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远:柯文哲的日据建筑修复运动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6-04 08:59

张方远

张方远作者

台湾时评人,编有《高中历史课纲烽火录》

由于台北松菸的经营事件,让“文创”概念内涵再度成为争议的焦点。无论经营者与中间协调者是谁,最终都落到财团的手上,“文创”不只沾满了浓浓的铜臭味,更是一个巨大的黑箱。挟着既自诩为“左翼”又“反黑箱”的太阳花人气而上台的柯文哲,已经让人看破手脚。

以“文创”之名所包装的空间,不只有松菸。近年来,全台各地掀起老房子再生活化的浪潮,将闲置、倾圮的建物空间重新修复,再招来“文创团队”进驻,数量不断增加,称得上一点一滴在改变原有的城市地景。然而多加留意不难发现,当前在积极修复的老房子,以日据时代的建筑物为主。

台北市福州街“台湾师范教育馆”(刘真校长故居),张方远摄

台北市杭州南路“乐埔町”,张方远摄

以我经常出没的台北市区域为例,机车一过中正桥,在福州街可以先见到“台湾师范教育馆”(刘真校长故居),内有咖啡业者经营。往前行到杭州南路上,可见到日据时代中高阶官员的宿舍,修复后现有料理与艺术团队进驻,以“乐埔町”之名经营。沿着杭州南路往济南路方向,则有龙应台任“文化部长”时大力规划的“齐东诗舍”,包括诗舍周围分布于齐东街的“幸町职务官舍群”,始建于日据时期,都是台湾总督府不同官阶职员的宿舍;“齐东诗舍”修复之后做为艺文空间使用,当然,内部也配备了一间咖啡厅。

台北市济南路“齐东诗社“,张方远摄

台北植物园内“南门町三二三”,张方远摄

修复中的“台北留声知音广播殿堂”,张方远摄

若有余力往西行,和平东路大安区行政中心旁,有一幢正在修复的日式建筑,预计由文创团队打造为“台北留声知音广播殿堂”。艳阳高照想到台北植物园享受绿荫,在园内会发现一幢崭新的日式房舍“南门町三二三”,据园方说法修建的原因是“缺乏日式庭园展示”(但园内其他地区的植物怎不见如此待遇?);园内还有另一幢建于1892年、硕果仅存的清朝衙署建筑“钦差行台”(二级古迹),但明显斑驳、疏于维护,与“南门町三二三”形成强烈对比。离开植物园前往繁华的西门町,中华路上可见到由日据时期西本愿寺轮番所改建而成的“八拾捌茶轮番所”,主要贩售日式茶点。

台北植物园内的清代衙署建筑“钦差行台”,张方远摄

台湾人赴日旅游一向趋之若鹜,其实机票钱大可节省下来,因为光是台北市就可填补人们心中对日的憧憬与仰慕。若还不满足,那么上台北市文化局网站,查查“老房子文化运动”,便可发现这个宣称“文化路径的都市再生”的计划,正悄然把台北市翻转成为日据时代的台北州。除此之外,文化局还加送美军怀旧之旅──阳明山美军宿舍群,这样一来不消步出“天龙国”,就可饱览台湾旧殖民宗主国(日)与新殖民宗主国(美)的风采。两个愿望一次满足,无比贴心。

仅用台北的建筑“复州”行动,恐怕难以形容全台各地如火如荼复建日式房舍的规模,尽管日本人已经离开台湾70年,但“国境之南”的认同想象不减反增。日前台中市长林佳龙称要“重拾城市光荣”,因此要重新竖立起台中公园的日本鸟居,此后又替“台中文学馆”剪彩开幕,而该馆建筑则修复自日据时代的警察宿舍。更早对外开放的虎尾“云林故事馆”,其实是日据时代虎尾郡守的官舍。嘉义在地的李宗隆教授,2013年即投书媒体指出国民党执政的嘉义市府整修一片日式木屋,做为新兴观光景点。再往南到台南,建于日据时期的“林百货”于2013年修复风光开幕,游客络绎不绝(近来也有民间团体发起运动抢救位于台北衡阳路与博爱路口的“菊元百货”,打算再现日据两大百货南北辉映的“荣景”);台南做为汉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区,其他中式古迹反而门可罗雀。台湾最南端的屏东,近日更是由“李登辉之友会”的成员日本人佐藤健一,出资一千万日圆修复牡丹乡高士村的日本神社,他理直气壮地对记者表示:“台湾的存在,在日本史上是不可缺欠的”。(日本人不只捐助修复神社,也在全岛各地大量赠送、种植樱花树。)台湾东部也不落人后,花莲县凤林镇公所日前修复了建于1915年日据时代的林田神社,当地民众甚至发起自发打扫神社的行动,说是“不要让(日本)神明笑我们”;台东县警局铁花路日式宿舍,经县府争取补助修复之后,出租给一间手打乌龙面店。

这波全台总动员再造“国境之南”的浪潮,几乎以“重现荣耀”为号召。但是问题在于修复的日式房舍,大多是当时日本殖民统治者的官舍,神社里供奉的是日本神。在台湾,福泽谕吉被捧为日本“文明开化”的导师,但他所主张的:“对于不服从日本教化的殖民地土著(不分原、汉的台湾人),得赶尽杀绝之”,最终经由50年殖民的形式“落实”在台湾人民的精神与肉体上。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是眼下台湾人汲汲营营所追索的“文明”?而这份“荣耀”到底属于少数的日本殖民统治者?还是属于被迫以番薯签裹腹、广大被剥削的台湾人民?

更值得细究的是,日式房舍的修复工程多半由官方出面招租,媒合民间的“文创团体”,从而形成实际经营内容与建筑物无关的诡异现象。进驻的经营者为扩大其经济效益,再替建筑物塑造一番新故事,充满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城市的面貌会经过自然的有机新陈代谢,并非所有陈旧的事物都有保存的价值,因为建筑物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也是人民精神寄托的对象,而空洞的历史叙事到头来只是加深了台湾人民的自我殖民。这波复建日式房舍之风,不仅无法使人民获得精神解放,无法贴近这块土地真正的历史,反而让脚离地更远,生活在一个被扭曲、重新建构出的想象世界里,自缚缚人。

台北“总统府”,张方远摄

公共建筑与空间的运用,其背后隐藏着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以台北市的老房子文化运动来说,此计划释出的标的大部分是公部门的不动产,反映了光复初期国民党毫无清理直接接受日产,并且接续使用至今。曾经领导抗日的国民党,在失去民心之后败逃台湾,拉拢美日势力巩固其风雨飘摇的政权正当性(别忘了“白团”),使得殖民统治与威权统治共同凝结出统治台湾的意识形态与政治正确,蓝绿都是此意识形态的继承者。矗立在凯达格兰大道上的“总统府”,因入选为“世界最美十三座总统府”而被台湾人引以为傲,但它不就是殖民统治与威权统治结晶而出的最大象征吗?

由殖民而起的历史伤痕,不但未被妥善清理与抚平,在台湾却通过官方(蓝绿)、民间与外在的力量共同延续伤痕,以城市地景、教科书史观论述等“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写历史。这个幻想而出的“想象共同体”还不断指责别人在“洗脑”,如同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所说的:“说人洗脑者,正是洗脑人”,真正体现台湾人民主体性的历史就在不断追寻日本殖民统治的“美好年代”过程中被洗掉了。参与对日抗战、投身台湾光复,日据底下台湾人以社会运动的形式与力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今年是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房舍正一幢幢的复现,而台湾至今连一座抗日纪念馆都没有!历史正从暗处发出讪笑声……

(本文原载台湾《两岸犇报》第98期,2015年5月27日出刊,作者授权观察者网大陆首发。)

责任编辑:小婷
台湾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