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晨:“9·11”十四年后的阿富汗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9-11 17:04

陈晓晨

陈晓晨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几天前,我在喀布尔街头,穿着阿富汗潘杰希尔地区的民族服装——一身浅褐色阿富汗长袍,褐色花格围巾,深褐色圆帽——与阿富汗的大地同样的颜色。“马苏德将军帽!”热情友好的阿富汗人见到我这身装扮,都会这样叫。

身穿“马苏德装”的作者

马苏德是阿富汗著名政治和军事人物,他的标准装扮就是我这一身。2001年9月9日,他被伪装成记者的塔利班刺客暗杀。两天后,两架客机撞向美国纽约世贸大楼,是为9·11恐怖袭击。此后,美国迅速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十年后击毙了本·拉登,但那次爆炸的余波今天依然回荡在整个世界。

我走在喀布尔最主要的一条商业街上。她有一个很美的名字:花街。不难想象,这条街过去是卖花的。阿富汗人生性其实是浪漫多姿的,只是无尽的战争,让反抗与坚韧成为这个民族的代名词。

喀布尔花街

如今的花街,主要卖各种阿富汗特色商品,尤其是著名的地毯、青金石和藏红花。生意很冷清,整条大街上几乎就只有我们一行人。陪同我的是阿富汗前驻华大使、外交部亚洲司司长,还有司长的儿子。“喀布尔很安全,不用担心。”司长这样对我说。这也是在阿富汗经常听到的声音。9月5日,喀布尔因为一场会议而全城戒严、放假,我也是参会者之一。大使和司长特别提出,要陪我上街,而且司长还带来大儿子亲自担任司机兼保镖。不用说,除了普什图人热情好客的传统外,也有这个意思:“看,我们阿富汗很安全,而且我们大使级干部甚至还有家人一起陪着你!”

喀布尔街景

来阿富汗前,我与本单位签署了保证协议,承诺只在酒店呆着,不发生与会议无关的外出(大意)。申请签证的时候,也是第一次被使馆工作人员这么问:“你真的确定去么?”我的这条微信下面有100多条留言,大多都是关心我的安全问题,祝福基本上都是预祝平安回来的。可见,阿富汗在我们印象中是多么不安全的国度。“乱邦不入”,这是一个微友的留言。

喀布尔街头随处可见的标语“喀布尔,和平之城”

尽管有了很多心理准备,实际的安保措施还是让我诸多不适应。行李箱的锁被砸开,里面的东西倒是一件也没少,但毫无疑问被“重新整理”了一遍。一辆红旗车停在机场的贵宾室前,直接把我和行李拉上了车。副驾驶是一位英气逼人的警卫,配一把手枪。后面跟着一辆警卫车。到了酒店,一道厚重的铁门缓缓打开,车开进去,里面还有一道铁门,身后的这道铁门缓缓关上。我被两道铁门全封闭地包在这里。就在这一刻,我才深切地感受到:我来到了阿富汗。

重兵保卫的喀布尔使馆区

酒店的保卫比住客多。只有十几个参会外国学者被安排在这间酒店,但保卫却是里三层外三层。酒店院门外是一个班的国防军,两道铁门之间有三四个警卫,铁门里面还有两个持枪的护卫,酒店前台前还有一道安检。高高的院墙上是锋利的铁丝网。酒店前的路早已被封,只有我们的车可以进出。当然,这并无法回避这座酒店曾经被炸过、并造成死伤的事实。

此次我去阿富汗的主要目的是参加阿富汗地区经济合作会议部长级会议,会场所在地是阿富汗外交部大院。进这个大院更是要过三道安检岗,其中一道岗的“保卫”是警犬。警卫人员先把我们所有人的包放在地上,然后让狗挨个拿鼻子闻一遍。“sit!”警卫给狗下了命令。显然,警犬是用英语培训出来的。就在等这只听英语的狗闻包的时候,一辆防弹车载着美国大使赶到,美国大使边下车边脱掉身上的防弹背心。

在经营了阿富汗十四年、其势力渗透到阿富汗上上下下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大使在全城封路、重兵保卫之下的首都,竟还要穿防弹背心去开会。

会议手册

作者在部长级会议上做总结发言

在最初被打入地下后,塔利班已经重新转入地上,势力在全国蔓延。究竟塔利班控制阿富汗全国多少地方,谁也说不清楚,我听到的从20%到70%都有,大概是对“控制”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同。美国人的占领,使不少普通阿富汗人自带干粮投奔了塔利班。纪实文学《喀布尔的星空》,就是从一位被“业余塔利班”绑架的加拿大华裔记者的视角,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而美国人的撤离,又使塔利班的势力进一步壮大。与此同时,塔利班也因为内部领导权之争陷入分裂。不同派别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争相发动袭击。就在我到达前两周,喀布尔还发生了连环爆炸,造成数十人伤亡。

作者与阿富汗总统加尼交谈

在觥筹交错的总统府晚宴上,阿富汗国家安全委员会的CEO和我同桌吃烤羊,他把塔利班形容为“只会捣乱”。

不过,喀布尔市长——真正的喀布尔市长,有别于被戏谑只控制喀布尔一地的阿富汗总统——告诉我,周围的山上聚集了很多非法居住的人,他们是不受政府完全控制的。

喀布尔市长、副市长授予作者“喀布尔荣誉市民”称号

四面环山的喀布尔

目前,阿富汗国内总共有三类势力——喀布尔政府、地方实力派军阀、塔利班。据说,新兴的“伊斯兰国”(ISIS)也悄然进入阿富汗。每一类势力内部也是派别纷争不断,每个派别都有或多或少的境外支持。这是两千多年来阿富汗历史的折射——外敌与内乱的交织。

出了全面封路的使馆区,进入“真正的喀布尔”,街面上熙熙攘攘,堵车是常态。街边最多最火的是建材生意,显示出这个国家在重建中的活力。另一边,外交部门口每天都排着长队申请护照,据说现在每天超过6000人,表明这个国家的人民,特别是年轻人正在逃离他们的家园。

离开阿富汗前一天的晚上,据说在离我住的酒店两公里左右的地方发生了爆炸。第二天早上,其他参会者都向我证实了这一点,不过我一点都没有听见,也许算是此行的“遗憾”吧。

访问阿富汗战略研究所

作者与阿富汗商务部国际合作司司长 Rahim Momand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刚刚赴阿富汗参加阿富汗地区经济合作会议归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阿富汗 阿富汗撤军 塔利班 基地组织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德国警告:贸易战只有输家,没有赢家

“若这么干,就能连通中国,拥有一条泛亚铁路”

“和谈应基于当下事实,泽连斯基已失合法性”

“美国想要中国大陆和台湾对抗,东盟没必要卷入”

习近平考察山东: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