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迈出特朗普的政治盲区 中国会成靶子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4-06 14:33

王一鸣

王一鸣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盘古智库研究员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一鸣】

看来正当其时。

在安倍晋三、特丽莎·梅、内塔尼亚胡、默克尔之后,普京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展开会晤。在这位一向爱慕面子的美国总统看来,如果排除掉法国和韩国的国内选举原因,这个世界主要大国的会晤顺序是如此合理,简直不能让人更满意。

中国向来长于人情世故的微妙感知。本来既定在7月G20峰会期间的“习特会”由于种种考量被直接提前,这些考量或许将包括由安倍晋三第一时间掀起的过于主动的新任总统致敬运动,特朗普历经国内一系列失败议题之后正在面临的尴尬窘境,和中国在深思熟虑之后主动面向特朗普时代不确定性的一次政治表态。

不难看出,外交部做了极大的努力。自特朗普上台以来,通过协调商务部、工商总局甚至国内知名商人,外交部在各个层面按照特朗普的个人习惯对其政治脾气进行了试探和安抚。

新年期间别出心裁地将伊凡卡请到中国大使馆,库什纳也已经成为政商两界互动的重要桥梁,很多次新闻发布会,面对外媒记者对中国没有主动推动高层外交的质疑,中方发言人总是话里有话地自信表态——“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中美之间的深层次外交互动非常频繁”。

这次海湖庄园的会面就是成效。这一在形式上极为妥当熨帖的安排回应了外界对于中美尴尬的质疑,满足了国内学界和政策分析界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对于首脑外交、私人外交、“照顾面子外交”等一系列推动性声音的诉求。

甚至可以提前想象,中国人对于尺度的把握敏感而稳重,几乎不会期望在此次会谈期间达成任何实质性议题,简单表个姿态就很好。我们也一定会把氛围营造好,会有波音公司的订单,会有对铁锈地带的工作岗位回馈,会有特朗普格外中意的外交礼品,也会有对特朗普家族企业在华业务发展的明确首肯。

然而中国还是中国,特朗普也还是特朗普。会见之前一周,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对美国每年5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进行一次为期90天、针对各个国家的不同产品的研究。

Twitter上,特朗普提前表明了无意于进行一场虚与委蛇的外交会面,“与中国的会晤将是极其艰难的”。最后几天,白宫频频传出声音,本次会晤的主议题是足够严肃的——对华贸易问题。

特朗普对此次会谈的期待仍然在贸易上。3月30日在推特上表示,中美会谈将非常困难,美国不再会有大量贸易逆差和失业,美国公司必须准备好新的替代办法(为美国创造就业)。

这反映出中美双方对于首次战略性接触的主基调判断有所不同。中方希望表达尊敬诚恳、礼尚往来的政治态度,而特朗普则是在美俄亲善、反对移民、废除奥巴马医保等一系列极其恣肆的政治冲动先后为民意、法院、国会毫不留情地遏制之后,急于寻找合法性的突破口。

中国的外交努力当然正当其时,然而也很有可能不小心撞到特朗普目前强烈的情感排泄口,从而华丽地站在了后者的政治视域内,成功将自身锁定为特朗普的新政治议题。

这里我们暂且借用“政治盲区”这一或许不甚准确的概念,用来描述政治主体往往由于知识、信息、性格、偏好等因素所限,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事务,而客观上忽视了那些按照理性原则或许更应被列入政治视域的事务。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人们对落实竞选阶段对华贸易政策的强硬承诺,准备着如何迎战,然而我们看到了特朗普不断将自身的全部气力先后耗泄在与民主党、媒体、法院、安全部门、国会的疯狂对抗上,相伴卷入的外部议题从俄罗斯到墨西哥,从欧盟到穆斯林世界,在较短的时间内毫无秩序的四处绽出。

中国在历经了特朗普政府过渡阶段短暂的“台湾电话门”事件之后竟然颇为安静地度过了数月的宁日,以至于国内甚至有学者的评论性文章直接以《特朗普为什么迟迟不对中国出手》为题,《纽约时报》近日的一篇专栏也急躁地催促到《特朗普在对华贸易政策上为何光说不练》,而大家的结论其实差不多——特朗普没空。

其实很多时候,国际政治不需要复杂深刻的机理分析,这种简单的原因就会带来简单的政治环境,多么好。

长期以来,特朗普行为的逻辑其实类似于一种草履虫般的应激性反应,无论是在Twitter上还是政策实践中,其很多行为和决定往往依循一种回应式的逻辑,并在这个“干中学”的过程中逐渐生成自身的政策观点和政治视域。

他就像是一只在广阔的冰面上无规则穿行的巨大的能量体,没有固定的航向,指引其前行的是一个个与他相关的“热门搜索”。他总是习惯于迅速而坚定地确立自己的兴趣和观点,并持续回应所有随机性出现在面前的事务。

从以色列的定居点问题、德国的难民政策到伊凡卡的品牌生意、一家户外运动商店店主对他的表扬,从媒体、情报机构甚至到法律体系,特朗普从来都是来者不拒,饱含强烈的情感一头扎入一件件或大或小的具体事务,并间接引导了整个政府的议程设置和关注重心。

在这些时间和精力耗费的背后,是大量的政治盲区。

当特朗普忙碌时,便无暇理会中国;即便理会了中国,他的热情也仅仅是集中于双边经贸关系。特朗普对中国赚了美国的钱拥有原罪般的痛恨,并深切地不能容忍美国城市风貌的落后,相比之下,朝鲜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很可能只能构成中美关系角力的抓手和借口。

而在上述问题之外,便是特朗普大量的政治盲区,这将包括道德上没有对中国的原罪式认知,价值上没有意识形态的概念分野,战略上缺乏对中国崛起进行全盘围追堵截的深刻意愿,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我们在美国新保守主义时代所熟悉的全景式防范并遏制中国的线形战略,呈现出一种主次过于分明、重心过于突出、缺乏战略系统性和连贯性的状态。

特朗普在很多具体问题上的观点是通透的,然而缺乏主动地结合国家利益将这些彼此分离的逻辑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能力,对于政策背后所蕴藏的复杂意涵和彼此间的相互联结完全不在乎。


中国对于这一点已经有所体会,几个月以来,中国就完好地躲藏在特朗普的政治盲区内,没有刻意回避什么,也决不去主动触发或刺激什么,即便在台湾问题的巨大挑衅面前都保持了极为难得的隐忍和克制,这带来了双边关系的短暂宁日。

然而这次会晤迟早会出现,这种宁日也迟早被打破。伴随着行政令的签署以及这次会晤期间可能面临的严肃议题和诸多不确定性,中国从盲区走到了特朗普的聚光灯下,中国问题很有可能在后者的政治议程中被正式搬上台面。

而在这一问题的把控上,特朗普或许将首次感觉到一种能动性上的畅快:一方面,对外事务本就不像国内事务,在推动改革方面总会遭遇巨大的政治阻力;另一方面,在朝鲜半岛局势恶化的大前提下,适度的对华强硬符合两党共同的政治角色诉求,在经贸问题上将这一情绪进行变现简直再合适不过。

习近平达沃斯讲话得到全球舆论好评。他说,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我们希望,各国的大门也对中国投资者公平敞开。

最后,自特朗普孤立主义推出以来,中国在秘鲁峰会、达沃斯峰会多次主动接管自由市场和全球化的大旗,在理念上和行动上抢了特朗普的风头,甚至一定程度上涉足了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不排除这位一向自恋的总统对此怀恨在心,借机对中国的自由贸易理念进行报复和嘲讽。

提出政治盲区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如果不主动触发特朗普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将避免与其不确定性较高的主观世界打交道,并引导其关注的重心和焦点集中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上。

这绝非战略龟缩,而是适用于特朗普时代的战略智慧与战术运筹,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减少麻烦,根本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再多保留中国独立自主的战略空间和发展机遇,与特朗普同在一个冰面,却能够低调而安静的自由滑行。

然而现在这一切行将结束,历经这一次首脑峰会之后,特朗普时代的中美双边关系的主基调才会可见轮廓,主议题的部分篇章也将正式开启。对于中国而言,这将是外交部一个忙碌的夏天;对于美国而言——“Target Locked, China!”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苏堤
特朗普 习近平访美 中美贸易 中美关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西方媒体,看清你们了!”拜登“走后门”也没躲过

“TikTok只是烟雾弹,美情报机构才无时无刻不在…”

获得军援后以色列不会违反国际法?美国多部门:不可信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