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至:论美国智库对 “一带一路”建设的评估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3-05 09:38

王成至

王成至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成至】

距中国政府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过了5年,“一带一路”究竟落实得如何,给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带来的影响如何,到了一个进行阶段性评估总结的时刻。在3月4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张业遂也被问到了这个问题。

发布会上,记者提问时提到,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地缘战略工具

因此,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们看到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相继推出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情况的研究报告。日前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重新连接亚洲项目”向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提交的五年来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评估证词,就是其中的一份。

之所以要关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这份报告,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目前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敏感期,把中国当作战略竞争对手已经成为了特朗普政府的国策,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搅局成了 “一带一路”可能面对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正因为此,美国政策研究机构对 “一带一路”的各种观点,都应当引起中国方面的重视,从而对美国将要出台的政策给“一带一路”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到心里有底。

二是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是一家对美国外交和国防政策影响力大的智库,在中国和亚太事务上颇有发言权。虽然该机构自命为“非党派”的政策研究机构,但是其对外政策主张比较偏向于单边主义和强硬路线,与美国共和党的外交主张颇为投缘。自共和党赢得大选以来,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成员接受政策咨询的频率表现较高。有鉴于此,该中心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评估,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美国现政府对相关问题的判断。

就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这份评估报告的内容来看,可以做如下几点归纳:

首先,与该中心一贯的作风相符,评估报告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来看待“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五年来的成就与问题。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主观上是服务中国的经济利益,客观上也确实使中国受益匪浅,主要是增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伙伴国的联系,收获了不少政治红利。对美国而言,真正值得担忧的地方在于这一由中国开启的“新型全球化运动”,将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不同于西方制定的全球化规则,导致对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经济体系进行重构,致使美国丧失现有的权势。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成真,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多管齐下加以因应,包括制定覆盖“欧亚超级大陆”的战略,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一起,针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提出对应的方案;利用美国在国际金融机构和其他多边机构中的影响力捍卫西方的游戏规则;强化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工具作用,维护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不过,报告没有用纯粹的“零和”思维来看待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报告指出:中国虽然是很多“一带一路”项目的最大出资方,但并非唯一重要的行为体,放眼欧亚大陆,欧洲的投资在东欧和中欧仍然占主导地位,亚洲开发银行和其他多边金融机构在中亚也有大量的投资项目,日本在很多东南亚国家的投资超过了中国,来自中国的投资与他们不存在“零和”竞争。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实际上为美国商品、服务供应商和投资商提供了商机,建议美国企业及时获得准确的“一带一路”项目信息,把握住机会。报告还指出,如果“一带一路”失败,不仅中国要付出代价,美国的经济利益也会受损。言外之意是,美国针对“一带一路”采取的对策,着力点不在于破坏这一倡议,而在于对其发展加以规制。

应当说,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这篇报告所阐述的观点,在美国政策研究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只是相比于其他的相关研究,该报告把焦点更多放在经济领域,对“一带一路”倡议在安全领域、地缘政治、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影响着墨不多。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恐怖主义威胁和地区动荡加剧、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环境趋向恶化等挑战,所制定的应对方略,意在通过推动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以及广大欠发达经济体之间的互利合作,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构建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互联互通,拉动这一广大区域的需求,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缩小恐怖主义和地区动荡赖以存在土壤,为中国维护自身的经济繁荣、实现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该倡议的互利互惠性质,吸引了“一带一路”沿线70多个国家的参与,其中不乏发达经济体的成员,中国也因为在推动“一带一路”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其国际地位和区域影响力呈上升之势。

今后 “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比较可能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导致新兴强国与现有强国之间爆发冲突的所谓 “修昔底德陷阱”。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引起了现有国际秩序领导者的不安,担心“一带一路”的实施会导致中国主导的新秩序取代现有秩序,于是倾向于干扰“一带一路”的建设;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评估报告或多或少反映了现有强国的这种担心。

虽然美国在奥巴马执政时期为在伊拉克、阿富汗重建和平而酝酿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与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有诸多相似的诉求,然而时至今日,美国政府对 “一带一路”仍然保持抵制的姿态,往往阻挠盟国参加“一带一路”项目。

另一个挑战来自于传统的地缘政治思维,主要表现是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倾向于把“一带一路”看作是中国的区域扩张计划,担心自己的地缘政治空间因此受到挤压,希望以结盟抱团的方式予以反制。

第三个挑战来自于正在兴起的民粹主义浪潮。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民粹主义的表现形式是把自身的挫折归咎于全球化和外国人,由于认识不到通过全球合作改善本国境遇的重要意义,民粹主义在内政外交上倾向于采取损人利己的做法,不惜通过塑造外部威胁来凝聚国内共识,以消除民粹主义议程在国内面对的阻力。“一带一路”面临他国转嫁危机的风险。

第四个挑战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在发展程度、治理模式、民族关系等方面所表现出的高度复杂性,在“修昔底德陷阱”、地缘政治、民粹主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维护 “一带一路”伙伴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必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面对上述挑战,中国推动“一带一路”不可能只算经济帐,而必须评估特定的经济行为在政治、安全、甚至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产生的效应。

就这一点而言,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评估报告提到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短板,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例如报告认为中国的项目不太向当地人和其他国家开放、许多项目在初期缺乏透明度、中国国有企业从巨额补贴中受益,而有意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外国企业感受不到公平竞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外界对“一带一路”的开放性产生怀疑,不利于调动其他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而光靠中国投入资金不仅满足不了“一带一路”的巨额需求,还会将中国自己置于风险之中。

我们不妨把评估报告提出的这些问题当作善意的提醒,思考如何在日益严峻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交上一份合格的中国答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韩京霏
一带一路 美国 地缘政治 2018两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