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呈展:从乌克兰到马航看提升中国护照分量的好时机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3-14 10:12

庄呈展

庄呈展作者

德国波恩大学博士生

一本薄薄的中国护照,单纯从物理角度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分量。但当马航失联事件和乌克兰事件逐渐发酵之后,透过普通民众的心声,这本护照的“重量”才被许多国人感受到。

马航失联班机的家属们表示,不太愿意接受马航的条件去马来西亚等待进一步的消息,因为留在北京至少能够依靠政府。3月10日中午,中国政府举行发布会,愿意全盘接手此事件,更是加重了这本中国护照的重量,笔者不禁为中国政府敢于担负责任的决策喝彩。

同一天,中国驻乌克兰使领馆再次公布了领保协助电话,保护中国公民的安全和权利。而乌克兰的国家主权已被寡头和境外势力撕扯得支离破碎,境内公民的基本保障都无从谈起。很多时候,一本中国护照意味着个人境遇的天壤之别。

中国外交随着国民经济财富的不断积累,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外交领事保护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例如在利比亚撤侨行动中,中国政府共动用91架次中国民航包机,35架次外航包机,12架次军机,租用外国轮船11艘,中远、中海货轮5艘,军舰1艘,在12天内成功撤离中国驻利比亚人员35860人。这体现了中国政府保护境外公民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和自己国际地位相符的高水平。

笔者作为普通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体会到中国护照的分量。笔者曾经和来自他国的同学好友数次往返于中德之间,每次到达法兰克福机场时,笔者用中国号码的手机都会在第一时间收到短信,告知如何联系当地使馆,特别提醒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注意事项。我向同行的异国好友解释后,他们都流露出了羡慕之情。

笔者也常观注本地总领馆的微博动态,这些微博不但向留学、工作、经商的朋友提供当地新闻和重要讯息,还会帮助公民解决出入德国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公民在德国境内遭遇的个别危险事件,使领馆也都积极协调处理。

现在中国提倡让国民享有更大的经济改革红利。这在外交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重量”。

长期在国外生活的朋友,都知道中国护照免签的国家不多,去很多国家申请签证颇为麻烦。很多华人为了出行方便,申换了别国护照,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现象。

免签国家少的原因非常复杂,短期内还不能解决,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中国护照的“重量”呢?中国政府只有从更好地保护、服务护照持有者本身寻找突破口。中国公民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够感受到护照带来的安全感和舒心感,才能使中国护照本身的吸引力增强。这个良性循环不但对于国家提升软实力极有帮助,同时也能够切实惠及大量境外公民,促进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学术领域中的作用。

但要实现这些并不容易,一本护照的重量考验着国家软硬两方面的实力。在硬实力方面,全球布局领事保护网络当然需要很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当发生空难或海难等特殊危机时,还需要国家强大的快速反应量,投入技术设备进行救援。

在软实力方面,要培养熟悉当地风俗环境的外交人员,并让他们在当地的外交领事保护网中常年奉献。回想利比亚撤侨中顺利的机船调配和战区通行,这些都要依靠中国在这个地区软硬实力的长期积累。

更重要的是,国家作为公民集合的符号,其主权地位是公民在世界上最有力、最根本的保障。乌克兰之殇正好反映了国家实力衰落、主权地位动摇,对公民带来的不可设想的后果。乌克兰公民享受什么样的权利,现在已经只能由列强来决定,政府丧失了保护公民权利的能力。真是不得不让人嗟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有消息称,部分乌克兰科学家害怕未来局势更加吃紧,届时不能出境参加学术交流,只能先去白俄罗斯避祸。

笔者研究的是全球科技与国际关系,深知科技创新对于国家整体力量重要的提升作用。除了一些非对称战争,热战方式在冷战后越来越非主流化,特别是大国都有核能力,对热战起到了遏制作用。因此,科技和知识创新领域的互相竞争愈演愈烈,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主要的竞争形式。

这对中国护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是否能够用它的“重量”吸引到国际人才。以乌克兰事件为例,外交部门是否能统筹科学院等相关机构,掌握乌克兰境内各领域的学术名家、新星,以及亟需的高级技术人员的大致情况,主动给予他们及其家庭人道主义援助,并且加以宣传。秉着双方互相认同的原则,可以给予愿意来中国工作者及其家人长期签证(自然科学一般需要耕耘五年才会有比较出色的成果)。科学家们最渴求的就是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样他们才能专心研究。近年来,中国西部科技人才大量流失到东部,西部研究机构求贤若渴,现在正是广纳良才的好时机。

中国护照的“重量”正越来越沉,最大的获益者是散布在海外的中国公民。中国政府的成绩有目共睹,包括笔者在内的海外中国公民期待继续增加护照的“重量”。时代也对中国护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能起到吸引世界人才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我们还需更加努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旧版护照对比

责任编辑:冰焰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砍1630亿美元!但“马斯克和SpaceX是赢家”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