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雯:妹子游轨交展| 宅男不可欺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4-14 07:05

钟晓雯

钟晓雯作者

科技观察者,独立撰稿人

万万没想到,上次工博会之后,我会第二次踏入“工业党宅男”这条河。

4月6-8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来到上海,这一展览号称“亚太地区最具专业性、权威性的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领域交流平台之一”——但是你懂的,怎么可能会有妹子冲着这噱头去嘛~对我而言,这张图片有点吸引力︿( ̄︶ ̄)︿。(总觉得哪里不对啊,摸下巴。)

但到了现场,我就被自己的侥幸心理狠狠扇了耳光。所谓车模是这样的:

这样的:

如果非要有人的话,是这样的:

能这样就已经算是对得起观众了:

自己挑的展览,流着泪也要看完。想必跟着老中青三代“宅男”走,一定没错。

一进门,右手边的空中列车吸引了不少观众。窗明几净、蓝光莹莹,浓浓的科幻感。“安全性高、舒适性高,可以直接加固路灯杆铺设轨道,可以满足市中心商圈间的短途交通需求”展商介绍地激情四射,一旁两位大爷不买账。“这东西50年代的工厂就有类似的,叫‘天车’。”,“十级台风怎么办?”“造价1.2~1.5亿每公里太贵了”老爷爷们头发已经全白,追问的气势全然不像是外行。

上前攀谈才知道,两位是上海申通的退休高级工程师,“要说设计轨交,从地铁一号线就开始参与了”。杨老先生说起往事还有些感慨。一号线1993年5月建成通车,原本只有锦江乐园到徐家汇短短五站路。12年来,一号线已经是全长36.89公里、28个车站,途经上海宝山、闸北、黄浦、徐汇、闵行等区的交通大动脉。不知道那两位老先生“宅”在设计室的时候,有没有料到今天的这一切?

悬挂式空中列车科幻十足

我顺着人流继续向前,一路上仿佛是列车“解剖”室。软件有调节地铁发车间隔的自动系统,据说上海22号线迪斯尼延伸段的发车间隔可缩短到90s每班。硬件细化到列车的雨刷、铁轨的固定装置、列车用的锁具、电动受电弓、阻燃密封条。这些乘客在旅途中习以为常的细节,都有着“宅男”们的精心设计。

轻轨列车上用到的电动受电弓

阻燃密封条用在车窗上,离火即可熄灭,可避免火势蔓延。

可用于列车上的电子元件箱

除了这些细枝末节,中国南北两大轨交巨头的站台无疑是展会的高潮。这次,北车带来了号称高铁“三大件”的制动系统、牵引系统、网络控制系统,目前三大部分的高度国产化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为中国列车在国外同行面前挣得尊严。

在“三大件”旁,一个嘴唇干涸的眼镜小哥吸引了我的注意。见我将目光投向他,小伙子有些不好意思,直言自己只是研究缓震车钩的工程师。问起这个车钩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个生涩的小伙子瞬间就“燃”了,竟然谈起了7·23动车事故,“比如两辆车相撞,缓震车钩能吸收相撞的能量,尽可能减少伤亡。”最让他得意的是自主化生产后的成本降低,“之前列车车钩上的电连接器坏了,就这一个零件日本厂商问我们要价20万元。现在自己攻破了这个技术,价格嘛……”他一脸“你懂的”。

传说中的缓震车钩

北车展示的酷炫高铁模型(会跑的哦~)

北车的地盘上,一张轨交操作台前挤满了观众,我凑到跟前,一个穿牛仔服的青年操着浓重的口音抛出一个个问题,“现在就假装是要开车了,第一步怎么做?”“电压多少?”“直流还是交流?”原来这是未来的地铁司机在现场教学。这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出学校将面临的是一周四天连续工作,单程短则50分钟长则1个多小时的专注行驶,真是一点马虎不来的。

未来的地铁司机们正专注地听讲

看完北车,必然要到访他的老对手。这次南车最得意是最新研发的超级电容有轨电车,站台30s快速充电,沿途不再铺设空中电网。更环保、更美观的设计将取代地铁,为二三线城市提供成本更低的交通方案。“车内100%低地板的设计,水平高度和路牙的高度差很小,方便老人、残疾人上车。”相较于高铁,有轨电车的轨道要求更低,但城市路面情况复杂,低标准轨道产生的大噪音要怎么降低?为此,南车在转向架轮对的金属解构中嵌入了降噪装置,就是下图截面上的黑色箭头——看看这些细致的体验,“宅男”还真点“暖男”的风采?

有轨列车的专向轮对截面

加了减震降噪架构的铁轨

一系列铺设在铁轨之下的减震降噪装置

走出南车的展厅,在此行将告结束的时候,一对巨大的转向轮就在我不远处飞转起来。金属轮被架在距离地面一人高的空中,通过一个普通电动车橡胶轮驱动。

“这是在干什么?”我摸不着头脑,只好向一旁花白头发的工程师发问。“检测轴承”老先生酷酷的。我厚着脸皮又问“每辆车下线前应该都要检测吧?”答“不是‘应该’,是‘必须’”。“不检测会怎样?”工程师的脸上不减冷峻,“出了意外就会燃轴,列车颠覆。”“出轨?”“不是,轮子会飞出去。”

我估摸着自己这个门外汉快把老先生惹恼了,没想到他竟打开了话匣子“铁路放闸的地方,不是有工作人员吗?标准操作规定他们要在列车驶过时注视列车转向轮,有任何发红的情况,就要迅速报告,让列车停下。列车到站之后,工作人员逐个用榔头敲车轴也是这个道理。对于有经验的人,凭声音就知道有没有故障。”

他拿出设备简介,“你看,我们这台是设法加了负载,更接近真实工况。”可以听得出他语气中的骄傲,“我有点遗憾,没有把我们十几项专利列在介绍书上。我活到这把年纪,就算专利被别人学走又怎么样?我把实惠留给子孙后代了。”

老先生的动情让我有些始料不及,交谈中得知,从二十岁的小伙子到退休,他已经在轨交行业工作了45余年,从车床工人到技术管理人员。问及坐高铁的感受,他说“我们年轻时根本想都不敢想。”

“想都不敢想”这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或许有些陌生了。对地铁司空见惯,乘高铁也是家常便饭,即便是超级电容车,160km/h的速度似乎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但走出这个场馆,我想我会换个角度看这些原本“理所当然”的交通工具,因为每一重便利的背后,都有一群可爱的“宅男”在为你绞尽脑汁。

责任编辑:钟晓雯
轨交 工业 高铁列车 中国南车 中国北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