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空军老航校:从朝鲜上空打向未来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9-10 08:32

荀越

荀越作者

外交、军事观察员

【编者按】观察者网采访团队有幸受邀参加了不久前长春的空军航空大学开学仪式和空军开放日活动。之前小编已经通过视频、图片和评论文章谈及了观看飞行表演、静态展示的故事。但要讲述中国空军航校70年来的故事,这还远远不够。以下就荀越(新人小编 智力属性95……)给大家说说,曾在喷气时代第一场空战中完成时代变革的解放军空军航校将如何飞向未来。

本月初,空军航空大学的一场盛大开学秀场吸引了十六万观众。在长春大房身机场,天之翼表演队的12架初教六排成70队形飞过观礼台上空,给学校的七十大寿祝寿。

然而70年前当学校的前身——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刚刚建立的时候,不要说初教六这种飞机,连12架可以飞的飞机都凑不起来。

开国大典的空中阅兵,可见L-5观测机和P-51战斗机

马拉飞机,手推火车,一个螺旋桨几架飞机轮流用……

一般认为人民军队追求航空力量的开端是1946年3月建立的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以下简称老航校),但是并非在此前我军就对空中力量一无所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就拥有了第一架飞机列宁号,抗战时期延安还专门派遣人才赴新疆接受训练,建立了新疆航空队。

然而列宁号最终在反围剿战斗中不得不拆解隐藏。新疆航空队历经4年训练出来的24名飞行员和18名地勤人员被盛世才关押近四年,直到1946年才得以释放。真正能够持续有效的为解放军提供了空军人才的,还是靠捡垃圾成立的老航校。

教员是林弥一郎等原关东军的飞行员,学员一部分是接受过飞行训练,一部分是从解放军中精心选择了高小以上文化水平的战士,人民军队的第一个航校就这样建立了。应该说,在当时这样的环境下,千头万绪之中想到要建立一个航校让一帮步兵去学开飞机,你说说,我兔是不是穿越的?

刚刚建立的老航校并没有稳定的教学环境,在敌机的轰炸下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面就进行了两次大搬迁,一次是1946年4月中旬,从通化搬到牡丹江。一次是1946年11月间从牡丹江搬到东安。

转移途中的“马拉飞机”


当时的解放军空军99高教涂装——真正的红色有角……当然并没有三倍速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好吧还真能推


螺旋桨都要轮着用……

除却有规模的接收了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搭起了教员和飞行器材的底子之外。老航校的航空器材几乎都是派人四处搜罗来的。抗战后的东北很长一段时期处于交接过渡的混乱状态,原有的关东军的战备物资要么随着日军被歼灭而被埋藏,要么已经被打开洗劫,很可能在城市各个角落都会发现各种倒卖的航空器材。而苏军除却维护城市治安之外并没有下大力气去搜寻保护日军的物资,只是粗疏的进行了登记。整个工作漫不经心。而在漫长的美苏博弈中又出尔反尔,之前答应交给解放军的日军装备后来又取消给予。老航校只能大海捞针一般在已经散布的四处都是的东北搜寻各种航空器材。

在当年的老航校学员,中国空军中将林虎将军的回忆中提到,当时的命令是,只要有紧锁的、带螺丝的、有翅膀的找到的都要给带回来,就这样林虎在整个吉林敦化市大海捞针一样的找东西。


年轻的林虎将军和P-51座机


酒精代汽油试验……

就算这样,老航校还是长期处于物资短缺状态。按照飞行训练的常规情况,想训练一个飞行员,要完整的经过滑翔机适应,初级教练机学习操作飞机,中级教练机训练仪表飞行和队列飞行,高级教练机训练复杂气象飞行和战术动作,最终才能上真正的战斗机成为一名可以实战的飞行员。

然而当时,航空学校只有4架破旧“英格曼”式初级教练机和一些日制99式高级教练机,没有中级教练机。早期连滑翔机都没有。最终学校领导提出,越过初、中级教练机,直上99式高级教练机。通过反复试验和严格训练,取得成功。

而后期在日式教练机基本寿命耗尽的时候,老航校参照发现的德式滑翔教练机的残骸重新设计自造了八一式滑翔机坚持训练,随着飞行训练时间增加,面临缺乏油料的严重困难。学校通过反复试验,以酒精代替汽油作飞机燃料获得成功。

飞机自己拼,油料自己制作代用品,就是这样简陋的方式,老航校为新生的人民空军培养了第一批560名航空人员,给新中国的空中力量培养的种子。到1949年11月11日正式建立的时候,人民空军也只能说是一个在襁褓里面的婴儿。

机翼下的合影(音乐起:追梦赤子心)

四架“国军”的“野马”围攻一架教练机,结果……

在人民空军还在襁褓里面的这几年,唯一一次说的上空战的可能就是1947年10月25日的一场遭遇战。

当时国军空军第四“志航”大队的4架P51D野马战斗机正由吉林向哈尔滨方向巡逻,带队长机是曾经在抗战璧山空战中出名的英勇飞行员,副大队长徐吉骧。

此时因为解放军毫无空中力量,在东北的天空能够飞行的几乎全是国军的战机。共军无空军几乎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式。然而当他们从佳木斯转向返回的时候,却发现了刚刚起飞,正在缓慢爬升的一架99式高级教练机。

哪怕这架99高练刷着青天白日徽标,徐吉骧也能确定一点,附近并没有国军的飞机,这必然是共军的。4架野马拉开架势俯冲下来。

这架99式高级教练机里面却是一位传奇人物。老红军飞行员,新疆航空队成员之一,后来的空军少将吕黎平。此前他因为出差一个时期中断飞行,这一次正在日籍教官指导下恢复技术。无武装状态下的99高级教练机刚刚离开地面,面对最高速度超过700千米/时的P51战斗机几乎就是静止不动的死靶(当然最高速度下348千米/时的99高练与死靶也无区别)。

日本99式高级教练机是1939年设计出来的,到了解放战争的时候已经是相当老旧的装备

“国军”空军几乎与美军同步开始装备当时最先进的P-51战斗机,到解放战争的时候,这些飞机仍然是相当先进的

此时在该空域的不止吕黎平一个,在高空中还有一架由老红军飞行员方华驾驶的日制一式隼式战斗机,机上虽有机枪,然而老航校搜罗来的少量的日式航空机枪子弹时间太久,安全性极低,有殉爆的危险。此时的方华是空机一座,根本没带子弹,只能躲进云层避战。

4架由国军精锐飞官驾驶的美制野马战斗机对着一架无武装形同靶子的99教练机进行了两次俯冲-拉起攻击,一共射击4轮之后,仅仅给垂尾添加了几个弹洞。

不管是国军精锐飞官的射击能力实在太水,还是吕黎平命不该绝。大难不死的99式高级教练机马上转回机场带伤迫降。4架野马战斗机紧随其后对机场反复扫射。最终导致一架99式教练机重伤,一架轻伤后扬长而去。

战后,徐吉骧报称击落共军战机4架,毁坏地面设施无算,当然这么注水也算是国军的一贯传统。

“国军”战绩注水也是正常了

螺旋桨时代解放军空军的战斗记录不多,这张图表现的是苏联援华飞行员在击落国民党军窜犯上海的P-51D。其实如果解放战争的时候解放军有能够作战的飞机,以当时“国军”飞行员的水平,恐怕这一幕会更早出现

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就只有这么一场不知道是荒唐还是幸运的空战的记录。

跳过螺旋桨时代,中国空军直接进入喷气时代

而真正的考验,在新中国建国之后不久就来了。

抗美援朝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空中威胁。连螺旋桨战斗机的空战经验都没有的人民空军飞行员,要直接参与进世界上第一场喷气式空战中去。面对的还是世界上飞行经验最丰富,规模最为庞大的美国空军。

无论从装备规模,飞行员数量,还是从飞行员文化水平,训练程度和空战经验,空战战术水平上双方都有着压倒性差距。尽管志愿军空军得到的苏制米格15战斗机的性能完全不下于对手的F86战斗机,但是人的因素上的弱势几乎是不可弥补的。

抗美援朝中的志愿军空军

而老航校带出来的这批“种子”几乎是初期中国空军唯一有飞行经验的人员。

虽然对于美国空军而言,当时喷气机时代的空战战术对于他们也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一群二战王牌的几千小时的飞行经验也并不能完全与喷气机飞行经验划等号。

但是哪怕单纯从喷气式飞机的飞行经验来看,美国空军的训练课程中也规定必须在120小时飞行时间课程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实战飞行。

朝鲜空战刚开始的时候,美军主力喷气战斗机是F-80,也就是志愿军最恨的“油挑子”

甭管是200小时对几千小时的螺旋桨飞行时间差距,还是15-20小时对120-200小时的喷气机飞行时间差距,这确实不容易。

更不用说地面引导,编队飞行,经验带来的空战状态把握等劣势。

与对方完备的教练机-战斗机训练过程对比。中国空军只能土法上马,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训练课程就去面对强大的对手。实际空战中也暴露出了大量问题,承受了重大损失。美军所称朝鲜上空的“安东航校”大圆圈阵就是在血的教训之后总结出来的一种凭借米格-15垂直性能优势减少我方经验不足飞行员伤亡率的战术。

而中国空军的顽强战斗也获得了不小的成绩。在苏联空军的传帮带之下,中苏朝空军成功挫败了联合国军空军对地攻击的“绞杀战”,1952年4月之后,原本在中朝边境肆无忌惮轰炸的联合国军空军被迫只敢将目标局限于轰炸清川江北一头,B29的大规模白昼轰炸行动基本改为夜间。从联合国军手中夺取了部分制空权,让对方的轰炸行动不得不收敛起来,成功的保卫了志愿军的后勤通道。战后美国空军自己的总结材料里说,到1952年左右,中国空军飞行员已经“相当难缠”,能够在“单挑”的时候不落到美国那些“老秃鹫”的下风。不过可惜的是,1953年朝鲜重建的朝鲜空军出现在战场上,结果他们又“从零开始”,让美军感慨战争最后几个月一下子轻松了——这也从侧面表明中国空军在短短2年里成长有多快。

在战斗中老航校培养出来的空军人员英雄辈出,5名空军一级战斗英雄中,王海、张积慧、刘玉堤出自东北老航校,李汉、邹炎、王天保、高月明等4名毕业学员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据统计,凡参加抗美援朝的东北老航校毕业学员人人都立有战功。

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王海,毕业于东北老航校,老航校这批飞行员的基本功扎实,出的“王牌”也多,反过来也说明,正规化的军校训练有多重要

38飞行小时,苏-27包教保会

朝鲜战争之后,中国空军的稚嫩翅膀经过血火淬炼飞速成熟,在其后延续十年的国土防空作战中与国民党军空军交战,逐步将对方赶过海峡中线,不仅保卫了领空,也夺取了海峡上空的部分制空权。

此后的历史中,老航校这一批学员逐步成为了中国空军的骨干。经历了中国空军的全部历程。为中国空军打下坚实的基础,也面对过中国空军长期装备落后于主要对手的窘迫现实。这种装备上的落后,带来的是我国飞行员培训也长期无法与现代化战争的需要接轨。

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当时中国空军只拥有少量的俄制苏27战斗机,同时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防压力。曾经中俄曾有协议,在中国空军战时急需的时候,俄军可将自己的先进战斗机“租借”给我国,应对大规模消耗战的需要。俄方为此编写了供歼-7、歼-8飞行员38飞行小时内转开苏-27的教材,此外还有同样短时间内从歼-7、强-5转飞苏-25的相关教材。

苏-27SK战斗机引进对于我国空军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

其实,对于歼-7、歼-8的老飞来说,改飞苏-27可能并不困难,毕竟都是“两杆一舵”,苏-27性能还更好呢。

这份“简化版”教材的主要内容,基本就是教飞行员如何发射R-27导弹。

这表明了俄罗斯空军眼里苏-27和歼-7、歼-8的根本区别究竟何在。用本次开放活动中“金头盔”对学员们说的话来形容,作为一个战斗部队飞行员,你所要考虑的东西远不止“两杆一舵”,雷达、电子对抗、数据链、预警机……在当时,中国空军别说是航校,战斗部队里能够理解这些的飞行员也不多。

可以说"38飞行小时”速成出来的飞行员是很难发挥苏-27的全部功能的,能否在战争中逐步成熟起来,说白了就是靠运气了。

中国空军一度连火箭弹打地靶的训练都很少进行

而类似埃塞俄比亚苏27大战米格29那种运用三代机的单机游猎空战,在中国空军需要应对的战争状态下几乎不可能出现。南斯拉夫空军曾试图用这种战法和北约对抗,结果是很悲惨的。

不过,这昔日的“秘辛”在今天对我们的启示在于,现代的大规模空战,很可能是大规模的消耗战。而现代飞行员已经不可能像当年一样,直接从优秀步兵里选拔,经过十几个小时飞行就上天的。在中国的主要对手已经有了极其丰富的三代机对抗经验的情况下,“38小时包教保会”也只能是形势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办法。

今天中国空军还有驾驶歼-11和苏-27SK战斗机的尖子飞行部队,他们使用的战斗机和当年“38小时包教包会”的机型并没有太大区别,但他们能在与更先进机型的对抗空战中不落下风。这显然不是仅仅会一个发射R-27导弹所能解决的了。俄罗斯空军的逻辑是,“计算机傻,你也傻啊?”也就是说飞行员很大程度上要靠自己的心算和直觉去弥补机载设备落后带来的劣势——能做到这一点的飞行员,咱们这么说吧, 电视选秀节目里那些什么“最强大脑”还是歇了吧。

但这样的飞行员实在是凤毛麟角,即使是俄罗斯空军,在冷战后开始更多接触西方电子系统后,这种“超人飞行员哲学”也在慢慢改变,更别说致力于建设能与“强敌”过招现代化空军的中国了。我们需要新的训练系统,培养的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合格飞行员,这也是一个真正大规模空军的基础。


混合挂载R-27T和R-27R导弹的苏-27战斗机,在去年中泰空军联演中,中国使用这两种导弹互相配合,打出了让泰国空军惊讶的效果,让他们更惊讶的是,这种精密的战术配合居然是靠飞行员自己心算发射时机的——中国空军的飞行员都是怪物吗?

今天的空军航空大学——从招身体素质优秀的学生,到招真正的尖子生

面对未来的空战,更加复杂的航电系统和空军需要负担的更多任务。空战系统的更加复杂化,技术进步导致的某些要求的降低。让原本空军飞行员的招选中,原本要求的体力,视力等要求逐步降低,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了解,对于学历的要求逐步升高。战争的技术进步,要求人更大的进步。以及整个空军训练方式的变化。

在这次长春航空开放日,对于“金头盔”“金飞镖”的采访中,就有他们面临新武器新环境下的使用中,自己计算弹道,设计发射使用规程的反馈。未来的飞行员不仅仅是合格的飞行员,还是合格的工程师,数学家,甚至程序员等。

中国空军金头盔、金飞镖飞行员在与航校新学员座谈后合影,他们中有人可能成为我军较早驾驶歼-20的飞行员

而长春这次的空军航空大学开学,在花团锦簇的航空表演之后还有一项变化,空军招飞质量实现历史跨越,过去招飞平均成绩是410分,今年跃升到561分,600分以上考生占20%。今年空军招飞全面实现高考一本线,把招飞对象全部放到尖子生行列。而整个招飞过程也将采用更多的科技手段。

今年的这一批“尖子生”,在他们经过几年的初级-中级-高级教练机的训练飞行后,有一定的可能直接上我军未来服役的J-20战斗机,最先进的训练方式,最拔尖的人才,最优秀的装备才能组合出一只最强大的空军。

四代机空战的变革,不亚于螺旋桨到喷气时代的变革,这未来空战怎么打,还有的要摸索呢

在螺旋桨战斗机与喷气式战斗机的过渡期,老航校以自己的方式在世界第一场大规模喷气机互角中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新生的毫无螺旋桨时代大规模空战经验的中国空军与世界最强的对手交锋的最终战绩让世界惊愕。

而如今的这批新生的情况也与当年颇为相似。同样,未来的对手是这些年来唯一有三代战机的成规模空战经验的强大空军。而未来的战场很可能是以四代机为尖刀先锋,先进三代机为主力的新模式下的空战。而超机动隐身机的高强度对抗,对现代空战的革命性冲击也不亚于当年的喷气机初步替代螺旋桨。未来的战场对双方而言都是平等,陌生,略有探索却无法预料的战场。我们有理由相信七十年后,老航校的后继者,这些未来中国空军最优秀的飞行员们也将交出一份震惊世界的答案。

责任编辑:荀越
战斗机 歼20战斗机 空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已致144死732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国资国企姓‘国’,在这方面带头‘砸钱’责无旁贷”

“7年造不了一艘船!美国对华下毒,只会毒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