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向松祚:央行降息不等于信贷宽松

来源:观察者网

2014-11-25 09:40

向松祚

向松祚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副所长

自今年4月和6月中央两次实施定向降准以来,舆论关于全面降准或降息的呼声不断。忌惮调控功亏一篑,央行在经济增长与风险控制两端走钢丝,其中也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如SLO(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MLF(中期借贷便利),保持流动性总体平稳。

但最终央行宣布从11月22日起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以及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降息过后市场反映强烈,更为重要的是,各方猜测此次降息背后,反映的是中央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多家外媒做出,“央行降息,中国经济大事不妙”的判断。如何理解此次央行的举动,以及背后反映的当下中国经济走势,观察者网昨日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农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

经济增速放缓是个好现象

观察者网:央行宣布从22日开始降息。外媒纷纷解读为,央行此次降息,说明中国经济大事不妙,国内持此观点的人也有不少。你怎么看?

向松祚:什么叫不妙?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这是必然趋势。当然宏观政策要有所作为,但即使货币政策开足马力,也无法扭转这个趋势。如果可以扭转,美国、欧洲量化宽松那么多年,怎么也没有改变他们经济颓势?

人类经济增长,没有哪个国家经济体,永远维持快速的高增长率,一个经济体总量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增幅放缓。基础设施、铁路不可能永远修下去,房子也不可能永远盖下去。西方一些媒体的评论是很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

经济增速放缓是客观事实,没有大惊小怪的,而且应该是个好现象。

观察者网:为什么是个好现象,大家似乎很担忧?

向松祚:担忧什么呢?如果经济增速放缓是个自然规律,是必然趋势,担忧也没有用。好消息是以前我们靠第二产业支持的经济增长模式,走不下去了,而且这个增长模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害,譬如北京严重的雾霾。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增速放缓,推动环境逐步改善,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调整我们的增长模式,有多重要。如果还像以前那样疯狂追求GDP增长速度,那样麻烦更大。

降息不意味着信贷宽松

观察者网持上述观点的人可能认为,我们经济放缓的底线还没有到,是不是还可以像央行之前那样,用定向调控,用那些创新货币工具去调控。但现在降息意味着货币政策从紧转向宽松,说明原来的定向、微调政策收效不明显,所以认为央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就是情况不妙。

向松祚:经济既然放缓,它就是一个动态放缓的趋势,不存在什么底线。我们管理流动性的工具,MLF、SLO等都是有用的,降息某种意义也是一种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

降息就意味着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不一定,只有传导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才能对实体经济起作用。美国、欧洲搞量化宽松很多年,实体经济还是没有起来,这是一个道理。所以说,货币政策宽松,并不意味着信贷政策就一定宽松。降息就等于宽松这本身就不对。

融资难,融资贵是个伪命题

观察者:你提到,降息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有限;相对而言,19日国务院宣布的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新国十条”更有效,你的意思是不是暗含着,当前经济主要的核心问题是企业融资难问题?无他?

向松祚:中国经济最核心问题不是融资难,最核心的问题是结构调整,我们传统产业做不下去了,而新兴产业没有搞起来。

中国企业的负债率很多高达70%-80%,怎么可能融资难?

中国融资难、融资贵是个伪命题。我们要看总量,我们这些年的信贷扩张,这是史上少见的。关键的是信贷结构不合理,很多行业拿了太多的银行贷款,而这些行业对经济的贡献,对税收的贡献,对就业的贡献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这些贡献与他们拿到的贷款是极不相称的。

李克强总理对这个事看得很准的,现在不是要信贷规模放松,而是要信贷结构调整。很多西方企业的负债就是30-40%,我们的企业动辄负债60%、80%,那怎么能持续呢?如果说融资贵,他们是怎么拿到贷款的,说明很多企业赚到的利润是能够支持以这么高的融资成本来发展扩张的,比如房地产行业。

当然小微企业融资难,这是正常现象,企业规模小,银行当然觉得有融资风险,这是市场规律。所以一刀切说融资难融资贵是不准确的。

观察者网:那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新国十条”,就能解决信贷结构问题?

向松祚:为什么我强调这个新国十条,因为它很重要。新国十条讲到几点:一,盘活信贷存量,不是简单扩张增量;二,调整结构,就是有保有压,有收有放。银行贷款“两高一剩”的企业拿到多了,国有企业拿得多了,房地产拿得太多了,该收就收。房地产还想拿巨量贷款去盖房,盖了卖不出去,这是社会资本的巨大浪费。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资源的有效配置;三,降低上市门槛,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搞私募,找风险基金直接融资,不要光靠银行。

不是为了救房地产

观察者网:不过,这次降息从股市的反应来看,房地产行业如逢甘霖。

向松祚:这种说法也不对,房企有些老板,还是比较慎重的。降息之后,一定意味着银行给开发企业增加开发贷款吗?这次降息,是降低基准利息,大家不要有错觉。

商业银行给企业贷款利息多少,要看企业自身经营状况、风险状况来判断。商业银行先确定一个基准利率,并在此基础上,加一个风险溢价,如果认为这家房地产企业风险很大,在基准利率上加一个比较高的风险溢价,贷款利率反而比原来高了。

居民购房按揭贷款利率虽然相应降低了,但是你符合按揭贷款的条件吗?降息是间接调控手段,央行只是规定基准利率可以降,具体怎么执行,是商业银行自己的事。如果这个商业银行不想吸收大量存款,存款利率可以不上调;想吸收大量存款,就可以上调利率,还可以推出一些金融产品。

这就是利率市场化的本质:存贷款利率不是中央银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传递一个信号,降息只是价格的指引,商业银行怎么执行自己决定。

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

观察者网:此次降息的同时,央行还规定,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这也是利率市场化的一次重要步骤?

向松祚:对,我们的贷款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了。这次存款利率的浮动空间上浮,本身就是体现利率的市场化。

宏观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很多的因素,中国改革的特点就是先试点后逐步推开。现在外币已经放开,下一步就是本币。按照周小川公开的说法,存款利率市场化两三年之内完成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事实上现在已经没有太大障碍,老百姓已经能够适应利率市场化的环境,银行也有大量的工具可以妥善管理负债,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条件基本成熟。

观察者网:此次降息,是2012年7月以来的首次降息,你认为未来已经进入降息通道了么?

向松祚:我不认为已经进入降息通道,不存在连续降息的可能性。央行会评估降息,以及和其他多种信贷工具,来判断到底是降息、降准更有效,还是定向调控更有效。不同的货币政策效果不同的,而且每一个手段的效果都不是等价的。

降息之后企业日子就好过吗?不一定。而且我们不希望所有企业都好,有些企业比如两高一剩就应该让它倒闭,政策再补贴就不对。

我们的企业环境不同,我们有国有企业。所以降息的效果如何,要评估。有些人就认为降息就天下太平,万事大吉了,不是这样的。最根本的问题,实体经济要继续平稳发展,除了在货币政策上调整信贷结构之外,还需要释放更多改革红利,鼓励企业积极创新等等一系列政策配套,才能推动中国经济上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苏堤
央行降息 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 按揭贷款 经济放缓 利率市场化 房地产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