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扬:马年也没救活春晚死马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2-01 11:44
央视春晚办到第三十个年头时,内部的人都明白,这台晚会虽然表面上还风风光光,甚至还万众期盼,其实早就死了。由于没人愿意当最后的敲钟者,于是把死马塞给了一个外来土豪,众人肚子里转着小九九:万一救活了,大家接着再骑它三十年,没救活,那屠杀了春晚的千夫所指,就是姓冯的。
冯土豪并不傻,央视这丫的设的什么套,他也看得明白,于是将计就计,一边假装千方百计抢救死马,一边吆喝着自己的哥们儿一起分食死马肉。结果就是全国人民在除夕之夜看到的这台春晚:不仅血肉模糊,而且尸骨不全,惨不忍睹。
表面上,春晚永远活着,而且想活多久活多久。年三十晚上在央视一套连续几个小时播出一台晚会,同时号令各省卫视集体同步播出,这就是春晚。这点事对于央视来说,闭着眼都能玩。
但你央视的自娱自乐,和天下华人的普大喜奔,毕竟两码事。语言类节目,让观众开怀大笑每看每笑那是活的,让观众哭笑不得不想再看那就是死的;表演类节目,让观众惊叹惊艳惊喜惊呆那是活的,让观众怎么也惊不起来喜不起来那就是死的。这属于文艺理论常识,按说不必在此多说。但好好的春晚,怎么就被这帮全国顶尖的、比谁都懂的“文艺工作者”们给弄死了呢?
这么多年的春晚,很多事看不懂:演小品的男主角,无一例外,全靠自轻自贱半疯半傻哭哭咧咧娘娘腔基情范儿卖笑博欢,一次两次台下笑了,十次八次没完没了谁还笑?如果还有人笑,到底是什么人在笑?他们为什么会笑?到底是因为实在没别的可笑只好将就着笑,还是本来不可笑但既然来了只好跟着笑?
看起来好像就是因为演播厅里真有几个观众鼓掌笑了,所以编导们就以为节目成功了,就以为观众要的就是这个,就以为要想增加笑点就要靠可着劲儿调戏江浙男人、往死里糟蹋东北老爷们儿。
于是男演员们一个接一个个歪歪扭扭邋邋遢遢扭扭捏捏奇形怪状地上场了,一年又一年,没有最贱只有更贱,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知道的,这是一群专以“恶心自己”为生的“文艺工作者”们在搞文艺创作,不知道的,还以为全体中国男人都这样,生来就是贱命,属于一个特别的物种。
可怜中国亿万男孩子,尤其是还想搞点文艺的男孩子们,面前只有悬崖,无路可逃。
那位武大郎范儿的潘某江,霸占荧屏这么多年,打开电视哪儿都有他,实在弄不懂到底谁看他的戏会笑?笑他的什么?我怎么就一点也笑不出来?去年春晚他和蔡明合演,半哭半笑凑合着看完了,今年总算没有他了,结果冒出来三个和蔡明配戏的大男孩新秀,一场戏下来,让我突然间怀念起亲爱的潘大郎了!拜托了,还是让他回来吧,恶心归恶心,至少还没吐!
三个和蔡明配戏的大男孩新秀
这个小品(如果还能叫小品)排练的时候,不知道冯导自己笑了没有。按您老这个岁数也是从真老爷们而还没死绝的时代过来的,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元旦前还当着全国人民的面一口一个丫的骂大街,看来当年北京胡同口的记忆还在,您就真的不可怜可怜孩子们?
好好的春晚到底是怎么死的?一匹活蹦乱跳的骏马怎么就成了一堆尸骨狼藉的马肉?由于分食者众,原因比较复杂。但显而易见,把语言类节目弄成犯贱节目、耍赖节目、恶心人节目,把真正的幽默和真正的喜剧彻底埋葬的这群人,最脱不了干系。
好在今天的观众有了自己的舆论场,你吃马肉我吃你,你糟蹋春晚我糟蹋你,于是“吐槽春晚成了我们的春晚”,没有了活马的春节大家一起骑死马,反正怎么都是过年。
只是可惜了好好一个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