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3年又3个月,日本做好了对华“新冷战”的各种准备

来源:观察者网

2023-04-04 08:44

陈刚

陈刚作者

日本经济研究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刚】

日本外相林芳正2023年4月1日踏上中国国土的时候,距离上次时任日本外相茂木敏充2019年12月访华,已相隔了3年又3个月。

梳理一下林芳正与茂木敏充访华的目的、气氛,让人对中日关系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发生的变化感慨万端。

三年前茂木来华,最大的目的是缓和中日关系,为此日本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方面显示了一些诚意,并准备邀请中国国家领导人访日。据说那次访华时,双方探讨了签署中日关系第5份政治文件等问题。2013年安倍晋三刻意参拜靖国神社,又公开对日本媒体说中国是日本的“假想敌国”等等,自那时起中日关系就趋向紧张;而茂木的访华,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带来了一丝转机。

但此次林芳正来华,日本媒体的解读是,丝毫没有缓和中日关系的目的。

经常刊登厌华文章的日本最大报纸《朝日新闻》,在4月3日头版头条上报道林访华时,强调最多的是“抗议”:强烈要求中国方面保障安全及正当的经济活动;在俄乌战争问题上发挥维护国际社会安全的作用;对中国海警在钓鱼岛的航行、对香港及新疆的人权问题表示“深刻的悬念(担心)”;就日本向太平洋倾倒核废水问题对中国的发言表示抗议;不打自招地谈日本对23种半导体制造装置进行出口管制“不针对特定国家”……

看了日媒的报道,给人最大的感觉是,林芳正来访,可以吵架的因素不少。

日本外相林芳正(中)(资料图/新华社)

就在林芳正访华前,媒体还特别报道了中国驻日大使孔铉佑在离任前准备向岸田文雄首相告别时,日本一反常态,以岸田没有时间为由拒绝见大使的新闻。接着在3月31日,公布在半导体方面加强尖端芯片领域的出口管制。日本媒体普遍认为,这些都是做给中国看的。

过去三年多时间里,日本全力推行“印太战略”,炒作“台湾有事”,并公开宣布抵制北京冬奥会,在整个2022年做了大量的军事准备——在国内经济发展长期严重停滞的情况下,将军费开支提升1.5倍,成为世界上军费提升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2022年在经济安全保障方面的立法,推动日本在高科技方面与中国脱钩。

可以说,和3年前茂木访华比,在林访华之前,不论在体育、外交、军事、国际政治方面,还是在高科技及经济方面,日本已经做好了对华“新冷战”的种种准备。

而林此次访华,既要宣示其坚定不移的对华“新冷战”态度,也需在经济上让日本能够持续从中国获益——毕竟当下,日本最大的进口国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同样为中国,与中国经济的往来是日本在长达30多年的经济失落中,能够维持市民生活不发生太明显的下滑的保证。

日本媒体报道的制药企业间谍案

自3月25日开始,安斯泰来制药公司高管在中国被逮捕一事,在日本迅速发酵。

据日媒报道,安斯泰来制药公司的一位50岁的高管,在正式离开中国回国的当天,被中国安全方面的机关拘捕。26日,安斯泰来公司证实了这一消息。27日,松野博一官房长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月中国当局对在华日本大使馆通报(此事),日本政府强烈要求中国方面尽快放人。”并未断然认定该员工绝无间谍嫌疑。

资料图:日媒

4月1日,原警视厅公安部外事科专门负责谍报工作的稻村悠,在线上撰文专门谈此次间谍案。稻村认为安斯泰来员工被抓有三个可能:

第一,确实从事了间谍活动,属于中国国家机关正常的逮捕行为。

第二,通过抓人给日本施加压力——第一层压力是为了表达对岸田拒绝见孔大使的不满,但稻村也认为这一推理过于苍白无力;第二层压力在于,于5月召开七国峰会(G7)前,小小地牵制一下日本,稻村作为谍报专家,就这点仅虚晃一枪,未作更过分的解读。

稻村最为强调的是第三个可能,即中国为了收集自己想要的信息,使用了反间谍法。

稻村认为:目前中国在强化医疗领域的技术,鼓励外商对医疗方面进行投资,但外商的具体反应、做法,中国方面并不清楚;制药企业的人回国,应已获取了相关情报,虽然有些已经向总公司做了汇报,但最重要的应不会简单地通过电子邮件发出,大概率在其个人电脑中;此时将其抓获,“能够非常有效地获取重要情报”。

不管事实如何,日本政府预估中国方面都不会简单放人,因此大肆借机炒作:通过媒体哄炒,将中国描述成商务环境险恶、法律条款不明确、执法随意的国家,将这些年日本政府一直在鼓励的“去中国化”政策做到实处。

通过经济安保在高科技方面与中国脱钩

在林芳正出访中国的前一天,即3月31日,日本公布将23种尖端的半导体制造装备规定为强化出口限制的内容,主要以14纳米以下的半导体装备为对象;在中美半导体大战中,日本坚定地站在了美国一边。

“事实上是一种针对中国的限制。”看了《朝日新闻》4月1日的新闻报道,能够感觉到该报此时终于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如果认为仅仅是14纳米以下的半导体装备不得向中国出口的话,可能把问题理解得过于简单了。

一位参加日企与中企开放创新活动的技术人员同笔者分享道,有参会的日本政府官员在会场上看到20多年前就已经确定、只不过体型过于精小的电容产品,就顿时紧张了起来。“拿这么先进的产品和中国搞开放创新,会不会有问题?”日本官员十分警觉地对日企的负责人说道。

换言之,不要以为20年前就已经成型、如今基本上属于大路货的产品,就可以拿到中国来了;凡是和精密、半导体等沾边的产品、技术,在日本官员那里基本上均属于管制对象,被限制与中国交流。

到2024年3月前,日本将不断出台新的管制名单。从经济产业省公开的资料看,半导体不过是日本在高科技方面防范、限制与中国交往的一部分而已,今后在永久磁石、车床及产业用机器人、飞机零部件、蓄电池、云程序、可燃性天然气、重要矿物等方面,将会逐步拿出具体产品、技术管制名录。

在科研方面,中国留学生也将不得进入到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项目中。在企业那里,中国国籍或者原来是中国国籍但现在已经加入日本国籍的原中国人,也不得参与相关技术的研发。

彻底断绝在高科技领域与中国的交流,应已成为一项长久不变的日本国策。

表面上看,日本的经济安保集中在了高科技领域,普通民用品并不在其限制之内,不如说在普通品的对华交易上,日本政府鼓励对华出口,尤其在福岛等县出产的大米、海产品,是日本政府在用最大力量呼吁中国开放国门的重点内容。

以日本目前的研究人员数量、科研论文数量、企业专利总量、市场需求、工业生产规模等,中日之间的交流,是中国从日本获取的利益更多,还是日本因此而保有的技术更加雄厚?就这一问题,笔者和日本从事科技政策研究的人有过一些交流。

日本一些学者认为,如果现在切断与中国在高技术上的交流,还能维持数年日本的优越性;再像以往那样不受限制地和中国交往的话,日本会远远地被中国超越,除了极个别领域能勉强维持优越性外,大部分只能为中国做配套,为中国提供特殊领域的专业服务,更加不具有全面超越中国的技术优势。钢铁、家电、工业机器人、半导体等普通工业制品,日本已经无法与中国竞争;在最后的几个领域里,不实施经济安保,将会让日本更加失去仅存的一点自信。

与中国在高科技方面的脱钩,在日本精英、主流媒体中正成为一种趋势,说是日本具有某种危机感,不如说是一种不自信、一种困惑。

新冷战体制下的对华交流

日本构想的对华“新冷战”,一方面需要通过依赖中国经济的发展,维持日本经济不至于太过失落,或者在失落中也能维持既有的生活水准,不至于出现太大的下滑;但另一方面,在日本国内舆情、军事及国际关系层面,不断给中国制造麻烦,以此来迫使中国不能小觑日本,不得不在诸多方面照顾日本的经济利益。

4月2日,日本国家电视台NHK在播放林芳正访华消息之后,紧跟着播放了在冲绳强化军力,准备布设具有先发制人攻击能力导弹的相关新闻。防务大臣滨田靖一在石垣驻军基地570名最新锐的军官及士兵前高呼:“石垣岛是我国防卫的最前线”,宣布将12式地对舰导弹部署在这里,为今后布设能够攻击中国沿海大部分城市进攻性导弹埋下了伏笔。

而几天前的3月27日,《朝日新闻》有报道称,日本首次以沙盘操练的方式,将宫古岛、石垣岛的12万居民通过飞机及船舶的方式转移到九州。看报道,日本准备在“台湾有事”的时候,将130万冲绳县民转移到本州等其他大岛上,从冲绳本土参与“台湾有事”,并做好了相关的准备。

日本海上自卫队(资料图)

局势看似剑拔弩张,不过日本在构筑对华“新冷战”体制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放弃与中国的沟通、交流。

根据中日两国防务部门商定的工作计划,双方近期完成了海空联络机制直通电话线路建设,将就启用安排保持沟通。而这个“海空联络机制直通电话”,正是去年11月两国领导人会谈时,双方团队经过磋商达成的五点共识之一。

在对华舆论上,清一色的“厌华”情绪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微弱的变化。

原本在所有问题上最坚定反华的日本共产党,在3月30日召开记者会,开始谈“为了日中两国关系向前发展”这个问题。志位和夫委员长还去岸田文雄首相那里提交了一份“提言”书,希望和中国“确认互不威胁”;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日双方“有不同见解,通过对话和协议解决问题”;寻找两国的共同点,比如两国都支持东盟印太构想(AOIP)。

以往志位和夫在媒体、国会上的涉华言论,比自民党等更反华,更强调与中国划清界限。这次突然的“提言”,让人刮目相看。

确实,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5周年。202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时候,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另一方面日本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与中国在高技术等方面脱钩的经济安保及安保三文件,不能太多地想外交上的事。但现在已经将对华新冷战的体制构筑完毕,在经济上该如何从中国获取更多的利益,开始逐步成为政治家思考的一个新问题。

或许可以用外交部长秦刚在2023年3月7日回答NHK记者提问时说过的一句话结尾:

“如果日方有些人不想以邻为伴,而是要以邻为壑,甚至要参与遏制中国的‘新冷战’,那么中日两国之间就是旧伤未愈,又添新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禁止制造销售冥币纸钱”,南通回应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