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亮:大圣,你再纠结就赶不上“一带一路”了(大圣归来简史)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7-16 16:58
凭我的感觉,这二十年来,关于《西游记》的成功作品都与西游旅程无关,而是关于出发前的纠结,尤其是孙大圣的纠结。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今何在小说《悟空传》、直到刚刚走红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皆如此。只有解决内心分裂傲娇,完成自我统一,悟空才能坦然上路。
这倒像是转型期中国人人格转变的一个寓言。世界已经改变,1986版那种纯然正义直率的悟空不再符合市场的消费趣味了,反倒是猪八戒之类开始走红。但大圣形象依然是民族记忆的底色。对于这个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来说,心灵落后于身体是正常的事情。纠结中的大圣是走向颓废还是走向奋发,还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忍辱负重?抖擞精神之后,又会踏上什么样的征途?
看人间,中国人已经开始全新的大规模西游了——准备改天换地开发丝绸之路国家的“一带一路”计划,将要重新覆盖唐僧师徒的足印。可是中国人心中的悟空兄弟还是有点纠结,但这抹纠结的颜色越来越亮,《大圣归来》就给观众带来了明亮的温暖。
好评已经如潮,但《大圣归来》缺点是太匆匆,情节集中在两天一夜,马不停蹄,此起彼伏。江流儿不是仙,上山下水跳房梁,赛过铁人三项赛。大圣功力受限拔不出金箍棒,一根竹竿却也舞得风生水起堪比李连杰。但是来看大圣的人,岂能满足于人间的武侠片和好莱坞式的极限运动?多么想看看我们的盖世英雄尽情地战天斗地。
可惜,当大圣最终除去法印,火力全开,影片只剩了三分钟。金箍棒两下子就削掉大BOSS,不过瘾。观众都舍不得离场,我听见好几个人抱怨没彩蛋。不过没关系,剪掉的二十多分钟可以当加长版,导演宣称第二部续集已在谋划,算是给大家留个念想。观众舍“小时代”、“栀子花开”来看这个,在乎一心,在乎一气,不管有无意识,都有点大时代的模糊回响。
齐天大圣的现代转世
屏幕一日,西游早已转世N回。江流儿轮回十次方成唐僧,孙悟空呢,在新中国转世次数最多。1961年的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引发毛泽东写下"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1964版的《大闹天宫》成永恒经典,那个“人民的孙悟空”老少咸宜,也成了《大圣归来》开篇致敬的对象和江流儿的记忆。1986版电视剧成了伴随改革开放蜜月期的欢快记忆,未及沾染1990年代的忧伤和琐碎,师徒四人体现了最后的憨厚贤德(可以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么)。等到市场开始玩俗的,猪八戒形象逆袭,像灰太狼一样成了现代好男人标准,此时的悟空身形有些落寞。倒是在1999版的“白龙马蹄朝西”里,悟空以昔日的淳朴灵动回眸,刚刚毕业的田晓鹏就在那眸子里一直守望着。
等到《大话西游》出世,大圣不一样了,成了都市现代派或者后现代派文学的悟空——无厘头,挑战正经规则,内心丰富又纠结。在《宝莲灯》里,悟空作为配角和成长保护人回来了一次。田晓鹏导演要让他正式回来。
这些年糟糕的动画作品太多,反衬出《大圣归来》的制作认真。至于哪里神似《千与千寻》,哪里致敬《丁丁历险记》……已经被网友咂透,但在欣赏大片制作之余,我更在乎大圣的元神何遁。
看大圣匆匆一日,身上寄居着多少昔日影子。且不说《大闹天宫》,最后大圣咫尺之遥没能抓住江流儿的小手,不就是《大话西游》里悟空伸手却未能挽回紫霞仙子逝去的一幕再现?“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距离我的眼睛只有零点零一公分”,周星驰后悔逃避朱茵,大圣无奈躲着江流儿,年少时的遗憾人人都有,但70后、80后更多一些。这个大圣身上寄宿了很多灵魂,70、80人格是其中主要一个。
江流儿问悟空:“四大金刚是兄弟吗?”悟空答:“是姐妹!”所有观众都会笑,但只有看过《大话西游》的人才会会心一笑。他们记着四大金刚搂搂抱抱千娇百媚不成体统的情节,在当时还挺挑战老实70后三观的。不过《大圣归来》里一切都还得体。在流行文化玩世不恭二十年之后,70、80后们早已补过商业后现代的钙,模模糊糊的,更愿意重拾早年的正经。
虽然影片情节设计和感官设定都借用了好莱坞模式,如同田晓鹏导演自己宣称的那样,但是看这个悟空,背着身耸着肩,又傲娇又耍酷,还有点羞涩要脸皮的样,问问70后的田导,是不是有点80年代街头青年又痞又帅又不太坏的影子?那是个没有互联网没有社交媒体,齐秦的“狼”在都市丛林午夜巡行的年代。所以,不是悟空,是空仔。《大话西游》的悟空是来自“成熟”都市的情怀男女化身,田晓鹏的不全是。看上去《大圣归来》好像变简单了,绕开男女缠绵,悟空直接面对一个孩子,但实际意味更复杂些。一代人如何面对记忆?若只能回望,又如何未来?这部电影的情感意义,难道就是悟空终于找回了自己,找回当年的热血感觉,找回这几年老牌文艺青年反复念叨的“莫忘初心”?
七零后的初心有七十二般变化
大圣的强项不是转世,是七十二变。70、80后要找的感觉或者初心也可以七十二变。
和猪八戒一起变身筷子兄弟怎么样?不相干?别看外形,看元神。电影《老男孩》以及那首主题歌似曾相识吗?“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花开花落又是一季,春天啊,你在哪里?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抬头仰望这漫天星河,那时候陪伴我的那一颗。”星夜里坐在客栈窗台上仰望星空的是悟空吗?不是你吗?
感动吗?但我要说的是,这只是70、80怀旧的老套路,还要我再加上许巍的摇滚吗?“这么多年你还在不停奔跑,眼看着明天依然虚无缥缈。你曾拥有一些英雄的梦想,好像黑夜里面温暖的灯光。”只要有对昔日理想主义的怀念就够了吗?
《大圣归来》还比较内敛,不节制的话就会变身《无极》、《霍元甲》甚至《匆匆那年》——陈凯歌不是抱怨观众看不懂只有他们过来人才懂吗?李连杰不是也称《霍元甲》说的是他们过来人(艰苦奋斗成功人士咯)的心境吗?看看2014版的《大闹天宫》,想必也是寄寓这个圈子的情怀了,怪不得那奢华风格搞得跟“富春山居图”似的。50、60后的怀旧70、80后不懂也不想懂,但是之间也只差了100个唐僧而已。
感动是个好东西,导演也没少设置感动点。比如汪峰的歌。你不是一块石头,你不是一滴眼泪,你在四处找寻自己昔日的影子。当民工唱起汪峰的《春天里》,你会暂时在民工身上找到影子。“如果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春天里”,你的眼中含着泪花,以为是因为同情弱势群体,但是检验一下成分,和看《大圣归来》预告片时候的泪花不会相差太多。当发现他们并不真像自己之后就会很快忘记,就像汪峰很快和那对民工歌手决裂一样。
昨日需要重现,但《大话西游》看十遍也会烦,需要七十二变。白骨精变来变去也还是白骨精,可我们的盖世英雄岂甘如此?让我来找出一点点不一样,哪怕田导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江流儿
我们民族的寓言和信仰
不好意思,给猴哥来点学术。美国的后现代文化研究泰斗杰姆逊称,所有第三世界文学都是寓言,寓意着一个民族的艰难奋起。《狂人日记》是寓言,《沉沦》也是寓言,《女神》更是寓言。孙悟空曾经是宋元明清勾栏瓦舍里的说书人故事,寄寓着市井百姓乡野村夫惩恶扬善荡涤浑浊的梦想,在革命的年代则是反抗三座大山压迫的英雄化身,而在今天,除了寓意都市男女人格、情感转型,会成为一个大国、一代民众复兴的寓言吗?
身不由己,即使一部动画片,也蕴含着现代中国各种元素的交织博弈。就说说那只大BOSS吧,那条只有血盆巨齿大口没有脸的大肉虫。导演称原型来自《山海经》里怪兽“混沌”的画像,今天的人赋予它非常“现代”的3D形象。《山海经》够传统了吧,但大虫凶暴粗蛮又肉感的身躯与吼叫立刻让我想到周星驰2013《西游·降魔篇》的最后,孙悟空忽然变身为一只捶胸顿足怒目咆哮的“金刚”,活脱脱的好莱坞风格,背后则是西方人审美历史里特有的那种达尔文式的原始、肉感、狂荡的趣味。而在中国传统里,连妖怪都透着一股飘逸之气。导演说:有那么多前人的作品摆在那,哪怕自己闭着眼去设计都会撞上,躲不开。在我看,躲不开不如融进来,多元一体,身心一致。惊艳的白龙就在那里,等着统领全篇的审美。踏着七彩云从大唐一直勇往直前到现代中国的孙悟空,等待着灵肉合一。
听田导说,第二集要谈信仰,谈大圣怎样从信仰自己个人的自由主义到信仰唐僧的大爱境界。听起来不错,我相信不会掉入仁波切之类信仰安利的圈子里去,不会说出“中国人缺少信仰”似是而非胡话。对于传播了千年的《西游记》来说,正义的大圣就是我们的信仰。
昔日唐三藏只身闯荡的西游之路已经包含在今天的“一带一路”里。金箍棒西指,中国人要让自己勤奋的汗水重新洒满大圣的足迹。在这个大时代的黎明时分,今天在影院里感动的观众或许也不会永远满足于循环往复的小布尔乔亚忧伤与怀旧,大圣的风声中已经有了一丝不同的气息。除了出发前的故事,未来的《西游记》改编作品也许会更多讲讲西游路上的故事吧?
年初,一篇博士生的回乡日记《近年情更怯》引发无数网友感慨、转发。文章不比以往别人写的农村记述更深刻,作者自己也完全没想到会如此疯狂的转发。面对“自来水”,作者的吃惊程度想必超过了田晓鹏。那是类似的怀旧与告别,是中国人乘着高铁迈入现代大国之前对出发地的一次心动回眸。
70、80、90的记忆可以跃升为1968版那样的民族记忆吗?大圣的故事也可以成为中国人“尼伯龙根的指环”么?瓦格纳给德意志民族写下了这部复兴史诗。孙悟空没德国人那么凝重刻板,有的是中国人的豁达。认真的导演和他的团队借鉴传统,借鉴好莱坞,但是要超越这一切,还得撑开五指山,直上重霄九。
我没理由给一部动画片太多的负担,毕竟人家才是做事情的人。想想空洞的《匆匆那年》都能感动一大堆70后,我不能对大圣的匆匆那天太苛刻。但是大圣不怕担子重,我听见了他的脉搏,虽然有点弱,但是我听得见。西游路上见!
下页有彩蛋,下页有彩蛋,下页有彩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脑洞:孙悟空大闹天宫发生在什么时候?
答:历史上,唐玄奘出发取经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的贞观二年(公元627年),然后遇到了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那么大闹天宫应该发生在公元2世纪。627-500=127,127年是东汉顺帝统治时期,华夏人间没啥大事,天上应该也没啥大事。但是大汉朝此时已经到了晚期,每况愈下,到184年就发生了黄巾起(da)义(luan)。考虑到黄巾道长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就又和天宫发生了冲突关系。
孙悟空又出生在什么时间呢?闹天宫之前悟空在菩提老祖那里学艺,学艺之前在花果山自在快活。《西游记》里说,在花果山,“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上限是三百,下限是五百。考虑到成为猴王之前,石猴在山中逍遥了不知道多久,书中云“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那么就算石猴在花果山生活了五百年,后来出去学艺,在外面飘荡了几十年,可以约去不计。然后才发生大闹天宫。那么大圣应该出生在大闹天宫之前五百年,公元前4世纪,基本上就是中国的战国时期。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所以大圣出生比孔圣出身要晚了近二百年。总之,我们是一个有漫长历史记忆的民族,悟空的脑袋也是很有深度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