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事观察:为何美国炸不死“伊斯兰国”?

来源:观察者网

2014-10-12 09:47

席亚洲

席亚洲作者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本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继续轰炸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伊斯兰国”武装。然而在几千架次作战飞机、数十枚“战斧”巡航导弹和其他各类武器的打击下, “伊斯兰国”非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有愈战愈强的意思,不仅继续围攻库尔德人聚居地科巴尼,居然又再次逼近巴格达……“伊斯兰国”何以“刀枪不入”?

此外,日本和美国达成了新的“防卫指针”,部分媒体和专家认为,这是美国承认日本“修宪”的第一步,日本自卫队的实力也将进一步增强,甚至成为“袖珍美军”……事情真的这么严重吗?我们也来谈谈。

“伊斯兰国”何以“刀枪不入”?

美国空袭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分子的轰炸行动从8月8日开始,累计发射数十枚巡航导弹,投放上千枚各种炸弹。美国更有一系列新武器投入作战。F-22战斗机、小直径精确制导弹药、AH-64E直升机都参加了战斗。外媒称,美国的空袭行动每月将耗资10亿美元,“烧钱”的速度超过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

美国陆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伊作战

一如此前的战争,全世界再次从CNN的报道中看到精确制导炸弹和巡航导弹把大楼炸塌、把皮卡炸上天的镜头,但这次行动收获了什么成果呢?美军官方迄今语焉不详,只是强调已经给予“伊斯兰国”“呼罗珊组织”等恐怖组织以沉重打击,“扰乱了它们袭击美国的计划”。

然而据美国最大的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和美联社报道,美军在开战第一天向叙利亚境内新兴恐怖组织“呼罗珊组织”发射47枚“战斧”巡航导弹,只炸死两名“呼罗珊组织”的“关键人物”,同时也造成几十名平民死亡——美军坚称:“没有计划外的伤亡”……这态度让人想起越战电影《全金属外壳》里的一个场景:美军直升机机枪手对地面上的人群毫无顾忌地扫射,大笑着喊:“凡是逃跑的都是越共!站在原地不动的,那就是训练有素的越共!”

美军公布轰炸情况

但“伊斯兰国”面对轰炸不仅没有丝毫收敛,反而继续攻城略地。

本周三,法新社报道称,面对美军不停的空袭,“伊斯兰国”攻入叙利亚北部重镇科巴尼。可就在此前,占据此地的库尔德人武装已经获得了法德等国的武器装备和物资援助。更要命的是,周六,好容易被击退的“伊斯兰国”武装重新出现在巴格达郊外,甚至接近巴格达国际机场,一旦他们成功封锁机场,伊拉克政府将失去对整个北部地区的“象征性”控制——在过去几个月的战斗里,那里的伊军已经只能躲在“炮楼”里靠空投物资坚持。

法军空袭前后对比

相当强度的多国空袭行动收效甚微,这一结果令人略感意外。毕竟,美军空袭可曾是一个“现代神话”。1991年,美国空军把连接科威特和伊拉克的公路炸成了“死亡公路”,巴格达的各种指挥中心、地下设施被美国隐身飞机的钻地炸弹炸成炽热的大锅,美国海军甚至还表演了一发导弹在墙上开孔,第二发导弹钻入洞里炸毁水电站发电机的战例……在持续的空袭之后,美军仅以100小时地面战就把伊拉克的十万大军歼灭,只付出了百余人伤亡的代价。

 

 

 

1998年,美军轰炸南联盟,南联盟的防空系统虽然创造了击落F-117隐身飞机这样震惊世界的战果,但仍无碍美军继续实施轰炸行动。南军依靠高明的伪装技术保存了自己的大部分地面作战力量,却无力阻止美军将贝尔格莱德等城市的主要民生设施逐一摧毁,逼迫米洛舍维奇总统下台,创下在没有地面作战的情况下打赢战争的先例。

而2004年、2011年美国对伊拉克和利比亚的空袭更是摧枯拉朽,尤其是对利比亚的袭击行动中,美军仅仅用导弹炸毁了利比亚的主要防空设施,对手就在美国“小跟班们”的炸弹下迅速崩溃,甚至还出现法国空军投掷“水泥炸弹”直接“砸”利比亚军轻型车辆的事情。

在许多人眼里,美国的空袭早已成了战无不胜的利器,甚至网络上有人编造出“300枚战斧导弹战胜中国”这样的神奇“桥段”。不过,一位长辈说,早在1998年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时,这种神话就已经破灭了。照他的说法,中国大使馆也不过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普通房子而已,美国人扔了5颗导弹在上面,楼也没有全塌。你想要炸上海的话,他得用多少导弹啊,一点也不可怕。

被炸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

有些军迷要反驳说,美国人那次空袭用的是“杰达姆”炸弹,不是“战斧”;或者解释大使馆楼房的结构设计考虑了抗损性要求,和一般民用建筑不可同日而语等等……但这话细想想还是很有道理的。据报道,我国当年研制地地近程战术导弹时,军内的反对意见就认为,你这导弹飞几百公里,就能扔几百公斤炸药,有什么用啊?

导弹、精确制导炸弹这类武器在现代条件下最大的作用是摧毁关键目标,起到“点穴”的作用。比如说指挥中心、通讯中心、物资集结地、集结状态的军队……对于机械化战争时代,从上到下令行禁止的正规军队而言,这种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但偏偏“伊斯兰国”可不是“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典型军队”,或者说,它还不够格。

“伊斯兰国”武装的最大特点是“扁平化”,它没有传统机械化军队的典型“树状”指挥结构。如果说正规军队是一个“脊椎动物”,那么以大量相互平行的“恐怖细胞”组织起来的“伊斯兰国”组织就是一个“软体动物”,它既没有可供切断的“神经”(军用通讯网络),也没有可供打击的“大脑”(指挥控制系统),更没有可供破坏的“骨骼”(机械化主力作战部队)。

面对这样的一个对手,光靠精确空袭击退“伊斯兰国”就像是试图用针一只一只地戳死一群蚂蚁,谈何容易!而且“伊斯兰国”这只“软体动物”已经足够庞大,美军的“戳蚂蚁战术”从经济上来说早已得不偿失。

 10月10日,在叙土边境重镇科巴尼,美军战机对“伊斯兰国”武装进行空中打击后浓烟升起 

早在美军发动阿富汗战争时,就有人抱怨美国用100万美元的导弹去炸几十美元的帐篷。美军现在虽然有了“相对便宜”的SDB炸弹,即使算上投掷炸弹的飞机油钱和折旧费,投放每颗炸弹的实际成本也已经下降到几万美元,但它们对付的目标依然廉价,多是成本几千美元的皮卡(还有大量缴获的装甲车辆,不过这些“空手套白狼”来的装备怎么算成本呢?)。美军的作战效费比看起来似乎比当年高了一些,可对于有着不菲石油收入、能从整个中东乃至全世界招募狂热志愿者及雇佣兵的“伊斯兰国”而言,美军空袭造成损失的速度可能还赶不上它扩张的速度。正是如此,才使“伊斯兰国”在空袭面前“刀枪不入”。

 

 

 

不过“伊斯兰国”也绝非真的“刀枪不入”。在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和内战前的叙利亚,类似“伊斯兰国”的武装也曾经出现过,但都被轻易消灭了。即使是今天的“伊斯兰国”,他们真正的作战能力也极其有限,对于任何有正常水平的正规军而言,“伊斯兰国”动员起来的那几万缺乏训练和组织的“大军”都是要分分钟被“教做人”的。

IS组织攻占伊军基地后正在庆祝

偏偏伊拉克政府军根本就不是“正常水平的正规军”,土耳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介入地面战斗,这才让在叙利亚被政府军一度痛击后缩到北部偏远地区的“伊斯兰国”趁虚而入。

这让人想起了解放初年逃亡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这些被解放军追得慌不择路的残党却有能力把更加孱弱的缅甸军队打得丢盔弃甲。后来解放军应邀越境对其进行打击,才把蒋介石在当地建立“反共复国”基地的美梦彻底打破。在蒋用飞机接走少数高级军官后,被抛弃的剩余“国军”从此成为泰国政府的雇佣军,后来又沦为“金三角”的大毒枭——在很长时间内,周边几个小国的政府军都拿这支“三流武装”毫无办法。

中东现在正是“一个糟糕的决策胜过没有决策”的典型例证,小布什的“大中东计划”虽然笨拙,至少是美国稳住中东局面的唯一出路。可奥巴马迫于国内压力左右摇摆,先是急匆匆撤军,现在又心急火燎重返中东……这该怪谁呢?

美国漫画讽刺奥巴马中东政策

美国漫画讽刺奥巴马中东政策

美国解开了拴住日本的“链条”?

奥巴马在中东焦头烂额的同时,也没有忘了“重返亚洲”。本周三(8日),美日两国公开《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报告,称在指针中要“适当体现”日本政府扩大自卫队活动范围的内阁决议内容,具体表现则是删除了日本使用自卫队的“周边事态”限制。

有专家认为,这一下美国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以后装备精良,实力强大的日本自卫队就要成为“袖珍版美军”,甚至取代以前美英联盟中英国的地位,成为美国在世界各地的“新跟班”,其实力必突飞猛进,对中国形成巨大威胁云云。

不能说专家的上述说法没有道理,但这至少是有些过虑。

《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对于美日双方各自有着不同的意义:对美国,这是在全球实力下降的情况下捆绑盟友,加强全球行动支援力量的重要举措,对日本,则更希望合作指针能在亚太地区进一步遏制中国。双方的小算盘,这时候也许并不一致。

日本眼中的《新指针》:我和美国的关系更紧密啦!某个讨厌的邻居你给我小心点,我可是有美国在背后撑腰的,美军的航母、F-22、B-2都不是吃素的……什么?你让我去打“伊斯兰国”?才不会去呢,我连东海的中国海警船还搞不定呢,你看你看,国民都反对啊,我们也是民主国家啦……

美国眼中的《新指针》:日本,我要去打仗了,看在你是我新跟班的份上,掏钱吧。我这每个月要10亿美元呢!出兵什么的无所谓了,反正扫雷啊什么的你也一直在干不是吗?什么?你要在东海增兵?西太平洋不是有你顶着么,我才不犯傻趟你们的浑水呢,东风导弹可不是吃素的……

这不,日本不少媒体正抱怨报告缺乏实际内容呢。

责任编辑:陈佳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居然在锯自己骑着的那根树枝,蠢得可怕”

换一种方式,让国宝“回家”

矛头直指哈尔科夫,普京首次公开俄军意图

普京特地去了趟哈尔滨,东北-远东合作前景如何?

中俄联合声明重量级要点,不只有图们江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