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面对“前后夹击”,中国制造业如何破局?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3-03 18:18

【编辑/观察者网 周远方】

202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30%,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位置,但也面临着“前后夹击”的困境。

要维护中国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持续促进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作为中国企业而言,加强全球化经营能力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就成为了一个必修的课题。而这也将加快国内制造产业形成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打破关税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夯实重构中国产业链的全球竞争新优势。

“要全面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缺一不可。”李东生注意到,近日中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李东生表示,“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全球竞争能力。对制造业而言,全球竞争能力意味着要进行全球化产业布局,在全球范围内与跨国巨头竞争。”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今年提出《关于推动中国制造产业升级 构建全球产业链的建议》,建议中提到:

第一,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国产化率,完善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建设。建议率先支持产业基础较好、已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游进军,提升关键领域和环节的国产化率。

第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完善中国制造产业链布局。建议国家一方面利用本轮产业链重构的机遇,推动制度型开放,吸引外资高科技制造业企业来华投资设厂,形成产业集群;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中国行业龙头企业将工业制造优势延伸到海外,设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全球产业链。

第三,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根据亚洲周边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情况,利用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推动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产业链集群化。

第四,充分利用中国经济体量和庞大市场,帮助中国企业提升行业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如何应对“卡脖子”?集中力量突破瓶颈

2022年全国两会临近之际,,李东生接受观察者网等媒体记者采访。在被问及“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构建方面相比发达国家有哪些问题或者短板,如何提升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的问题时,李东生指出,全球供应链的构建一直是中国企业的目标之一,也是跨国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把全球产业供应链能力建立起来,这是正常的一个做法。所以中国企业在正常的环境下都应该这样做,而且供应链自主可控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要求。

“这两年发生了一个变化,就是美国带头推动对中国科技的封锁,使得中国产业发展,特别在高科技产业发展受到了制约,才让在中国科技产业面临供应链环节缺失的严峻局面”,李东生表示,“比如集成电路产业,首先从一些高端装备方面做限制,使得中国在做更高精度的集成电路工艺制程的时候,无法采购到相应的设备。另外,一些材料和器件对中国的出口也有很多限制,甚至有一些是禁止向中国出口的,这使得我们需要面对一些‘卡脖子’的技术瓶颈问题。”

“其实在之前的经济全球化分工体系中,各种生产要素,包括科技专利,都是可以相互流动的。这种按照市场规则的相互流动和自由交换,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也是最有效率的”,李东生表示,“但由于国外对中国的封锁,使得我们必须要突破一些被国外封锁的技术和产业,这是中国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做给我们带来的代价,就是很多项目按照市场规则来看,不是最有效率的,但是我们必须做。所以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中国如何能够突破一些技术瓶颈来保持自己的发展,这是我们企业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针对李东生提到的美国“高端芯片封锁”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向观察者网进一步提示了问题的复杂性。

李广乾指出,高端芯片是对我国工业体系的整体考验,不但需要光刻机,还需要一系列精密仪器、设备,乃至一些稀有气体的制备能力。如今由于美国打压,国家有关部门的布局节奏陷于两难,一方面,从行业发展规律来说,应该超前布局,另一方面,一些投资不得不投入不那么先进的领域“补课”,这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在投资时,注意处理好这样的复杂矛盾,有必要采取精准措施,引导企业投资那些直接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领域。

李东生同样认为,不能因为遇到了美国封锁的问题,而把所有的东西都收回来自己做。

“自己把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第一,我认为不现实;第二,成本和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合理的”,李东生强调,“所以我们对所谓‘卡脖子’的问题,判断要准确。”

“对一些国外很难形成垄断封锁的项目、装备、材料,不一定非要自己做, 可以继续在国际分工的原则下在海外采购”。李东生特别强调,是“不太容易,甚至不太可能被限制”的领域,应把力量尽可能聚焦,用来突破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从TCL 的实践来看,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破题”,李东生表示,“第一,寻求国产替代方案,在国内努力培育材料等供应商。TCL已启动‘旭日计划’,将投资超过 200亿元,支持产业链生态建设,推动创新升级。第二,海外供应链方面由单一渠道向多元化开拓,拓展更多渠道,同时在当地构建本土化供应链体系,以抵消供应链不足的影响。”

积极践行“双循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联动

中国是工业制造大国,中国的工业产出占全球已近 30%。中国巨大的工业能力必须要在全球市场来消化,所以,中国企业全球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

适应这种新的环境变化,要从输出产品更多向输出工业能力转变。目前,在“逆全球化”形势叠加全球经济均衡发展、各国财富公平分配的要求,使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求国外制造业需在当地建立生产供应链体系。

“这些国家对进口产品的关税壁垒本身就比较高,而且目前趋势还在逐步增高”,李东生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够在当地建立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业务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TCL 在这方面做了多年探索,成效是比较好的。去年我们在海外的营业收入达到 1174 亿,同比增长了60%。基于自身在国内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20年全球化发展经验,TCL已经在‘双循环’相互促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在全球产业链方面,TCL已在墨西哥、越南、巴西、波兰工厂已经实现扩大产出,印度工厂首战告捷,中环半导体也在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开工建设。截至目前,TCL已在全球布局42个研发中心、32个制造基地,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销售种类涵盖智屏、空调、智能移动及连接设备、冰箱、洗衣机、健康电器、智能语音等。

目前,TCL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布局与业务出口已形成“相互促进”关系,一方面,通过全球化布局降低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规避贸易壁垒,推动海外营收,另一方面,通过业务发展不断拉动出口增长,形成放大效应。

数据显示,TCL已在近20个重点国家和地区市占率同比提升,具体包括:2021年前三季度,TCL智屏全球销售量1706万台,上半年北美市场同比增长31.6%,新兴市场同比增长74.9%,欧洲市场同比增长140.8%,整体排名稳居全球第三。

在支持中国制造企业向高端升级方面,李东生还就中国高科技制造企业资本融资提出代表建议。他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中国高科技制造企业资本融资的支持力度,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体系,使其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此外,李东生还将就网络暴力、灵活就业、“双碳”减排等热门社会议题提出建议。

责任编辑:周远方
TCL 双循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