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晓:我的巴黎地铁历险记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8-09 14:26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冬晓】
从上海前往巴黎的直航航班,飞行时间大约十几个小时。我所预定的这班法航的飞机晚上十点从浦东出发,落地戴高乐机场则是第二天的早上六时。
之前在美国读书时来回往返,曾吃过几个美国航司的航空餐,味道没什么特别,但用来饱腹尚足够,只是我的某位前室友对达美航空的餐食颇为赞赏,究其原因居然是该航司会提供可爱多冰激凌作为餐后的甜食。
在关于世界美食的讨论中,法餐总会因其庞大的拥趸而牢牢占据一席之地。美味和优雅是外界予以它的模式化标签,于我而言,在落地法国之前先吃点儿法国特色的航空餐也算是别样的尝鲜体验。
果不其然,法航班机上对经济舱乘客提供的固定餐食其品质要远超我所搭乘过美国航司。白面包、蔬菜沙拉、酱炖猪肉搭配土豆泥,除了常见的橙汁作为佐餐的饮品,这顿餐食还提供一份小巧的甜食——可惜味道不太能恭维,诡异绵软的口感远不如一只香草口味的可爱多。
乘坐远距离跨国航班最大痛苦在于如何消磨漫长的乘机时间,坐着睡觉总是不安稳,毫无质量可言。无论如何,利用这段时间以来倒换时差最佳选择,只是对于从六月份就因观看欧洲杯进入欧洲时间的我而言,没有那么多吸引力罢了。
于是我勉强睡了四个小时后决定还是用观看电影的方式来消磨剩下的时间。然而当我打开机上的片库发现雷导的《拿破仑》赫然在列(它还提供了中文字幕版)时,着实绷不住发出了一声爆笑。
法航片库里提供的《拿破仑》
今日辱法居然是法国人自己完成的。
在机上我遇到了三位同样是前往巴黎观看奥运会比赛的游客。一对老夫妻,借着去巴黎帮女儿照看孩子的安排顺便插空观看中国女排的比赛;一个年轻的姑娘,专门买了乒乓球女单决赛的门票,要去为自己最喜欢的选手加油助威。
下机前,我还在机上遇到了一位观网的读者,我们中间隔着四五排的距离,他卡在座位中间,半扭着身子问我,你是不是观网那谁,我说,对,没错是我,他说,啊呀,我是从声音听出来的。
然后,直到下机我同他挥手再见,他也只当我是观网的那个谁。痛失姓名的我只好自我欺骗,这大概也是某种作品比人红吧。
和飞机起飞时遭遇延误的情况不同,航班的降落非常顺利。六点零五分,我准时到达戴高乐机场,并迅速开启了这一趟“松弛”的奥运之旅。
通过海关的过程总体还算顺利,不过现场的工作人员会毫无预警地把人分流到莫名其妙的队列里,其实这并不能很好地加快过关进度,反而要让等在原本队伍里快排到的人再绕一趟远路。作为外地来法的旅人,离开机场的主要方式有两条,出租或地铁,在目睹了空荡荡的出租车等候处,和硕大的标明从机场到巴黎市区各处的一口价的指示牌(很明显,这是为了保护游客不被巴黎的出租车宰)之后,地铁成为唯一的选择。
如果你问我对巴黎地铁有何评价,我只能摸着良心告诉你,比纽约地铁好了不知一星半点儿。窗明几净的候车大厅和热情洋溢的工作人员给人留下了美好第一印象,然而这一印象只持续到了踏上车门的一瞬间。
这是一条毫不避讳将沧桑全部外显的车厢,单从外部构造看,很有上个世纪铁皮车的风采,锈迹斑斑的门和包浆座椅看得人胆战心惊,完全失去坐下的欲望,玻璃上被刻满了乱七八糟的文字,这十有八九是涂鸦的油漆被清洗后留下的存在过的证明。
靠近埃菲尔铁塔地铁站的站台
由于没安装空调,车厢里热得就像个被丢进火炉焖烤的铁皮罐,每当路过拐弯处就叮叮当当地一通乱响,倘若有乘客没能抓紧扶手保准得从车窗上方那三指宽的缝隙里摔出来。衣衫不整的流浪艺术家抱着手风琴、吉他又或者任何一种你在电视见过但就是死活叫不上名字的乐器自顾自地演奏,弹完了就拿出一个金属桶挨个儿向乘客讨要打赏。尽管类似的场景我曾在几年前的纽约地铁上目睹多回,但这一下车就整这出,还是让我对巴黎的艺术家们的生活境况有了全新的认知。
当然,这种认知从买票时就已悄然建立。巴黎地铁全线统一票价,不按站计费。一张单程票的售价为4欧元,如果有多次乘车的需要,购买不限乘的日票明显更划算。
考虑到我将在巴黎停留4日,最终在购票机上选购了巴黎地铁四日的通票,消费52欧元。如果以此昂贵的价格来对比巴黎地铁提供的服务,那我实在是没法对这破旧的站台,摇摆的车厢做出更高的评价。
何况,现在的高价格是在奥运会举办前夕才被上调的,以往的单程票只需2欧元,如今某些法兰西的领导大笔一挥(巴黎地铁的运营和建造方都是公家),便轻松翻倍,主打一个赚的就是你外国人的钱。
从线路的规划来看,巴黎地铁也表现得差强人意,如果你笼统地看一下地铁的线路图就会发现,经常会有连着四五个站都有三到四条线路共同通过的情况,且在一条线路上最多可能会新出现五六个分支,真的是一不留神就会错过自己要搭乘的线路,而这一等,短则3、4分钟,长则10—20分钟,就要完全靠运气了。
在多条线路汇集的大型交通枢纽里,巴黎地铁设计的缺陷更加暴露无遗,由于在设计之初缺少整体规划(考虑到早期线路修建的年代久远,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后面新设计的线路就只得像酒店早餐自助里煎薄饼一样胡乱地往上叠。毫无头绪的站内指引更是雪上加霜,不出半分钟,就让初到此处的外地游人体验到迷失巴黎的惶恐。你无法在大厅里按照指示轻松到达每一个出站口,因为有的出站口被隐藏在下车的站台,而非大厅,标识小的只有一行微弱的字迹,一旦错过就再也不见,以及地铁站人为关闭了部分出站口,却不做任何标志,直到有人按照出口的指示灯一路狂奔到南墙之下不得不回头。
因此,对人生地不熟的外乡人而言,搭乘巴黎地铁是一场无法被预知的冒险,你无法预料出站口出现在哪里,就像你无法预料座椅下面粘着几块口香糖。为数不多的幸事是,可以通过地铁线路的数字来判断可能的乘车体验,越往后的数字建造越晚,技术越好,安全系数和清洁程度就越高。
新投入运行的巴黎地铁14号线
14号线就是这样一条人见人爱的明星地铁线,屏蔽门,空调一应俱全。这是宣布承办巴黎奥运会后,为改善民生和交通,唯一一条在开幕式前完工被正式投入运营的地铁线,而且,它采用了无人驾驶的技术,在此前爆发地铁工人大罢工的事件中,也是唯一一条正常运营的地铁线。
在奥运会开幕前,巴黎市政府对市容市貌的整顿堪称卓有成效,体现在巴黎地铁上就是以往在短视频平台上各种被吐槽的脏乱差都少了不少。甚至连空气中挥之不去的那股神秘的尿骚味儿都淡了许多,只是偶尔盘踞在几个阴暗的角落里,若隐若现。
“你们来得真是好时候,”一位法国人对我这样说,“等奥运会结束,很多事情可能就又回去了。”
“那你想要回去吗?”我问他。
他笑笑,没再说话。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