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客不孤单 可口可乐在华销售额也颓势明显

来源:华尔街见闻

2016-07-28 11:58

今年以来,海外巨头在华的生意似乎不太好做,继必胜客同店销售额萎缩11%之后,可口可乐在华销售额也同样以二位数递减。

可口可乐销售剧降

据英国《金融时报》7月27日报道,可口可乐首席运营官詹姆斯·昆西(James Quincey)称,今年第二季度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果汁类销售额降幅达到两位数,可口可乐的销售额降幅为个位数。可口可乐表示由于中国的消费减速和需求疲软迫使其不得不降低库存水平。

詹姆斯·昆西表示:“我们不认为中国的销售情况将在今年下半年变好,消费者将需要更多的时间回归”。但他同时也表示可口可乐会继续扩大在华的市场份额,为消费再次提速做好准备。

可口可乐还因此下调了今年的销售额增长幅度预期,将2016年销售额增长预期由此前的4%至5%下调至3%。此消息公布后,可口可乐股价即刻下跌3.6%,现报43.40美元。

可口可乐公司并不是只在亚洲遭遇挫折,在南美,其同样面临困境,尤其是阿根廷,当地正在经历经济增长放缓;而在委内瑞拉,由于遭遇经济和政治剧变,可口可乐维持当地糖的的供应也变得困难。

必胜客也现颓势

可口可乐并不是唯一一个在华面临困境的跨国巨头,近日必胜客的母公司百胜集团公布了2016财年第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尽管必胜客为百胜餐饮贡献了近1/4的中国营运利润,但也确实成了这家公司业绩增长的拖累。二季度必胜客同店销售额则萎缩了11%,而一季度同店销售则下降了12%。

有分析认为,日益快餐化的必胜客已无法维持当年的“高大上”品牌形象,年轻人开始抱怨其性价比。

此外,在披萨这个分类里面,中国人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加精致的Pizza Express(马上诺)、多米诺(Domino"s)和棒约翰(Papa John"s)都对必胜客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实际上,必胜客在全球市场的表现都并不被看好。整个二季度,必胜客国际市场的同店销售额维持不变,在新开出84家门店的情况下,总销售增加1%(排除汇率因素)。

由于不看好必胜客前景,野村证券分析师马克·卡林诺斯基(Mark Kalinowski)将必胜客美国的同店增长预期从原本的4%下调为0%。

中国消费升级影响老牌巨头业绩

不过,虽然必胜客不争气,百胜的业绩却仍然小幅上涨,其全球总营收同比上涨3%,其中主要贡献力来自肯德基全球业务。

事实上,肯德基中国在进入2015下半财年后业绩开始恢复增长。它连续四个季度同店销售额也保持了正增长。

百胜方面没有指出二季度肯德基中国增长的具体理由,不过,自2015年开始大力推行的门店翻新计划,加之与图书、游戏、网络直播的跨界营销,包括今年4月签约鹿晗,可是都为这家洋快餐重新找回了一部分年轻消费者。

迫于股东压力,百胜一直想要剥离其中国业务,分拆上市。但却一直不顺利,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继和中投支持的私募股权公司KKR & Co谈崩之后,百胜再次和中国私募股权基金春华资本集团和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再次产生分歧,使得百胜最终能否出售该资产面临风险。

有报道称,基于百胜中国的业绩,使得交易双方在价格上产生分歧是交易失败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的社会、市场和消费者都在慢慢变化,十年前,真维斯、班尼路等品牌还位列一线,雀巢的速溶咖啡也曾风靡一时,但现在,中国的一切都已经不同。

消费升级或许是答案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而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是31195元。

等风来解读:
西餐,西式快餐的衰落跟中国经济的增减关系不大,主要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健康饮食的观念更强,这些垃圾食品的消费自然会减少。而且就凭简单几样食单,想在中国市场混,过了新鲜劲儿,也就是偶尔换个口味才会选择。
至少个人觉得披萨还不如街边的山东煎饼,鸡蛋灌饼口味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一鸣
消费时代 消费异化 消费陷阱 消费主义 可口可乐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欧盟想‘投降’,只有法国公开反对”

被当面说“胆怯”,特朗普大破防

“简直势不可挡!”美议员又操心起中国了

“从零开始发展行不通,我们必须拥抱中国”

谈及特朗普,“很失望,我们成替罪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