 中印崛起 中印关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