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宝:今天小年,你给灶王爷说好话了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2-11 15:37

张小宝

张小宝作者

IT、媒体观察者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这可不是一副普通的对联,是每年腊月二十三贴在灶前供奉灶王爷用的。

“过了小年就是年”,作为春节前最后一个重要的日子,让我们先来了解了解这位灶王爷吧。

过年喽,祭灶王喽~

灶王爷有北京户口?

灶王爷,全称“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称他为“灶王爷”,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厨房之神,传说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探查世情的仙官。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灶王骑马上天述职,向天庭汇报所居人家一年来的善恶事迹,以资裁定其家今后的福祸命运。

关于灶神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秦汉以前更被列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

古籍记载繁琐,民间关于灶王爷的传说就很接地气。

北京顺义地区流传着一个顺口溜:“灶王爷本姓张,家住顺义张各庄。”传说,古时候张家有兄弟俩,哥哥是个泥水匠,因盘锅台出了名,大家都称他“张灶王”。弟弟是个手巧的画匠。“张灶王”人缘好,谁家生了气,经他一劝解,就和好了。他活了80岁,那年腊月二十三寿终。

灶王一死,画匠成了一家之主,可没当过家的人处事无方,搞得家里鸡飞狗跳。画家无法,想借哥哥的威信把这个家治理好。那年腊月二十三,他把哥哥嫂嫂的画像贴在灶头,告诉儿子儿媳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大伯你大娘成了仙,回来看看,见这个家闹的不成样子。他去见玉帝,玉帝封他灶王神,年年二十三上天去七天,把各家的事禀给玉帝,对那些好吃懒做、搅家不贤的人,都要提出惩治的办法,只要玉帝点了头,大年初一回来就办。”吓得儿子、媳妇们跪下磕头求饶。

画匠说罢,又写了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眉是:一家之主。第二天,媳妇们就把这事传了出去,各家纷纷找画匠画像,把灶王爷请到家里,贴在厨房的后墙上。灶王爷的故事就这么传开了。

如今,顺义人已经将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注册为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把灶王爷的形象改编成评剧搬上了舞台。所以别看灶王爷一年到头吸灰吃土的,人家可是有北京户口哦。当然啦,关于灶王爷的传说不下十几种,有负心汉说、朱元璋说等等,这只是其中一个罢了。

过去一家人的生活都是围着灶台转

好吃好喝供灶王

因为关系到一年运势,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对于全家来说可是一件大事。

关于祭拜程序,清朝《霓裳续谱》中记载:“腊月二十三,呀呀呦,家家祭灶,送神上天,祭的是人间善恶言。一张方桌搁在灶前,千张元宝挂在两边,滚茶凉水,草料俱全,糖瓜子,糖饼子,真素两全。当家跪倒,手举着香烟,一不求富贵,二不求吃穿,好事儿替我多说,恶事儿替我隐瞒。”

这天晚上,这些在灶头吃够一年灶灰的灶王爷爷及奶奶,受到人们尊崇。供果虽极简单,仪式却极庄严。晚饭后,将室内各炉火升旺,全家聚会一处,在供桌上摆好关东糖、糖瓜、南糖三五碗,凉水一碗,草料一碟。(凉水及草秸、料豆是给灶君的马吃的,人们的想像及服务真是格外周全。)再摆好烛台,香炉等祭器。

如今只有老年人记得这些习俗了……

祭拜开始,先点燃用羊油做的专供祭把用的小红烛。(此种红烛,旧时称之为“小双包”)蜡台下压着黄钱、千张、元宝敬神钱粮一至二份。由男家长主祭上香。北京民俗:“女不祭灶、男不拜月”。这个禁令其实已被打破,女人也祭灶,男人也拜月。只是祭灶时一般男先女后,依次三叩首,肃立十分钟,香烛欲尽,再次三叩首,然后把未燃毕的香根连同灶王码儿、钱粮、草料等一起放在院子里的“钱粮盆”(生铁铸成的大盆)中,和已经放在盆里的松枝、芝麻秸一起焚化。当盆中的火苗升腾起来时,主祭者还往往祝祷不断,说:“老灶王爷,您多说好话,少言坏语吧!”

然后将摆设的关东糖、糖瓜之类剁碎融化,涂在灶王画像的嘴上,灶王受了糖稀的“贿赂”,就只能甜言蜜语了。剩下的嘛,都被人扔进自己的嘴里了,所谓“上供人吃,心到神知”。神仙只是人们心愿中的一个符号罢了。

甜腻粘牙的关东糖用来“贿赂”灶王爷

一个灶王,南北有别

和甜咸豆腐脑、汤圆元宵的南北之争一样,关于灶王爷,也有南北差异。一般来说,北方是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南方是腊月二十四。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到了清朝雍正年间,皇帝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一下工作情况。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既然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都在这一天拜神,那么工作人员(如差役下人之类)就只能推后一天再拜。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到了民国,民间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就是科级以上干部二十三日祭灶,一般群众推迟到二十四。后来,据说是因为社会进步了,人人平等了,大家也就都随了皇帝,沾沾“贵气”,改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了。由于过去的皇城是北京,所以北方密切联系领导,受到的影响比较大。而南方仍然和人民群众保持一致。

除了时间不同外,在具体细节上南北之间还稍有差异:

老北京祭灶王的供品是关东糖及一堂红月饼三盘,外加草料、清水。别的神佛供品五盘算一堂,而灶王则是三盘算一堂。因而流传下“灶王供——三堆”的歇后语。

在陕西,除了供奉灶糖外,还有老鼠形状的馒头、枣山(白面花馍,以云团堆成,形似山峰,以红枣装点)、灶饼。祭毕,分食灶糖、灶饼。灶饼每人一个,俗称灶爷散粮。枣山到二月二炒馍豆时,掰碎炒食,以分仙气。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成老鼠形状的……

上海地区一般是用黄羊祀灶。二十三日夜始祭,其供品为三果(即福桔、慈菇、荸荠)、生蔬果、金针、木耳、香覃、素三牲(即面粉制的猪头、鸡、鱼),再加糖元宝一碟,谓之“廿四糖”(以饴糖杂干面为之,作元宝及洋钱形),清茶一盏,素汤团十二枚(逢闰月为十三枚),馅心要用素菜,以适灶神的食素胃口。另外供糖圆四盅,打点神轿的轿夫。送神时把芝麻萁梗铺在地上,谓之“节节高”,稍衬冬青柏枝。糖元宝焚毁后,箝放在大锅灶内,俗称“藏元宝”。

在南京,则供奉红枣汤、元宝糖,燃香烛、放爆竹,俗谓“送灶”。到了除夕晚上,还要再行祭礼,取下供物,民间谓之“接灶”。

当然啦,不管哪一天,不管用什么方式,大家的美好愿望都是一致的:希望来年五谷丰登,衣食不愁。如今祭拜灶神的习俗正在逐渐远去,但盼望日子越来越好的念头却始终如一。

最后奉上彩蛋,侯宝林、郭全宝老师的经典相声《买佛龛》,很多八零、九零后对祭灶习俗的了解都来源于此,看完别忘了回家给灶王爷说好话哦~

给大家拜年啦~

责任编辑:小婷
春节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