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出访,两份《声明》,什么信号?

来源:观察者网

2023-03-23 20:52

崔洪建

崔洪建作者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李海东

李海东作者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徐坡岭

徐坡岭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室主任

王慧

王慧作者

聚焦时事政治,解读硬核新闻

【文/观察者网 王慧、张菁娟、王濛】全国两会闭幕一周后,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拉开今年中国元首外交新帷幕。

这是习主席开启连任后的首次出访。10年前,习主席首次当选国家主席之后的首次外访同样也选择了俄罗斯。这次,是他以国家主席身份第9次访俄,也是他同普京总统的第41次会晤。

当下乌克兰危机延宕升级,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之际,此次中俄元首会晤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当地时间21日,习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对下阶段两国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作出规划和部署。

上述《声明》有哪些重点?未来中俄关系将进入一个怎样的阶段?如何结束乌克兰危机?中方在化解俄乌冲突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在中俄元首会晤过程中,美方频频喊话,白宫国安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甚至宣称,关于俄乌停火的呼吁“是不可接受的”。此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突访乌克兰。美日这些动作在传递什么信号?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特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研究室主任徐坡岭进行深度解读。

当地时间2023年3月20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欢迎场面。图自新华社

《联合声明》体现中俄全球性视野

习主席行前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他“对俄罗斯的访问,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

会后,双方通稿中用到了“坦诚”“友好”“富有成果”等词来形容两国元首的会谈。俄方以最高礼遇接待,俄罗斯联邦总理、副总理和几乎所有内阁成员悉数参加相关活动。

俄方反复表示,习近平主席将俄罗斯作为连任后出访首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俄中关系的特殊性,对未来俄中关系发展具有历史意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双方指出,中俄关系不是类似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该种国家关系模式,具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性质。中俄视彼此为优先合作伙伴,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成为当今大国关系的典范。

李海东说,“中俄关系是大国关系的新典范。这不论对于国际关系的研究还是实践来说,都是一个开创性的议题。新型国际关系的应有之义就是大国关系稳定,大国关系不稳定是当今整个国际安全格局失序最关键的原因。”

“中俄的意图是希望在当前国际格局转换中,各大国都能承担起责任。如果个别大国没有责任感,不仅解决不了当下的热点或危机,还会导致新危机频现。”

当地时间3月2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图自新华社

观察者网注意到,上述《声明》涉及议题具有综合性、全局性特点,提及了不少国家、地区和组织,其中美国、日本、乌克兰、北约等多次出现。

“这一方面体现了中俄关系的全球性的视野。中俄是两个大国,因此对于全球治理、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崔洪建说,另一方面,被点名次数较多的国家,往往与它们给国际社会带来的一些负面因素有关。例如美国在一些领域搞单边主义、“小集团” 、霸权主义等。

“中俄双方共同致力于推进多边主义,推动多极世界、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从这些发展方向上看,如今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不同程度地扮演着阻碍的角色。中俄在共同探索新型大国关系的同时是有参照物的,比如美国搞的霸权主义、单边主义是中俄不能做的。”崔洪建补充道。

李海东认为,《声明》反映出中俄双方对当前国际安全的共性认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同时也向国际社会发出明确信号,要警惕哪些对国际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不良观念和危害性行动。

他以北约为例,“《声明》中,中俄双方敦促北约恪守作为区域性、防御性组织的承诺。而客观的现实是,北约恰恰背离了自己的承诺,其全球扩张苗头和进攻色彩更为明显和浓厚。”

深化经贸合作,“中俄双方都要抓住机遇”

除了上述《声明》之外,两国元首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双方八个重点方向开展双边经济合作。

崔洪建认为,首先,这八个重点方向是针对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优化。其次,要根据目前中俄两国经济结构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找到更多新的合作点。现在俄罗斯面临很大的市场转向问题,无论是能源还是技术,以及制造业、贸易等,今后都会逐渐地向东转移。

“在这个背景下,中俄双方要抓住机遇。对于中方来说,我们面临着美国搞‘脱钩断链’,西方一些国家正在逐步地加大对我们的投资、产业限制,因此我们要开拓市场,提升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经济体的合作。同时,中俄今后的经贸合作,还要和两国各自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相契合,包括产业政策、环保、数字转型等。”

徐坡岭认为,这八个方向中最有前景的是第四点,即巩固全方位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他表示,未来中俄经济合作“规模将继续扩大,领域继续拓宽。供应链、产业链合作也特别重要,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金融合作方面,本币结算,包括对俄罗斯发行人民币债,双方的国际结算系统等,之后的合作也会提速。”

3月16日,在平谷地方铁路马坊站,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中欧班列(北京-莫斯科)停靠在站台。图自新华社

在此次中俄元首会晤之际,习主席和普京总统分别在《俄罗斯报》和《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其中都强调了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习主席写道,双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格局。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去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190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116%,中国连续13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普京总统表示,我们优先方向之一是经贸合作伙伴关系。十年来,到2022年,本已相当大的双边贸易额翻了一番,达到1850亿美元,创了新高。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曾同习近平主席设定将贸易额提高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将于今年实现。

坚持劝和促谈,“中国正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俄乌冲突延宕已一年有余,此次中俄元首会晤正值冲突升级,外溢效应持续显现之际。因此,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表述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

《纽约时报》称,中国领导人对俄罗斯的访问正受到西方国家官员的广泛关注,以借此寻找中国愿意在俄乌冲突中发挥多大调解作用的迹象。

前不久,在中国推动和支持下,沙特和伊朗在北京成功对话,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说,国际社会对此高度评价,称沙伊北京对话充分表明,中国是一个公平公正、值得信任的负责任大国,期待中国为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发挥更大作用。

中沙伊三国发布联合声明 图自中国外交部网站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俄21日签署的《联合声明》指出:

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必须得到遵守,国际法必须得到尊重。俄方积极评价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双方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为谋求军事、政治和其他优势而损害别国的合理安全利益。俄方重申致力于尽快重启和谈,中方对此表示赞赏。俄方欢迎中方愿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积极作用,欢迎《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中阐述的建设性主张。

中国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被外媒称作解决冲突的“中国和平方案”,冲突的两个当事方——俄罗斯和乌克兰,均对“中国方案”态度积极。

此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演讲中重申“不会向俄罗斯妥协”的乌方立场的同时,表示愿考虑“中国方案”中的部分内容。

“目前来看,俄罗斯和乌克兰对‘中国方案’都保持较为积极的态度,而政治解决俄乌冲突的其他几个通道基本上是关闭的。”李海东分析称,俄乌之间已经大打出手,双方不借助外部力量很难实现彼此之间真正的政治磋商;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目前看来也不可能,双方敌对关系明显;美俄之间也行不通;联合国这个管道目前也处于比较弱的状态;从去年到今年,土耳其被视为一个重要管道,但目前看来效果不佳。

他表示,中国不是俄乌危机的冲突方,但也没有袖手旁观,始终为推动危机政治解决积极努力,因此处在政治化解俄乌危机的最佳位置。

崔洪建也说:“现在世界上主要的大国都不同程度地卷入到了俄乌冲突,只有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保持着相对客观公正的平衡立场。秉持这样立场的国家一开始会受到很大压力,但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带给国际社会的负面冲击越来越大时,这些国家能够帮助俄乌冲突朝着外交方向解决所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因为他们坚持了立场和原则。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目前可以发挥的作用显然是难以替代的。”

他认为,中方可以从三个方面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第一,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被施加什么样的压力,始终坚持原则。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中,中方开宗明义提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应该得到严格遵守,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切实保障。这个原则是贯穿始终的,在此原则之下,中方可以去国际社会寻找更多共识,形成国际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第二,积极和各方沟通。中俄两国领导人的沟通,只是中方发挥作用的一步。乌克兰危机牵涉的方面很多,利益关系较为复杂,不是单靠中方和俄方沟通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接下来中方可以与利益攸关方进行沟通。今年,中方还会和很多国家领导人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中方可以发挥促进沟通、凝聚共识的作用,这也是帮助国际社会进一步壮大劝和促谈力量的过程。

第三,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中方接下来会给出更系统、更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此和各方寻求共识。在劝和促谈的同时,尽量避免危机升级,并减少危机外溢的影响。

“中方还要做的或者说正在做的是,在危机中总结出经验教训,进一步抑制国际社会中的动荡因素,以确保国际社会在经历乌克兰危机后能真正认识到当前国际秩序的不足,能够建立并完善一个新的国际秩序。”崔洪建补充道。

2022年4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访问乌克兰基辅,他发布推文称:战争是邪恶的

至于接下来如何重启谈判,李海东认为取决于几方面因素。

“从技术层面讲,取决于乌方是否也有政治和解的意愿。从战略层面看,取决于美国和北约是否愿意推动乌克兰与俄罗斯进行和解。”

他认为,所以技术层面的和解可能性是有的,但战略层面和解可能性不大。

俄乌冲突发展至今,已不是简单的俄乌之间的问题,还深刻涉及到俄罗斯和北约、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如果要重启谈判,应该是一个复合的结构。即使俄方愿意谈判,但实际上俄方并不清楚乌方是否能实现自主谈判。”崔洪建补充道。

美日这些小动作,传递什么信号?

在中俄元首会晤前后,美国方面频频喊话,处心积虑阻挠和谈努力。

在中方反复申明有关在乌克兰问题劝和促谈立场的背景下,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19日在采访中仍宣称,关于俄乌停火的呼吁“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会被视作认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征服”。

针对上述言论,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21日在推特作出评论,“显然,美国是最不愿意看到在乌克兰实现停火的一方”。

华春莹推特截图

崔洪建认为,美国的表态实际上是有预设立场的,美方将中俄关系的发展和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挂钩。在美国或西方一些国家来看,似乎针对俄罗斯采取的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疏远、制裁和打击。而从中国的立场出发,中国没有把中俄双边关系和乌克兰危机做必然的联系。

“正如习主席所言,无论乌克兰危机发生与否,中俄关系有其自身的战略逻辑和内生动力,而不受一时一事的影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国对俄罗斯的认识和中国对俄罗斯的认识显然是不一样的。”

崔洪建指出,美国现在试图把它的立场凌驾于其他国家立场之上,即世界上只能有两种立场:一种是“反俄”的,另一种是“挺俄”的。这是一种很典型的“零和游戏”思维,背后体现的是所谓阵营集团和阵营对抗。

另外,他认为美国还存有一些“私心”。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国际社会希望冲突能尽快停下,从战争转向和平和发展。在这种呼声下,美国实际上是有危机感的。中国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中国,并和中国产生共识,那么美国主导的一味‘搞对抗’的立场就会越来越没有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对于中俄之间的任何互动都会保持敌意。”

另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乌克兰和中俄领导人会晤几乎是同期。“不论这是否为巧合,给国际社会的观感便是当前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两种方案,或者对于未来国际秩序变化的两种方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清晰了。”崔洪建补充道。

因此,岸田文雄在中俄元首会面期间突访乌克兰,突显了现在国际社会两种力量、两种解决方案、两种方向之间较为激烈的博弈和斗争。

谁在递刀拱火,谁在劝和促谈,一目了然。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王慧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

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等发起301调查,商务部:一错再错

“令人鼓舞!无法想象没有中国的全球供应链”

德最大反对党也来华:德国危机,中国紧盯

“我们坚持自由贸易和竞争,没感到中国车企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