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莫迪安倍各有怀抱,安倍拉拢无碍中印合作大局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9-05 08:01

占豪

占豪作者

财经、时事评论员,投资专家,《黄金游戏》

亚洲,中、日、印三国实力最强。因此,三国关系如何发展备受世界关注。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上任后首访选择印度,访印后才访有“巴铁”之称的巴基斯坦。2014年5月26日印度新总理莫迪宣誓就职,莫迪就职不到半月,6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派外交部长王毅作为特使访问印度并带去口信。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印度新任总理莫迪,上任后不但没将中国作为首访对象,甚至在中、日的访问次序上也将日本放在了前面。更莫名其妙的是,莫迪政府在8月中旬向中国政府发出请求,要求推迟习近平主席的访印时间,理由竟是原定时间与印度总统慕克吉访问越南时间冲突(慕克吉将于9月15日至17日访问越南)。

安倍其实就是个大忽悠。

莫迪政府的行为,不但不合外交礼节,甚至对中国的热情显得有些傲慢与轻视。印度总理为何如此选择?他的意图是什么?日、印靠近各有什么算盘?对中国国家战略又会构成什么影响?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该研究和讨论的。

印度的选择与意图

新一届中国领导人上台后,对印重视度超过往届。在中印有领土争端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仍能作出如此主动和积极的外交姿态,可见对中印关系的重视程度。中国重视中印关系,是因为中印不但是邻国,还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人口大国,又都是金砖国家的成员国。中印友好,无论是对彼此还是对地区,甚至是对全世界,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好事。

反观印度,新一届莫迪政府对中国的热情好像并不十分领情,甚至有些冷淡和无礼。之所以如此,主要应有如下五方面原因:

一、战略上对中国的警惕。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土面积也不小,印度一直有地区大国梦。印度曾是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殖民时间最长的是英国。殖民历史给印度打下了很强烈的亲西方意识,个中原因很多,这里不作阐述。西方意识和民族主义,使得印度人既想成为地区大国,又想在成为大国的情况下与西方国家为伍。这一点在意识形态方面和中国出入很大。印度人一直追寻大国梦,其首先想成为的就是亚洲领导者。但是,中国崛起使得印度梦受到打击,在面对中国时也显得心境复杂。一方面,印度认为中国是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绊脚石;另一方面,印度又对中国有一种敬畏感,这种敬畏感不仅仅来自于中印战争,还来自于中国这些年的高速发展,这种发展让印度既看到了机会又看到了威胁。再加上中印至今仍有领土争端,所以印度在战略上对中国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和戒心。正是这种警惕和戒心,才构成了西方拉印制华的运作空间。印度总理莫迪之所以选择先访日本而非中国,战略上对中国的警惕之心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经济原因。2008年后,印度经济发展不太稳定,2013年因汇率下跌,以美元计价的印度经济不涨反跌。印度的经济问题一直困扰印度政府。莫迪这次访问日本,日本除给其极高规格的接待外,还承诺未来5年内对印公共和私人投资及企业贷款总额达到336亿美元。这么大规模的投资承诺,正是新上任的莫迪所想要的,自然会吸引莫迪前去。

三、玩战略平衡。鉴于当前的国际形势,印度考虑到自己的国力、经济和政治安全等因素,并不想选边站,而是想玩两个平衡:一个是中、俄和美国之间的平衡,另一个是中、日之间的平衡。在中俄方向,印度是金砖国家,是上合组织观察员国;印度不但和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和中国的关系也较为稳定。在美国方向,印度也表现积极,除积极发展与美国的关系外,也一直在强化和西方其它国家的关系。总之,印度在中、俄与美国之间,一方面要在发展中国家层面与发达国家争利益,另一方面又试图在政治上利用发达国家的实力,提高自己在地区的影响力。在中日之间,印度在政治上更倾向于和日本走近。因为,印、日间没有冲突,只有利益。不但有经济利益,还有政治利益。譬如,双方都想加入联合国安理会,经济上双方互补性也很强。更为重要的是,在中日之间中方属强势一方,印度就想通过在中、日之间玩平衡,来换取对中国一定程度的遏制。如此不但可取悦日本,也对在中美之间玩更大平衡有帮助。

四、与日本抱团取暖,围堵中国。日、印都和中国有领土争端;日、印实力都不如中国,面对中国时都有些力不从心;日、印地理上恰处中国对角的两个方向。这些,都使得日、印有抱团取暖,围堵中国的现实利益和主观意图。

五、有意介入南海和东海。印度一直想介入中国南海,在南海与越南眉来眼去。印度推迟中国国家主席访印,理由就是总统访越。站在正常国家利益角度这理由简直不可思议,中国对印度来说比越南重要得多,岂能置重要于不顾而求其轻?印度就这么做了。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印度想向外发出印试图干涉南海的信号。同时,也是向外发布印度在冷淡中国的信号。与印度一样,日本也想介入南海。如此,两者就找到了共同语言。而只要和日本接上头,印度或多或少就能在东海上偶尔说上几句,这就是印度想达到的效果。

日本的选择与意图

一、与印度抱团取暖,围堵中国。在与中国交恶后,日本比印度更需要找伴取暖。而且,和印度一样,日本也对中国发展持矛盾心态,一方面想利用,另一方面又担心。所以,找印度一起抱团取暖、围堵中国就非常合理了。

二、打破外交窘境,为安倍军国主义路线壮胆。由于安倍完全倒向美国,再加上要走军国主义路线,使得日本已和中、俄、韩交恶,这让安倍的亚洲外交举步维艰,非常被动。在这种情况下,拓展与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国家的关系,对日本来说非常有必要。只有这样,安倍政府才能为自己的军国主义壮胆。

三、经济上寻找资本和产品输出地。 在与中国交恶后,中日经济上都有较大损失,日本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都遇到困难。作为发达国家,日本需要有更多资本和商品的输出地。印度作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显然是很好的投资地。发展与印度的关系,符合日本经济利益。 

四、改变对华的政治劣势。近几年,日本对华政策越来越偏激,中日实力逆转又使得日本政府在政治上的劣势非常明显,虽然背靠美国,格局仍难有大的改观。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在心理上与中国有隔阂国家的关系,有助于日本扭转这种政治劣势。在这方面,印度做得不错,这次莫迪访日,除在领土争端上暗批中国外,莫迪甚至还暗地为日本军国主义张目。

综合来看,日印走向合作、战略靠近,是双方战略和现实利益决定的,是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中国的利益。但是,鉴于中印存在的战略利益和共识远大于分歧,中印双方是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因此中印关系并不会因日印关系靠近而发生大的变化。中印关系,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不但仍可获得健康发展,双方在政治、经济、金融、文化等领域的合作空间未来也会越来越大。

基于此,虽然有必要对印度莫迪政府的一些言行提出警告,但也没必要对日印关系走近过于敏感。某种意义上说,只要中国掌控好当前中国内外的战略大局,中印之间的利益就远远大于分歧,中印关系自然就不会跑偏。

至于莫迪的政治外交表现,只能表明其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莫迪的不够成熟虽然会局部影响中印的合作进度,但并不会改变中印合作大局。因为,中印双方的合作是由双方的战略和现实利益决定的,并不会因为莫迪的个别过激言行而发生本质改变。因此,对日印靠近一方面要保持一定警惕,另一方面也要理性和客观看待,掌控自我的方向才是更重要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鉴于莫迪政府不成熟的外交表现,日理万机的中国国家主席2014年是否还能安排出时间访印将成为未知数。估计不久,莫迪政府就会自己不成熟的外交表现而不得不刻意向中国示好。

责任编辑:李亢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