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洋:“不录用中国人”?有些日本人还活在上世纪

来源:观察者网

2019-11-28 08:14

陈洋

陈洋作者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洋】

两听可乐,两个世代

记得2016年的夏天,我还在东京留学。父亲借出差的机会来看我,吃过晚饭后,我带他在住处周围散步。

由于天气比较热,也是走累了,我就找了一个自动贩卖机,买了两听可乐(一听120日元,约合8元人民币)。我觉得很平常,没想到父亲感慨说,20多年前他第一次来日本的时候,日常教汉语之余,还会去食品厂或饭店打打工,当时为了省钱,天气再热,也不舍得买一瓶饮料,经常就是喝凉白开解渴。

日本路边自动贩卖机(资料图/视觉中国)

虽然我不知道日本那时候一瓶饮料大概多少钱,但联想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和日本发展差距,在日本打工一天挣的钱,几乎比中国人一个月的工资还多,所以也就能理解一瓶饮料对当时在日华人的“价值”了。或许也正因如此,父辈那一代的中国留学生都很能吃苦,也都非常勤俭。

然而,20多年后的今天则完全不同了。中国人的大手笔消费行为让日本社会惊叹连连,甚至还创造出了“爆买”这样一个新词。同时,现在绝大部分中国普通工薪家庭完全能够负担起子女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各种费用,使得自家孩子能够专心学习,不至于为生活费和学费发愁。

实际上,我认识的很多90后、00后中国留学生几乎不打工,去日本留学完全是为了锻炼个人能力、增长见识以及游学。这可以说与父辈一代留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而这样区别的背后,不仅是中国人留学目的和留学意识的巨大变化,也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结果使然。

不少日本人对华认知仍停留在上世纪

遗憾的是,对于20多年间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有些日本人的意识还没有跟上,他们的对华认知似乎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比如作为东京大学特任副教授的大泽昇平。

最近几天,大泽在个人推特上叫嚣“(我经营的公司)绝不录用中国人”、“不会让中国人来面试,中国人的材料会被筛出去”等。大泽的歧视言论发表后,受到了日本网友的广泛批判,东京大学于11月24日发表致歉声明,并表示该言论与东京大学无关。不过,也有少数日本网友对大泽支持叫好。

大泽的歧视言论并不代表日本社会的主流认知,但其言论以及少数日本网友的支持背后,则反映出他们对今天的中国是多么无知。

不得不承认,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对很多中国老百姓来说,确实有着特别的吸引力。中日两国距离相近、文化相通,在饮食生活方面也没有特别显著的差异。特别是当时日本正享受着泡沫经济的繁荣,而中国刚刚从文革走出不久,处于改革开放的早期阶段,所以那时候有很多中国人采取非法偷渡的方式去日本,目的就是为了打工挣钱。

这一点从当时中日两国悬殊的收入差距就能看出——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职工工资及得自单位的其他收入合计为322元、199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01元。根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数据:1991年日本的人均收入是54万日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0万日元。因此,当时很多去了日本或者准备要去日本的中国人的最大愿望就是能留在那里。

1980年-2019年中国和日本GDP变化曲线图(图/世界银行)

那时候的日本看起来确实很美,但也绝非天堂。很多初到日本的中国人会遭受不成程度的歧视,收入微薄,甚至有些人还被骗到日本偏远地区做苦工。关于这方面,在华人导演张丽华耗时十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含泪活着》中就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影片中,来自上海的丁尚彪为了能够给家人更好的生活,1989年不惜砸锅卖铁、背负巨额债务也要去日本,但到了日本后先是被骗到北海道的边远荒村,接着逃离到东京后,他又不得不以黑户的身份生活,每天打着数份工,经常是清晨出门,凌晨才能下班回家,生活艰苦。

尽管丁尚彪最终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用15年时间改变了家庭的命运,并且有了一个不错的晚年退休生活,但这15年时间里他也失去了很多,而且有些东西错过了就不会再回来,并不是金钱能够买回的。这样的方式究竟值不值得,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当然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中国人之所以偷渡也要去日本,除了赚钱因素外,还在于当时的日本社会比中国社会发达,对中国人有着特别的魅力。从新干线、家用电话到教育资源、日常生活饮食再到高楼大厦、整洁的环境,这些是当时刚刚开启改革开放的中国所不能比拟的,也是大多数中国人所见不到的,而这也就成为了日本的引人之处。试想,当一个来自乡村的穷小子忽然看到繁华的大都市,又怎能不会为之心动呢?

如今国人的选择早已改变

尽管大泽昇平们还在傲娇地吵嚷“绝不录用中国人”,但对今天的日本来说,问题早已不是愿不愿意招中国人,而是中国人还愿不愿意留在日本生活工作了。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在人均收入和可支配收入方面,中日之间还有一定差距,但取得的飞跃式进步是毫无争议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2201元,比1978年年均增长11.5%;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

同时,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从便捷的外卖、快递到电子支付、共享单车,这些早已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但在日本却还处于发展阶段。此外,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也降低了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东京的星巴克与北京的星巴克味道一样,能在日本7-11便利店买到的食品,在中国7-11便利店也能买到。

因此,现在中国社会的发达程度不亚于日本,日本有的,中国也有,甚至还比日本的好。

基于此,日本对中国移民的吸引力在下降。根据日本法务省的统计数据:1989年取得日本国籍的中国人为1066人,此后至1999年均保持上升趋势,且在1999年达到峰值5335人,但从1999年至2018年则呈下降趋势,2018年降为为3025人。今后,中国人移民日本会增加还是进一步减少,还难以判断,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不会再发生中国人为了赚钱,偷渡或非法滞留日本的事情了,因为“日本不值得”。

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对日企的认知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对于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来说,毕业后留在日本的方法就是在日企找工作,或者读博走学术道路。不过,我所接触的大部分中国留学生的想法是先在日企工作个两三年,等攒足一定工作经验和资历后,再回国跳槽更好的公司,并不打算永远留在日本。

也就是说,在缺乏劳动力的大背景下,现在的日企很难长期留住人了,况且中国的90后、00后们的工作观不同于上一代人,他们不会完全顺从日企无休无止的加班、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所谓在日企工作,更多是为了充实人生履历,而不是为了留在日本长期生活。

结语

最后,从日本网民的反映来看,大泽昇平的歧视言论属于特殊案例,但言论的背后反映出已经9102年了还有部分日本人生活在1990年,还对中国持有上个世纪的旧认知,这不得不令人感到遗憾。

在当前中日关系不断改善发展之际,如何消除两国社会间存在的误解与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决定新时代中日关系能否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李泠
日本 中国留学生 中国经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